到了某個人生階段:依依不捨下,仍須依依得捨;前者是心情,後者是決心。不捨,是塵,阻礙了露珠兒凝結在美麗的花瓣上!
即使那不過是一件物品,能在我們生命之中出現,也是一段緣份。其實人生中的生離死別,第一個教會我們的,便是物品。
安靜新書談的是我們對「物品」的整理。她指出「整理術,在經過山下英子的斷捨離及近藤麻理惠的心動人生整理術洗禮後」,我們都知道「整理收納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內心狀態」。
疫情下據明愛家庭服務統計顯示「本地夫婦共同活動得分偏低」,顯示夫妻缺乏內聚力,較易出現婚姻困擾。那夫妻在家抗疫期間可以做什麼?
闊別了兩年的太古地產「書出愛心.十元義賣」今年捲土重來,義賣活動訂於4月14日至17日在太古坊舉行。太古地產即日起至本月底在全港設置41個收書點,收集市民捐書。
除了尋找代替品,如何處理大量廢棄塑膠相比之下是一個比較重要但棘手的議題。隨着社會的環保需求帶動,有運動和時裝品牌研發以由膠樽、再生橡膠或海洋塑膠廢物製造的衣物和鞋履,激發出更多塑膠再生的可能性。
任誰都知道,人生要懂得放下,放下「貪瞋痴」才得到快樂,還要學會「一路走,一路扔的斷捨離!」如果能像《紅樓夢》最後一章的情節「那白茫茫的一片雪地,什麼都沒有,真乾淨!」那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歸向。
斷、捨、離每一個過程都是痛苦的掙扎,然而,我相信過後便是海闊天空、輕鬆自在、無憂無慮。願與天下愛書人共勉。
《六祖壇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很多的創業瞄準如何讓人們的生活愈過愈好、錦上添花,卻很少有創業真的做到「雪中送炭」──讓真正需要被幫助的人,得到需要的幫助。
「斷、捨、離」的概念早已存在,而且意義更深遠,不單是指物品,而是從根本着手,寡欲修心,如道門的《常清靜經》言:「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清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