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國情教育

遊訪南北美洲的聯想
作者:黃冬柏2024-11-15
不論南美或北美,地方景色宜人,諸國各有歷史文化,是不錯的旅遊資源,但社會發展卻存有不少問題。未來教育或需要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去認識拉丁美洲,或其他地方的社會和它們的歷史文化。
讀懂中國
作者:郭一鳴2024-08-16
一些西方媒體想盡辦法唱衰中國、抹黑中國。因此,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舉辦「讀懂中國」活動,例如舉辦論壇講座,邀請專家解讀內地最新政策,大可暢所欲言,幫助長駐本港以及周邊國家地區的外國人全面客觀地了解中國。
為什麼常去內地這麼重要
作者:阮紀宏2024-01-05
為什麼要安排曾經干犯「分裂國家」罪行的人到內地參觀?估計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有此政治取態及違法行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國家的發展歷程及現時狀况;如果他們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他們會「回心轉意」。
考察後對國情教育一點反思
作者:黃冬柏2023-09-06
當我們苦於構思如何把刻版歷史課程教導學生時,鄰近地方卻使用了高新科技和軟性包裝,寓國情學習於遊樂園內;這個體驗設施或可供本地基礎教育界善加利用。
《施政報告》前夕 慎防政治躁動 認清香港價值
作者:霍詠強2022-10-18
過去一年,香港傳媒對中國內地新聞和政府消息,報道的數量和頻率明顯提高了,説法也變得更全面,然而不知何故,報道的方式也變得僵化,這種趨向並不健康。
香港教育優勢難保?
作者:黃冬柏2022-09-14
世界一直在向前進發,為了建立更多的優勢,主其政者必須善用機遇,把香港教育重塑成別具特色、擁有更多優勢的系統。生源問題在之前多年已有很多探討,其實那是個建構優質教育的機遇。
用實境融合科技 推科普與國情教學
作者:黃錦輝2022-07-26
過往通識教育年代,學校經常通過新聞、紀錄片、資訊網站等不同媒體向學生介紹時事包括國家發展情況,這些做法對中學生而言效果未必理想。
「無窮之路」真實版──這個故事可以做國情教材
作者:郭一鳴2021-11-19
這篇網文滿滿的正能量,作者娓娓道來,平實的文字中有一種道德感染力和精神號召力。透過這個樸實無華的真人真事,可以認識今天內地的社會和內地的普通人,特別是年輕人。
培養家國情懷 說好中國故事 The China Current教育頻道正式啟動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8
專門講述中國故事的網上平台The China Current教育頻道周五(17/9)正式啟動,希望透過大量優質影片、文稿和教材,為全港中小學師生,呈現一個看得見、聽得見、感受得到的真實中國。
善用大數據教學 助學生了解國情
作者:黃錦輝2021-09-13
香港青年參與大灣區科創的首要條件,是要深入了解區內的社會文化和需求。適逢教育局推行「公民及社會發展科」,筆者建議課程中,國情教育範疇多加入STEM元素,讓理科生更易了解國情。
黃錦輝教授:學生要認識航天科技 做好國情教育 香港派航天員上太空不是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6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可善用航天做教材 ,新課程要認識科學與國情的重要性 ,透過認識中國航天科技發展做好國情教育,可以派香港科學家參與航天科技研究。聽聽黃教授怎分析。
港做好科技國情教育 培育未來航天員
作者:黃錦輝2021-07-06
適逢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國家派遣航天科學家團隊訪問香港,唯活動只流於表面,沒有進一步好好與中小學國情教育課程配合,予人的感覺只是百年黨慶活動之一而已。
科技教育應與國情教育互動
作者:黃錦輝2021-06-14
希望香港能培養更多立志承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光纖之父」高錕教授等科技偉人的未來新一代,為香港、國家、全人類作出貢獻。
香港的身份教育:重回原點的省思
作者:曾家洛2021-04-29
香港人身份的獨特性就在於一國兩制。因此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中國香港人」身份的內涵和培育條件,特別是為了延續一國兩制的生命力。
李克強:今年經濟增長目標6%以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05
李克強表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要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推動中美平等互利經貿關係向前發展。
何漢權:一國兩制 情義永續 加強年輕人國史國情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07
近年不少老師和學生質疑自己的國族身份,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校長就此提出「五國」理論。他認為香港教育素質與國民教育關係緊密,面對鄰國教育產業漸趨發達,我們不進則退,需要完善五個國民教育範疇。
教育目標、規劃與亂象
作者:黃冬柏2020-06-17
本來世界各地的基礎教育中必有的國情教育,在香港被指為洗腦;通識教育的宗旨本來是培養共通能力,在香港被視作議題教學而不設教科書,結果引狼入室搶佔發言平台。
大聯盟可鼓勵港生去內地大學培訓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8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要做好怎樣把工作的重點,具體地予以精準定位。方向、道路選擇正確了,就會少走冤枉路,做起事來也就可以事半功倍。
反修例運動反映教育失敗
作者:葉劉淑儀2019-12-26
香港教育崩壞了──國情教育失效、價值觀扭曲、個人品德蕩然無存、不尊重別人、守法意識薄弱等等,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教育制度已經千瘡百孔,並沒有把同學好好地教育起來。
「逢中必反」的香港年輕人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羅海雷2019-07-29
在中國軟實力缺失的環境下,再加上特區行政長官是由北京指定的小圈子選舉方法產生本土因素在發酵,香港年輕人開始對中國的冷漠和疏離。
校園內怎樣認識近代中國
作者:黃冬柏2019-05-28
從1949年到1997年再過渡到今天,曾在香港和鄰近地方發生的事情,都是近代中國的歷史。我們的校園內,可有空間協助這些年輕人、未來社會成員建立認識自己國家的能力呢?
中國進步,我們也進步嗎?
作者:鄒秉恩2019-01-03
借用國父的五個學習原則「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去看今天中國人在21世紀的國際地位,究竟我們仍然是被人描繪為一個落後但愛假冒、傳統封閉但擁有暴發戶心態的國家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