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機之後,IMF新增的融資額度都屬過渡性安排,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陸續期滿。缺乏足夠的子彈,將間接推升全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但美國卻是能否順利增資的最大變數。
特朗普公然鼓吹歐盟解體,支持英國脫歐公投,他的謀士班農更積極串聯歐洲各國極右勢力。歐洲終於覺醒,美國不再是可倚靠的大哥。
今年8月23日,英國政府發布一系列技術通告,基本上是假設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英國將如何退出歐盟的指引文件。如果沒有協議界定英國與其餘27個成員國未來的貿易關係,貨物將不能在英國與歐盟之間自由流動。
自從國際上有了「國籍」這個概念以來,我國像世界上一些有大量外僑國家一樣,都是採取雙重國籍制的。所以直到今天,台灣還承認雙重國籍。
中國應看清特朗普及其極右翼政權的作為與伎倆。面對着金融與政治的攻擊(貿易戰只是小事),中國難道要走日本失敗之路,對美韜光養晦嗎?
美國如此強硬徵稅,讓歐盟倒吸一口冷氣,腦子似乎清楚了許多,齊心協力,起草了一份與美貿易協議。協議書未得特朗普的歡心,卻對歐盟有著象徵意義:歐盟是一個整體,團結就是力量。
《條例》一出台,矛頭直指跨國大企,臉書、谷歌等公司首當其衝,雖然中小企業似乎並非歐盟初期的針對目標,但在網絡上的商業發揮空間已被大幅度收窄,嚴重影響其收入。
如果特朗普放棄堅持,那些在總統選舉中因他承諾「讓美國再次強大」,並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而決定投票給他的人,將失去對他的信任。
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正全面裂解,在美國杯葛下,WTO解決各國爭端的機制失靈、部長級會議破局……,對台灣將非常不利。
英國預定於2019年3月底退出歐盟,再不得無限制地免關稅進入歐盟內部市場。為彌補這種潛在的貿易損失,英國必須與更多不同夥伴訂立新的貿易安排。
歐盟這幾年窮得叮噹響,一些成員國本着創造就業、拉動經濟的初衷,如愛爾蘭和荷蘭,敞開大門,「引狼入室」,也是無奈之舉。畢竟,跨國企業前來「合法避稅」 ,其商機利大於弊。
加泰羅尼亞脫離西班牙獨立,並不是為了經濟利益,不是甚麼天賦人權或民族自決,是地方分裂主義。
《基本法》確定權力分立所以在香港政制中,沒有出現權力傾斜任何一方情況,但沒有用上三權分立的字眼。
在這中國特色天人合一思路底下,政權可以更替,造反可以有理,但國家是永存的。
中美關係非敵非友,特朗普的商人風格,對中國未必無利,有得有失。
現時歐洲政府利用金融手法,把壞賬不斷轉移或者躲藏起來,但這一切都是假象。
斯洛伐克是新絲綢之路的轉運樞紐,現正積極發展及改善基礎設施,為歐亞貨物運輸量的預期增長作好準備。
馬克龍感謝選民信任,並期望為法國寫下新篇章。
在選民眼中,融合的弊病似比好處要多。
全球化讓一些人長期處於貧窮,美國亦有不少「憤中、憤老」,這些都是低下階層的問題,而非選舉問題。
我們亦須緊記,英國脫歐對全球均有影響,因此只是沽售英國資產未必可帶來預期的效果。
「就如多數的政治、民粹議題都是時刻性,但經濟利益是長遠的,市民投票時總會以長遠經濟發展為依歸。」
英國「脫歐公投」日子將近,作為世界大國的英國若真的脫離歐洲,環球經濟牽一髮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