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0:44:1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歐盟

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
作者:施永青2021-10-06
美國現時需要做的,不是打第二場仗,而是對之前所犯的過錯及時作出修正,以免為害日深。所以,估計美國會主動要求與中國展開新一輪的貿易談判,目的是把之前加的關稅減下來。
韓國成全球首例  科巨禁支付壟斷
作者:蘇文傑2021-09-29
韓國國會通過禁止兩大科技巨頭谷歌及蘋果,強迫開發者使用其內部支付系統進行交易。其實早於2020年尾,歐盟、中國等地已經出現針對科技巨擘的反壟斷法案,今期作者簡介相關法規,並回望本港情況。
專訪何超瓊:粵澳深度合作模式前所未有 用好澳門兩制優勢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21
何超瓊身兼全國婦聯執委、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對於近期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和加強粵港澳合作,她有什麼想法?橫琴的共管模式又如何啟迪深港合作?
「無恥攻擊香港新聞自由」500警突襲蘋果日報 5人被捕 “Brazen Attack on Hong Kong Press Freedom” as 500 Police Raided Apple Daily, 5 Arrested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6-18
500名警察6月17日突擊搜查《蘋果日報》大樓,拘捕5名高層,電腦和文件被帶走,包括一些新聞材料。英國及歐盟:「利用國家安全法來打擊反對聲音並對媒體滅聲。」國際特赦組織:「無恥攻擊香港新聞自由」。
黃錦輝教授:假新聞遺害深遠如何制止?歐盟立法監管資訊有什麼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17
自2019年社運以來,假新聞充斥整個社會。新聞農場日漸興旺,反映傳媒行業不少醜陋的面孔。今年歐盟正式透過立法監管社交媒體,以限制假新聞的發放。香港能否從此得到啟示呢?即刻聽聽黃錦輝教授如何分析。
歐盟監管AI草案 港立法宜借鏡
作者:黃錦輝2021-06-01
歐盟委員會認為,若然人工智能系統根據人的社會行為或人格等特徵,進行用戶信用評估的話,會造成不可預見的後果,導致個人或特定群體的權益受到損害。這樣的社會信用體系,侵蝕公平公正基本原則,禁止是理所當然。
林行止:為國家利益治港者須知 新聞自由凌駕政經自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1
林行止認為,港澳辦擴大編制,最終目的如果不是要令香港更受國際財經界歡迎,北京的香港策略便算不上成功。
錯失簽定《中歐投資協定》時機
作者:湯文亮2021-06-01
幾年之後,如果中歐重啓協定,條件並不一定對歐盟有利,甚至可以肯定比今日差很多,所以,歐盟正確做法就是繼續審議,無限期審議,如果中美態度轉變或者世界形勢轉變,就立刻簽訂雙方今日同意的《中歐投資協定》。
制裁白俄羅斯
作者:陳文鴻2021-05-27
立陶宛以白羅斯民主化推動者自封,這是追隨美國、歐盟以政治干預別國,同時亦暗含立陶宛極右勢力、當權者的政治幻想:恢復中世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可是百害而無一利。
歐盟會全面倒向美國嗎?
作者:施永青2021-05-12
只要中西方在政治上的摩擦只停留在冷戰階段,並沒有發展成熱戰,中西方之間的經濟往還,仍會以利益驅動為主。
英國脫歐衝擊電商市場 港商宜注意稅率和法規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21-05-01
英國脫歐對主打歐洲市場的電商帶來很大衝擊,清關、報關等手續已變得較之前繁複,貨品的法規及標準不再一樣,物流成本難免增加。
大哥與帶頭大哥
作者:湯文亮2021-03-31
拜登上任,與歐盟冰釋前嫌,重返亞洲,圍堵中國,理論上一班人打一個人,一定好過自己單打獨鬥。
有關新疆人權爭議的幾點觀察
作者:王永平2021-03-29
在今次新疆事件上,中國政府反制外國官員,民間杯葛外國貨品,就看經濟飽受疫情打擊的西方政府和唯利是圖的外商可以堅持多久。
帶歐洲挺過風雨 默克爾的16年
作者:朱雲漢2021-03-23
將卸任的默克爾,從德國總理到歐洲中流砥柱,面對英國脫歐、特朗普政治霸凌,仍確保歐盟團結。當人憶起近年歐洲的風雨飄搖,又怎能不想到她?
中國反壟斷背後的政商邏輯 企業家價值觀或優化
作者:謝祖墀2021-03-10
中國政府在加強監督互聯網平台壟斷之餘,不少人說這是代表着政府正在打壓民營企業,我不同意這看法。在一個遊戲規則更清晰、更透明和更公平的平台上,可以預期中國企業家更可發揮他們的能力,推動更多創新的出現。
弗里德曼:網络成無政府之地 歐盟做法可借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17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撰文,指政府在投射官方價值觀到網絡空間方面,中國比美國做得更好,美國急需一個解決方法,將民主價值觀有效地投射到網絡空間,並認為美國可以借鑑歐盟的做法。
讀史觀勢說英國
作者:張建雄2021-01-15
英國經濟續走下坡,四年後四顧,英國GDP增長率由2015年的2.4%,下降至2019年的1.4%。2020年遇上百年未見的病毒,處理不當,2020年預計是-11%。2021年不會有好日子過。
RCEP──去全球化下的創舉
作者:鄧希煒2021-01-14
在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以及去全球化趨勢的大環境下,RCEP的簽署殊屬創舉,可算是近年最值得鼓舞的國際事件。不少研究就已預計,RCEP多個成員國更將是疫後全球復蘇及長期增長的重要引擎。
15國簽署RCEP的國際意義
作者:劉佩瓊2020-12-03
亞太區的15個國家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個沒有西方國家牽頭的區域性合作協議。RCEP的合作協議牽涉了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式與貿易便利化等多個方面,潛力極大。
國際民調:美國形象插水 對特朗普信心低過普京習近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22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對13國民調顯示,特朗普在六國領袖信心指數排名墊底,僅得16%,低於排名尾二的國家主席習近平(19%),及倒數第三位的俄羅斯總統普京(23%)。然而民調並不包括中國及俄羅斯民眾。
陶傑:捷中恩怨,細說十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08
為何捷克第一個敢與中國衝突?冰凍三尺,因為多年來中國對捷克展開的全方位政治併購,引起捷克朝野的不安。
英國今昔觀
作者:張建雄2020-08-20
英國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國,5年後蘇格蘭「脫英」,北愛爾蘭「脫英」,也在日程表上了。將來只有英倫一島,也不是怪事。
移民夢
作者:張翠容2020-07-28
我曾在英國住過6年,明白英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作為少數族群,生活不易。因此,在考慮移居英國之前,你得要問對這個國家有多少的認識?特別在英國脫歐後的社會情況,新移民應如何自處?
陳啟宗:中國的危險在明處,美國的危險在暗處
作者:劉寧榮2020-07-09
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認為,要是西方社會不改變只重個體的哲學信念,一定要出大事。美國一直都在逼中國開放(資本市場),他認為千萬不要開放,反而中國將來有一天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救星。
談港區國安法的國際迴響
作者:王永平2020-06-01
國際對港區國安法表達的關注和疑慮,不宜以「中國內政不受外人干預」為由而置之不理。說到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除了需要中央對港政策配合外,也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
西方式民主的危機及其倒退
作者:鄭永年2020-05-28
今天,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擺出了一副要和中國進行一場「民主政權保衛戰」的樣子,好像西方民主的威脅來自中國。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全球裂變:中國須正視面對的險境
作者:劉寧榮2020-05-11
這場被稱之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危機,正在悄悄地改寫世界政治版圖。面對這場衝擊波,中國將面臨過去40年從未有過的挑戰,這關係到中國是否可能延續過去40年的發展軌跡繼續前行。
美軍拒新冠病毒康復者入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5-07
一份五角大樓的備忘錄表示,新冠病毒的康復者,將被禁止加入美軍,除非他們取得想加入軍事單位通融。與此同時,總統特朗普聲稱,新冠疫情對美國造成的傷害已超越珍珠港事件丶二次大戰或是911恐怖襲擊。
中西抗疫話語權之爭的謬誤
作者:鄭永年2020-04-17
今天人們所看到的世界體系是西方確立起來的,舞台上的主角一直是西方國家。現在西方諸國因為疫情自顧不暇,忙於抗疫,好像只有中國在這個本來屬於他們的舞台上活動。這使得很多國家感覺自身的失落。
國基會預計疫情引發經濟危機比大蕭條更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4-1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正以閃電般的速度和前所未有的規模擾亂社會和經濟秩序,比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