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07 2025 12:58:5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歐盟

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
作者:施永青2022-06-30
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援並非毫無保留,西方除了不肯出兵參戰外,在武器方面亦有很多保留。而俄羅斯的策略是圍而不攻,隔絕烏克蘭守軍的對外聯繫,直到彈盡糧絕,士氣低落,唯有投降,逐步消耗烏克蘭無法補充的兵源。
歐洲變局
作者:陳文鴻2022-06-29
俄羅斯顯然是借烏克蘭之戰改變東歐的安全局面,是重建冷戰造成又一次的歐洲分裂,抑或是在美俄衝突中歐洲宣布中立?烏克蘭之戰歷史意義重大而深遠!
加里寧格勒
作者:陳文鴻2022-06-23
立陶宛與歐盟堅持不是對加里寧格勒全面陸路封鎖,掩飾此舉的政治與軍事意義,無非是藉以欺騙俄國,得寸進尺也進行戰爭的準備,削弱加里寧格勒作為俄羅斯飛地堡壘作用。俄羅斯會怎樣反應呢?
俄烏戰爭損人不利己 美應速叫停
作者:黃錦輝2022-06-16
基辛格認為,拜登將美國和人民的未來押在俄烏衝突的地緣政治策略上,是嚴重錯誤的,這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略災難;筆者對此非常贊同,並希望俄烏衝突盡快平息、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盡快停止。
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
作者:丁望2022-05-20
5月16日,芬蘭和瑞典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北約,增強防衛國土的力量,仍秉持原來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威脅他國的領土安全。兩國的申請,卻出現「半路殺出程咬金」的障礙:土耳其表示不同意他們加盟。
老馬勝普京盟友 法大選沒有地震
作者:丁望2022-05-13
在5月8日的「歐洲勝利日」(Victory in Europe Day),連任法國總統的馬克龍,主持紀念二戰勝利77周年。記取希特拉侵略的禍害、正視俄侵烏的苦難,是民眾熱議的話題。
美國設下圈套 俄國陷入困局
作者:施永青2022-05-10
美國從來沒有打算一走了之,任由俄羅斯在烏克蘭為所欲為。美國不但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還聯同北約的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好讓烏克蘭人為美國打一場持久的代理人戰爭。
匈牙利親俄總理 拒絕烏克蘭借道
作者:丁望2022-05-06
歐盟於5月4日宣布,對俄羅斯實施第6輪制裁,逐步禁止進口俄原油和天然氣,重申反對俄侵烏行為。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示,不會停止進口俄能源;在不久前,他則強調不會借道輸送武器到烏克蘭。
歐洲小國塞爾維亞 為何要買中國防空導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02
塞爾維亞近日進行軍事演習,展示了自中國購入的防空導彈系統。總統武契奇指出,引入裝備表明「不會再成為其他人的出氣袋」,分析指塞國正努力維持多邊關係平衡。
會否第三次世界大戰?
作者:劉銳紹2022-04-29
綜觀世局,除了中國和白俄羅斯之外,還有什麼國家可能參與「大戰」?況且,中國也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完全寄託在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上。目前的「中俄友好」,只是一種戰略而已。
法國大選與歐盟前景
作者:施永青2022-04-28
近年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大部分都在經濟上相對落後,他們對歐盟的倚賴大過可以為歐盟作的貢獻。德法兩國作為歐盟的領導者,當然應該比其他國家作更多的承擔,但此舉必然會損害本國選民的利益,令執政黨地位不保。
有危便有「基」 愈戰愈勇
作者:湯文亮2022-04-28
近日烏克蘭基輔星光熠熠,除了那些歐盟小國總統到訪之外,英國首相及美國最高級的文武官員──國務卿布林肯及國防部長奧斯汀亦訪問基輔,試問在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有如此面子?
當金融成為武器
作者:陳景祥2022-04-28
敵我思維壓倒一切,只要能打擊對手,什麼都可以做。而香港對中國大陸的最大貢獻,正是金融市場連接全球的功能,一旦到了美國要決定「重擊」中國的時候,難道會放過香港的金融體系嗎?
法國大選顯示民族主義抬頭
作者:施永青2022-04-27
現在法國竟有四成多的選民,投票給一個主張放棄普世價值的人,怎不令人有點驚異!如果普世價值的道德堡壘在法國也可以失守,在其他地方一定更難保得住。
馬克龍擊敗勒龐連任 稱要做「所有法國人的總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25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第二輪投票勝出,成為20年來首位獲得連任的法國總統,但他的領先優勢比2017年要小得多。有部分傳媒分析,馬克龍的勝出,令歐美國家都長長舒了一口氣。
大中華區第一隻碳期貨ETF
作者:邵志堯2022-04-12
由於中國承諾2030年達到碳達峰,碳權在2030年以前有上升的大趨勢,上周已有碳期貨ETF在港交所掛牌,分別用3種貨幣作買賣櫃枱。
由第二次冷戰看世界大趨勢
作者:張建雄2022-04-04
世逆時轉,歐洲若不再退出北約,獨立自主,也沒有什麼好賴的了,和俄國和好,重視金磚國和E7,是生存之道。
2008年危機會重演嗎?
作者:張建雄2022-03-31
歐洲資本外逃,美國得大利是以5倍於俄羅斯天然氣價格供應歐洲,這就是歐洲「道德義憤」的代價,往後一個月,歐洲人不能好自為之,2022危機爆發,又是全球受累。
重建家園
作者:陳文鴻2022-03-23
作者指出,最近有20多萬外移的烏克蘭難民回國,或反映出戰事在俄羅斯主導下,新納粹武裝威脅被消除。只要人道援助迅速趕上,協助他們渡過難關和進行重建,戰爭的災難可以減少。
歐盟快將灰飛煙滅
作者:湯文亮2022-03-10
在解決俄烏衝突之後,德法都不會為盟友甚至準盟友強出頭,歐盟就算沒有灰飛煙滅,都只是名存實亡。
俄烏戰爭進入外交斡旋階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9
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周,各西方國家紛紛祭出相關制裁,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8日(周二)下午在北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視像峰會,尋求外交談判途徑解決危機。
陶傑:誰是烏俄戰爭的幕後金錢贏家?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03
今日之後,北約若不緊靠美國,也沒有選擇。幾乎一夜之間,歐盟的實力,由軍事到貨幣,大為貶值,這是美國整體利益長遠的巨大得着。
烏克蘭戰火中的和平之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27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范先榮在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微信公號表示,「中國對烏的政策一向是友好的。我們尊重烏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烏保持和平穩定,希望通過政治談判解決當前的危機」。
不要期望西方有風度
作者:張建雄2022-02-24
歷史一再顯示,當一個有風度的贏家不易,更多是趾高氣,譬如英國、美國,如何做一個有風度、進退有據的輸家呢?
必須加強監管網絡平台業務
作者:羅祥國2022-02-22
近年一些涉及國內超大型民營企業的違法案件,都顯示企業高層的合規意識薄弱,並刻意與監管機構進行博弈,以為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髙一丈。
AI偏見影響大  窒礙應用可靠性
作者:黃錦輝2022-01-24
AI偏見無處不在,也亟待得到有效的治理。就此,世界各地官、產、學、研等各界别都積極探索消除AI偏見的技術及途徑,部分組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決「零和遊戲」
作者:雷鼎鳴2021-12-06
美國本有世界最好的經濟學家,但可惜其政客目光短淺,不能掌握亞當史密深刻的思想。中國的經濟理論界發展並無特別耀目之處,但中國勝在對老祖宗的智慧掌握得不錯,在經濟智慧上比美國站得更高。
偽善、雙重標準、種族優越……,為何COP26氣候峰會變了調?
作者:朱雲漢2021-11-24
象徵美國重回全球重要舞台的氣候變遷大會,拜登等元首的出席陣仗卻與會議精神背道而馳,令人質疑,以環保為名的峰會已成政治展演秀。
歐盟戰略自主是歷史潮流
作者:張建雄2021-11-15
美國人不能接受歐盟戰略自主的理念,但美國在世界上作為受困朋友的可靠盟友,已一去不復返了。
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
作者:施永青2021-10-06
美國現時需要做的,不是打第二場仗,而是對之前所犯的過錯及時作出修正,以免為害日深。所以,估計美國會主動要求與中國展開新一輪的貿易談判,目的是把之前加的關稅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