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遺憾的是,香港政府大事宣傳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便利,卻沒有推出相應的配套措施,來保障香港人到內地買房的基本權益(被騙的大都是長者畢生積蓄的棺材本);為不法商人提供賺取暴利的機會。
香港特區現時對於低空經濟產業的前景好像還未有一個明確充分的了解和部署。將來整個珠江口岸東西兩岸的水上飛機碼頭或將會乘時而興,5至7年之內,整個大灣區的低空運輸生態(人員及貨物)將會徹底改觀。
馬拉松作為參與人數眾多的體育活動,日後「大灣區大滿貫」可由香港牽頭主辦,因香港的海外跑手佔比較多,所以是最有條件造就這項既國際化,又屬區域性的體育盛事。
香港高等教育出現的新氣象,值得社會各界關注與支持。
珠海在80年代改革開放之前只是一個邊陲小鎮,人口不足6000人,但是近代卻名人輩出。除了留學教育的先驅,更出產不少大買辦商人。
香港人憑着獅子山精神,拼出一條繁榮之路,成功之路,也建立了香港式優越感。21世紀已經20年了,香港鄰居的人口大變化。
筆者認為大灣區建設可以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重點推動珠三角東西岸的航空產業協同發展。
中央政府一向鼓勵並支持港澳人士北上發展,一直在研究不同方法為在內地發展的港澳人士提供稅務優惠。
深圳經濟即使在貿易戰陰霾下,增長率在大灣區九個城市中仍位列第三,約7.6%,而GDP亦於去年超越香港,在大灣區名列榜首,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港珠澳大橋落成,吸引不少內地旅客利用大橋前往香港購物,但由於香港大樓商店較少,所以大多數旅客都選擇前往臨近的東涌購物,導致東涌人潮湧湧。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8-10-30
隨着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物理層面互聯互通,已基本實現。而要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高效流通,又該從哪裏突破?
香港人在內地搞特殊化,內地人看在眼裏,是否會恨在心頭不說,如果要服從政治大局,他們還是會容忍的,但是否合適,值得商榷。
我相信,珠海和香港這兩大城市,必將在大橋的帶動下,互相融和、經濟合作、飛躍發展。
筆者建議在珠江口的桂山島大規模填海。在這接近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住房、創客園地、會展中心,再引進深圳的科技文創產業,讓香港年輕人與祖國的產業、市場、服務完全融合在一起。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年為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年,深具歷史意義。目睹大橋的宏偉是驚歎,大橋香港段建設進度落後卻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