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約宣言也許可以被視為一種現象,顯示了在前蘇聯解體後不久,從美國領導的單極世界,到由許多快速崛起的經濟軍事強權組成的多極世界,尤其是俄羅斯、中國、伊朗甚至北韓等持續、艱巨和不懈的國家權力鬥爭。

對於北約華盛頓高峰會宣言,中國駐歐盟使團作出強烈反應,指北約的宣言「通篇充斥冷戰思維和好戰言論,涉華內容充滿挑釁、謊言、煽動和抹黑」,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並已向北約方面提出嚴正交涉。

斯托爾滕貝格周日(7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訪問時,表明北約應將目光擴至太平洋地區,以制衡中俄。他的言論引起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就表示,要警惕北約把手伸向亞太。

目前,中巴聯合倡議已獲得超過100個國家的支持,突顯出國際社會對基於普遍原則來解決俄烏戰爭的渴望。這些原則不僅體現了中國、巴西及其他支持國家對和平與人道主義的尊重。

俄羅斯和北韓之間的軍事聯盟,將阻礙中國作為烏克蘭衝突的潛在和平締造者,以及在南北韓關係中充當潛在調解人的角色。

5月底,北約組織成員大國都為烏克蘭開綠燈,解除限制烏克蘭採用北約提供的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設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擔心,俄烏不僅和談無望,並有可能令戰事失控,禍及全球。

烏克蘭和平峰會落幕。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俄羅斯不參與峰會意義不大,而歐美一直支持烏國,皆因龐大的經濟利益。一起聽聽他怎說?

最終兩國各自的和平條件哪個能夠落實,會在中間什麼地方落墨,肯定還得透過外交談判來解決,只不過目前還不是開啟談判的合適時機,畢竟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得不到,俄烏雙方對此都很清楚。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為免戰爭破壞,德國等歐盟各國不會輕易言戰,美國便不能坐享漁人之利。若中東再敗,美國難以再主導烏克蘭戰爭,歐盟必轉為和談和休戰。

現時由一艘核潛艇和3艘巡洋艦組成的俄羅斯海軍編隊已經抵達古巴,號稱「友好訪問」,意圖不言而喻。歷史上的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的陰影已靜悄悄重新浮現。至於中國會不會被拖下水?

事實上,俄羅斯無法洗脫侵略者的形象,但北約要令這場戰爭成為北約代理戰也昭然若揭。澤連斯基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亦已變得灰頭土臉。

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中國須走務實外交,如撐弱國對抗美英,但不反歐,亦不應高調為俄羅斯站台。至於美國大選目前情況如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16日)抵達北京訪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歡迎儀式,並與普京舉行小範圍會談。

武契奇等超高規格歡迎習近平一行,不僅派出戰機為中方專機護航,總統伉儷及政府核心成員更親到機場迎接。中塞相距遙遠,這個南歐的「鐵桿兄弟」為什麼對中國傾心若此?

俄羅斯與北約會否直接開戰?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和北約欲把烏戰拖下去,互相消耗,一來找出更佳辦法打敗俄羅斯,或讓歐盟與俄雙敗。

在美國新一輪援助通過,西方國家達成共識,決定不遺餘力支援烏克蘭的情況下,他們毋疑希望斬斷俄羅斯從中國獲取的物質支援,來盡早結束俄烏戰爭。

烏克蘭和美西方互相由疲倦到厭倦,戰事也就停止了,和平不是最好的嗎?何苦來哉!

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俄羅斯總統普京高票連任,成功後將面臨什麼內外挑戰?俄烏戰爭陷入泥淖,北約國家將會漁人得利? 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許楨的分析。

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對中國的政策也會是特朗普的難題,貿易戰及科技戰等對中國的制裁始自特朗普年代,拜登不但沒有取消,還大幅擴大。現時美國對華政策仍處於一種兩敗俱傷的境界,特朗普會如何處理?

無人機與無人艇的成功,應是烏克蘭戰爭改變今後戰爭方式的重大啟示。現時無人機、無人艇的規模和殺傷力還有限,但大有提升的能力。可能至少將會成為未來戰爭的一個重要部分。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即使美國與北約全力攻擊、制裁,俄羅斯經濟還居全球第6,在歐洲居首位,今後仍有發展餘地。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俄烏戰爭局勢仍未明朗,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普京口中的「特別軍事行動」已演變成全面開戰,美國與北約會否出兵? 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瓦格納事變,誰也不曾預料。在當前的空檔,美俄雙方將重新評估形勢,讓第三方可以進行斡旋。也許轉入韓戰模式,將會是最佳結果。

亞歐非一個世界島的開發,相信會是今後500年的大時代趨勢。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不是任何利益固化集團和少數精英階層的主觀意志可以阻擋的。

中美交鋒的戰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會集中於制度之爭,在科技、創新、開放、文化、文明等軟實力上較量。這將會是一場爭取民心、民意的無硝煙戰爭,這方面中國可能要急起直追。

突如其來的爆炸交通一片癱瘓,當機立斷,下車跑過去,我們的攝影隊在軍警封鎖現場前沖到爆炸現場。幾乎是零距離的站在被炸的汽車前做完直播報道,空氣中濃濃的焦味嗆得我透不過氣來。

俄烏戰爭、中美對抗,令世界再次分成兩大陣營,中俄一邊,美歐一邊,各小國都選擇靠邊站,國際政局似乎再無「中立」空間。過去港式思維,認為香港在中美衝突之間仍可以維持特殊地位;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已不切實際。

俄羅斯的戰略還是特別軍事行動,依此也適應中國的要求,有利中國勸和促談。烏克蘭戰爭的決定點是戰情膠着,俄不攻,烏攻不下,便可讓各種政治因素起干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