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唐詩

詩三百.唐詩選一百
作者:陳家偉2024-12-04
詩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只是短短幾十字已可代表一個人對身處的時代的想法、感受甚至慨嘆。
初學中國文化,由詩開始
作者:陳家偉2024-10-16
要像錢穆、季羨林及饒宗頤般的史學或國學大師,確是百萬中無一。但要略懂中國文化或略知中國歷史或略懂得欣賞中國藝術卻是可以的,任何人不論年齡性別,學點國學都是有益有樂趣的。
由唐至清最值得讀的詩
作者:陳家偉2024-09-18
詩言志、詩言情、詩說理,懂得欣賞詩是一件賞心樂事,能背一首半首詩更可樂在其中,選一兩句名句為座右銘更能指導人生,大家又豈能不愛詩?
粵語語音特色與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承傳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07
粵語語音系統緊密承傳着中古語音,尤其聲調上對四聲與清濁的保存,在各種現存方言當中是較完整及理想的一種。
粵語與詩詞的理解與欣賞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02
藉粵語的語音特色,我們今天仍可將唐代作者這種透過聲律傳遞情感旨趣的苦心安排,在聲音演繹之間重現。故此說掌握粵語這一語言,對於傳承與學習中華文化來說,事實上有莫大的作用與意義。
弘揚中華文化由詩入手
作者:文振球2023-12-28
中華文化上下5000年,內容浩如煙海,應如何入手?筆者認為可由唐詩入手。
高盛元:讀詩,其實就是在詞語的空隙之間行走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7
這首詩在講什麼呢?它其實是截取了人生的一個斷面,描述了一次偶然的相遇,展示了人生的一種常態──缺失和遺憾。我在無意中邂逅了你,我在無意中錯過了你。
李志清畫唐詩的景緻
作者:張灼祥2023-08-17
唐朝一代寫詩的詩人多不勝數,志清選出100首詩(有只選其中幾句),畫面意境各有不同,有高雅,有貼地,有趣緻,詩與畫皆能道出不同的人生況味來。
書展2023|李志清、蒲葦:用繪畫和文字解讀唐詩 從詩中尋找精神家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7
藝術家李志清、中文教育專家蒲葦老師在今年書展推出文學作品《清蒲集》,並於書展的講座上分享如何通過唐詩和水墨畫作的方式,用創新的手法帶領讀者進入古唐世界,並以嶄新的角度欣賞傳承千年的優美詩句。
何文匯主持《唐詩三百秒》節目 慶祝母校利瑪竇宿舍成立93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4
知名語言及文學學者何文匯博士主持《唐詩三百秒》節目,慶祝母校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成立93載,7月7日(周五)於港大黃麗松講堂舉行首映禮。
何文匯教授:唐代人如何讀詩?學生初學平仄格律 調音無難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03
唐代人如何讀詩?學生初學平仄格律,應該如何入手?「傳承・詩詞伴我行」計劃請來粵音專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舉行座談,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第三屆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2-2023)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16
出題範疇涵蓋中國文學、文化、歷史及哲學,初賽由55篇古典文學、成語和古文金句入門,達致培育學生文化涵養第一,比賽第二。
詩佛王維的禪趣
作者:招祥麒2022-09-10
現代都市人過着煩囂的生活,雖未必能經常沐浴於山林之中,但隨時可品味朗讀王維的詩,以禪的一杯茶,沖洗塵累凡腸,享受大自然的樂趣。
詩詞歌賦中的華夏文化
作者:鄧兆鴻2022-09-05
今天,學校若在課程的編排上能多花些心思,多滲入一些琅琅上口的詩歌、詞賦,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肯定有幫助。
張九齡《望月懷遠》借月思親、自訴淒涼
作者:招祥麒2022-08-20
《望月懷遠》是一首五言律詩,張九齡作於開元二十五年(737)遭貶荊州以後。詩中通過對月夜懷念親人的形象刻畫,表達了對親人深沉懷念的誠摯之情,婉轉地反映了遭貶後孤獨冷漠的處境和悲涼痛苦的情懷。
專訪嚴吳嬋霞:兒童文學同路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18
80年代初嚴吳嬋霞與何紫等友人創立「香港兒童文藝協會」,豐富了香港兒童的文藝生活和精神食糧。她認為,友人何紫在香港兒童文學發展史上,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宋詞伴音樂而生
作者:楊興安2022-03-19
唐詩成就太偉大,佳作太多,再難以逾越前人。詩人見有新體韻文出現,都樂於轉往填詞之途。把文學生命,寄托於音樂生命之上。
唐詩緣何橫空出世
作者:楊興安2022-03-05
唐詩之閃耀文壇,和大唐帝國雄邁氣象,社會豐盛的活動亦不無關係。唐代詩人輩出,各有成就,各各創作藝術意境,詩才之湧現,歷代所無。
從疊聲和雙單平韻腳談詩律
作者:靳杰強2022-01-23
現代人活得長,退休後有很多時間追求自己喜愛的東西。寫詩可以活動腦筋,抒發感情,是退休後有益心身的好活動。我的朋中也有不少退休人士,不少也寫起詩來。這些都推動起寫詩的風氣,是大好現象。
黃宏發政壇退休入文壇 譯唐詩力求傳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31
港英時代立法局的最後一任主席黃宏發,自2004年退休後便埋首翻譯古典詩詞。他選輯了60首結集成書出版《英韻唐詩六十首》,處處可見其匠心。
陳耀南:唐人宜更賞唐詩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10
唐人宜更賞唐詩,色麗音和造語奇;欲學中文佳礎在,古今賢母教兒時。
黃杰華:陳耀南再讀唐詩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08
各詩所附之原韻及譯文實為《原韻譯唐詩新賞》最大特色,此亦可見作者陳耀南教授對聲韻之掌握。每首標示韻部,為別家所無。
黄宏發英譯唐詩
作者:鄭明仁2021-09-23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第一天讀唐詩,老師已說過這句鼓勵說話,可惜到現在我還是詩的門外漢。政壇元老黃宏發厲害得多,他退休後不斷吟詩,已成唐詩專家,還把100多首唐詩翻譯成英文。
讀《黃鶴樓》不會借錢畀人
作者:湯文亮2021-04-22
其實大家都知道,借出去的錢如潑出去的水,收回的機率是很低的。
一切從經典開始—— 「唐詩三首」之 杜甫《登樓》賞析
作者:馮珍今2020-11-21
杜甫《登樓》一詩,詩題為登樓,是首七律,作者寫登樓所見,藉登臨而慨時事,是一首傳誦後世的名作。
一切從經典開始——王維《山居秋暝》、李白《月下獨酌(其一)》賞析
作者:馮珍今2020-11-14
綜觀《月下獨酌》,李白運用豐富的想像,透過月下獨酌的情景,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終不囿於「獨」的複雜情感。
談詩淺説中國文化
作者:陳家偉2020-10-29
中國的詩詞歌賦都是世界的文化遺產,記錄了人類的悲歡離合,詩可言情,更可言志。
杜甫詩不可以英譯
作者:鄭楚雄2019-10-23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翻譯作品《杜甫詩集》無疑是一項鉅構,但成就總不免使人質疑,原因是中國詩歌(尤其是杜甫的)根本很難(甚至無法)有效作其他語文的翻譯。
中國文學獨特的美
作者:何漢權2019-05-03
杜甫寫美,不是那種纖細之美,而是通過描繪離亂,卻清楚滲出人間希望,這是盛唐詩人筆下那份難見的崇高美感。
李商隱有愛無償的《錦瑟》
作者:楊興安2019-01-26
李商隱的詩,隱晦、情深、瑰麗、對仗工整、善用典故,都是其特色,尤以隱晦的《無題》詩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