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決定按幾年前收回粉嶺高球場部分土地的社會共識,應對民怨沸騰的社會大事件,以迫在眉睫的態度處理,合情合理合法,應該獲得支持,只是決策過程有點難看。
我們到過粉嶺打高球的,都會察覺到球場的保育工作做得好。Robert的觀察:那是「球會百多年來悉心料理,僱用無數的工作人員,採納了不少專家意見的成果…..房屋發展只會令這片土地的環境破壞更加快。」
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屋的議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然而社會卻忽略了原居民的心聲,及其背後的歷史、生態價值,甚至反映政府政策之拙劣。一顆明珠,硬生生把其切掉一角,那還算是一顆明珠嗎?
目前香港有許多土地發展計劃,小至改變學校、大至明日大嶼,現在硏究了發展高球場計劃,只涉5%的高球場,為何忽然變成了焦點?到底目的何在?為何還要拉上「打擊資本家」?扯到中國的共同富裕上?
棕地支援各行各業經濟活動,發展棕地同時,亦要覓地延續不可或缺的棕地作業。
現時常規的職業高爾夫球賽要打足四天,對觀眾來說不太吸引。像Woods與Mickelson的單對單高手對決,增加觀賞球賽的刺激性,相信這種PK式的比賽會是高爾夫球界的新興比賽模式。
港府提出的「明日大嶼」,錯不在填海,而是匆忙提出,沒有詳細討論戰略如何、策略如何、與周邊如何配合。
林鄭肯填海,這是值得支持,但要在2025年才展開首階段第一期填海工程,要到2032年第一期填海才有住宅單位落成,似乎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大辯論將在今個月26號結束,不過,從辯論的質量來看,肯定會令市民失望。
先問大家兩個無厘頭的問題,皆因我在網上和報章頻頻見到以下句子:「高球場佔地170公頃,面積相當於整個荃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