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21 2025 01:28:5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批判思維

能夠善用AI 須經不同學習層次
作者:徐俊祥2025-03-14
初始引入AI的當下,重點應放在哪些學習環節?最重要是培養學生哪種能力?究竟AI會是輔助學習,還是代替學習?在此刻開創發展的階段,如何為學生在AI世代中追求真正的學問,的確值得我們審慎思量,做好定位。
牛津劍橋申請秘訣: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作者:英智傑2025-02-24
牛劍尋找的從來不是完美的學生,而是那些勇於提問、敢於思考、不懼挑戰的人。即使未成功錄取,在過程中所獲的思維成長與自我認知,毋疑將成為未來學術與人生道路上的寶貴基石。
GCSE與DSE教育體系的異同
作者:英智傑2025-02-05
如果學生計劃赴英國及其他英聯邦國家學習,GCSE是更好的選擇;如果目標是留港升學或就業,DSE更符合需求。
醫療網上化的利與弊
作者:梁天卓2022-05-18
學生挑戰老師權威或許可以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網民取笑KOL亦可能增進前者的批判思維,但如果是病人在網上自己尋找資料,然後懷疑醫生的專業判斷呢?
通識何罪?
作者:陳景祥2020-12-03
通識教育作為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加寬視野的跨學科教育方法,不應成為社會大環境的「替罪羊」。對通識教育的改革應在基本知識方面下功夫,求真求實,減少遊談無根式的空論。
在不確定時代裏有什麼不確定?
作者:謝祖墀2020-06-24
企業領導者必須擁有動態的戰略思維、對周圍的局勢觀察入微,以批判眼光來分析問題,平時要讀多些書、接受多種新舊事物,不要人云亦云。
王安石:封閉社會需要有批判思維的人
作者:鄭楚雄2020-04-07
政治上王安石未必是一個成功的人物,但思維上他卻是一個有獨特創見者,尤其他生活在一個思想頗為封閉的皇權社會,這點是難能可貴的。
新時代的學習與師道模式
作者:鄭楚雄2019-12-25
現代社會,還很刻板的說尊師重道,就得看那是什麼樣的「師」和什麼樣的「道」了。只是出來「搵食」的師,個人沒有什麼修養,上課只照本宣科,不了解學生的需要,最擅長吹牛拍馬,這樣的師應沒有什麼可敬之處。
通識科:硝煙處處的戰場
作者:李偉才2018-05-03
我的「荒野呼喚」很簡單:沒有包括「方法論」、「自然史」和「文明史」的通識必定是假的通識。
真理不止一個
作者:文潔華2018-03-17
真理有兩種,第一種屬可量化、客觀的,我們稱為「外延真理」;第二種屬不可量化,只能透過「修行」來印證內涵或境界,我們稱為「內延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