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現時需要做的,不是打第二場仗,而是對之前所犯的過錯及時作出修正,以免為害日深。所以,估計美國會主動要求與中國展開新一輪的貿易談判,目的是把之前加的關稅減下來。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當地時間4日發表最新對華貿易政策,她表示,拜登政府並不尋求激化與中國的關係,「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激化與中國的貿易緊張關係。」並使用了「長久共存」這一新說法。

本來,中國的製造業市場競爭激烈,有助於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營運效益,讓美國人撿到便宜也沒有所謂,但現在美國竟埋怨中國貨賣得平,真是沒有道理。世上哪有買家嫌賣家訂價平的道理?

近年,美國政府企圖以關稅去扭曲消費者的選擇,以禁投令去限制投資者的選擇。美國政府行事已愈來愈政治掛帥,令美國原先引以為榮的體制優勢無從發揮。

我相信這份百日宣言,中國是會收貨的。

在多項經濟的外交政策上,拜登政府的表現,最明顯的是團結一切可團結的盟友,以應對中國崛起。為顯示與盟友站在同一陣線的誠意,估計拜登政府會逐一取消前任對歐英及南美諸國等加徵的關稅。

現在RCEP是東盟十國加中國、南韓、日本、澳洲及紐西蘭,有四個重要性。

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相信貿易戰將不會繼續,但關稅可能不會取消。此外,拜登的價值觀與特朗普大相逕庭,相信環球市場投資氛圍會重回穩定,中國的科技公司也將有喘息機會。

特朗普實施關稅及對香港的制裁,拜登不會剛上任便重新再來。香港沒有談判籌碼去讓美國停止制裁,只有透過中國與美國談判。

亞太區的15個國家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個沒有西方國家牽頭的區域性合作協議。RCEP的合作協議牽涉了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式與貿易便利化等多個方面,潛力極大。

中國與泛太平洋的亞洲與大洋洲國家簽署了RCEP。我相信中國並沒有要求不要讓美國加入,只是美國自己不想加入罷了。

特朗普常自誇,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已在這場與中國的角力中大獲全勝;但全勝的結果卻是美國的GDP在第二季下降了32.9%。中美兩國的處境,究竟誰更惡劣,答案已寫在牆上。

香港實行有別於內地的制度,之所以能夠發揮貢獻國家的作用,是有賴國際社會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認可和支持。

全球疫情肆虐,究竟會令民粹主義惡化抑或提供一個轉捩點?

科技及金融戰固然是經濟戰的升級,金融戰是否已經開打及其影響,完全是難以預料,肯定殺傷力相當。至於科技戰,5G之外,華為受影響之後,美國已開始或計劃再向一批內地科技企業動手。

儘管美中政治關係冷漠,金融面卻燒得熱烈,中國金融服務業47兆美元商機,正向外資招手,就算特朗普抗拒,高盛、大摩等都不想錯過大餅。

美國限制國民的退休金購買中資股票的權利,也收緊中資概念股當地上市。現在美國做了兩個動作,但可稱為金融戰嗎?

對美國制裁,香港毋須恐慌,但也不能故意把影響說成微不足道。我們需要的,是未來如何應付連串危機的對策。

政治中立是指在香港處理涉及資源分配給不同政黨而言,公務員要嚴守中立,但當國家與敵人發生矛盾時,不但公務員不能中立,所有市民也有效忠國家抵制敵人的義務。

美國現在之所以這樣大言不慚,好像世上什麼事情都由她說了算一樣,是因為她現時還是全球最強的國家,她如何強橫霸道,別國也沒奈何。

疫情在美國仍未過去,但特朗普已經準備向中國展開連番攻勢,因為美國大選日期漸近,以目前美國經濟狀况尤其失業率大幅上升,對特朗普選情絕對不利,藉着向中國「宣戰」挽回頹勢是必然的手法!

世界還能是G7話事嗎?這是30年光景,今日年輕人都可以看得見,如何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到那裏發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美國社會未必會完全失序,但危急的程度不會比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遜色。作為全球名義上最大經濟體、最大進口國,也主宰着全球的美元金融體制,美國經濟出亂子,全球必然遭殃。

在「武漢肺炎」 肆虐的今天,雖然大家被迫留在家中,但這些滯留家中的人將原本打算在實體店的消費,轉而在網上消費不難理解。

在香港舉行的全世界制裁香港集會,美國沒有正式表態支持,當然不是怕了香港,而是怕他做初一,其他國家做十五。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及更廣義的金融戰、科技戰、地緣政治之爭等遠未結束,但既然首階段的協議已簽,特朗普又忙於去搞競選,我們也可作一個階段性的總結,看看兩國的得失。

特朗普亦表示如果中美達成第二階段貿易協議,美國將會取消已加徵的關稅,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生意人的想法自然也是差不多。

中美自2018年7月起陸續加徵關稅,中港貿易總額則於同年11月開始明顯下跌,此趨勢更延續至翌年1月。

美國從大力推動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到重新回到原始的「重商主義」,原因是自己的競爭力衰退,必須借助關稅與行政命令。

為什麼中國要推出零關稅?大教授自問自答:因為人類文化歷史數千年,只有今天的中國有機會促成舉世零關稅的發展。如果成功,不僅中國自己有大利可圖,整個地球的貧苦人家的生活都會改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