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邱吉爾與母親Lady Randolph關係密切,她是他最大的支持者。但邱吉爾卻厭倦了在印度軍隊的生活,渴望轉到更有影響力的政治領域發展。
從一位不受重視的寄宿學校學生到後來的政治家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邱吉爾的生命充滿了挑戰、犯錯以及對知識的追求。在年少時期,即使他的表現並不出色,但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展現了永不放棄的精神。
自八十年代中其金融業出現以「放鬆管制」(de-regulation) 為主調的「大爆炸」以後,倫敦是能把握「石油美元」流入歐洲的契機,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美元中心。
美國的建國之父們背叛大英帝國,勝率有點像小大衞面對着哥利拉,勝率他們深知若行動是失敗了,他們要面對的是叛國罪,而他們亦已預知審判的結果會是怎樣。
事頭婆在位70年,享耆壽96歲(1926.4.21-2022.9.8),為君主立憲制度樹立典範,我認為她絕對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講究平衡妥協的藝術,表面上看似什麼都不管,但她什麼都管。
1952年登基的英女王,在1997年前被港人稱為「事頭婆」,得年96,髙壽了。在位70年,雖未破路易14的72年紀錄,也難得了。
大部分人都會用先入為主的標準去衡量周遭的人、事、物的價值,而限制了其他可能性。佛陀在2700多年前就證明了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跟他一樣的見地和決心,去踏出第一步?
開羅會議結束之後,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隨即飛到伊朗首都德黑蘭,在蘇聯大使館與史太林總書記召開三巨頭會議,並將開羅會議宣言給史太林過目以示尊重。
1937年7月的蘆溝橋事變爆發,中國正式對日宣戰,展開為期八年的全面抗戰。中蘇領袖「相見爭如不見」,四巨頭之會於是分兩場進行。羅邱先在埃及首府與蔣舉行開羅會議,再飛伊朗首都與史太林召開德黑蘭會議。
據統計美國警察每年射殺數百人,當中黑人被殺機率是白人的三倍,為何弗洛伊德之死,會觸發美國如此大規模的示威衝擊,勾起黑人對白人的新仇舊恨怒火中燒?
民主曾經是西方國家組織權力的有效手段,但發展到現在,民主已經演變成為消解權力的有效手段。
香港一批歷史文物愛好者,正虎視眈眈準備參加競投,他們希望夏慤這批富歷史價值的文物,能由香港收藏家投得,以便將來能有機會在香港展出。
《黑暗對峙》對邱吉爾的個性刻畫,偏重去英雄化的人性一面。
理論上美國兵役登記局抽出徵兵名單的系統應是隨機的,每月的機率應一樣,但從圖表看,便了解事實上並非如此。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似老掉牙,卻又如此真實。
英國人最初希望以主權換治權,但鄧小平不會同意。最後經過多輪談判後,英國同意以一國兩制取代,及後又派彭定康來香港擔任最後一任港督。
回顧過去百多兩百年的歷史,只有印度有負中國的信任,由宗教信仰到政治外交都有負中國的信任。
宋楚瑜決意參選2016年台灣大選,曾特意拜訪李敖,李贈他一本邱吉爾的傳記,寓意他雖年過70之齡,仍能再闖高峰。
邱吉爾的一生,見證了英國從日不落國走到帝國斜陽。他身處的時代英才輩出,思潮澎湃,讓我們汗顏。這裏要介紹的,是他的傳世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