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盼政府體察民情,推出紓解民困的措施,再次發放電子消費券肯定是最直接振興經濟的方法。更長遠重啟經濟策略,政府應善用財政儲備,推出新一輪針對性「保就業」計劃。
消費券首日啟動,全城開心消費,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落區探班。
官員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也可以不識民間疾苦,市場中人卻不能坐以待斃,疫情下,經濟發展邁進新常態,大家都在適應,緊貼市場的生意人,最明白助人自助,救人自救。
成員來自32個涵蓋:電器、化妝品、鐘錶、中成藥、汽車、珠寶首飾、地產代理及美容美髮業等20多個界別的「PVCBS香港商業專業評審中心」,希望透過邵家輝議員向政府反映,推出消費券等救市措施,救民於水火。
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公布LIVAC泛華語地區2020年中文新詞榜。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諸多與疫情有關的新詞出現。香港政府因應疫情頒布「限聚令」、「口罩令」,以限制病毒傳播。
以抗疫之名一刀切禁晚市堂食,成效卻不彰,挨年近晚,再不調整策略刺激經濟,經濟學的乘數效應只怕將演變成除數效應,經濟將難以起死回生。
長久以來,我們沒有認真對待「成熟學生」的需要,沒有真真正正的將所有學習渠道打開,為不同年齡、不同階段、基於不同需要的學員提供教育、訓練。
瘟疫肆虐,抗疫防疫從嚴,甚至封關閉城,引發環球經濟危機,讀者心中有數,不用多言。其實有人歡喜有人愁,百業可歸納為四大情況,相應就業失業狀況亦有異。
若是政府先弄清楚每間公司的處境才施以援手,就得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結果很多公司可能已經餓死,再收到錢也已回天乏術。
劉遵義教授估計,2019年社會事件導致實際GDP損失3.7%,而新冠疫情令2020年上半年的實際GDP估算損失為6.4%,全年估算損失為11.4%。
疫情尚未平復,經濟處於半癱瘓狀態,現在唯一能撐起整個經濟運作的,就只有政府公帑。到底我們的財政儲備還可以捱多久?政府既然不願見公共財政陷入危機,那政府又有什麼解困良方?
面對政府抗疫無能,商界就一定程度扮演了「補鑊」角色,早於抗疫物資短缺時,不少企業也有參與捐贈口罩及防疫用品予有需要人士。
失業嚴重、百業蕭條,市民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政府應該進行第二輪全民派錢計劃。向每名市民派1萬元,是最直接令他們受惠的計劃。
屋漏兼逢連夜雨之際,中美交惡,外交對碰接二連三,金融、科技成為爭奪關鍵,不但令香港科技交流未卜,影響香港作為國際經貿、金融、創新中心前途,更掀走資困惑。
林鄭月娥表示,本港疫情仍嚴峻,經濟受到打擊,政府將會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第二期的保就業計劃將於8月31日開始接受申請。
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顧問謝國樑表示,香港經濟正陷入深度衰退,他預期全年本地生產總值跌幅可能在特區政府所預測的負4-7%的高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凶猛,瘟疫肆虐半年,環球經濟陷入衰退。原以為各方反應過敏,待形勢穩定,經濟自當反彈,甚至先於疫症完結。不料曠日持久,實出乎經濟學家意料之外。
疫情發展香港的疫情自4月中起漸趨穩定,若撇除輸入個案,由4月20日至5月12日連續23日都沒有本地感染個案,顯示政府和社會各界過去的抗疫努力沒有白費。
自由黨舉辦保就業計劃網上直播簡介會,更邀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馮程淑儀女士及保就業計劃代理人代表潘正堯先生親身講解申請程序及細則等,助業界盡快獲得工資補貼,渡過疫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保就業計劃細節,第一期5月25日開始接受申請,申請期限為三周。第一期計劃涵蓋6月、7月和8月的工資補貼。
我一直十分尊敬在香港尋夢踢全職業足球的本土球員。然而,一場新冠肺炎疫症卻可能令這班為數不多(200個左右)的本土職業足球員絕種!
財到老細手,一去冇回頭?事實上,市場力量擋不住,即使政府把補貼直接給員工,競爭下薪金會自然調整到一個水平,結果與政府把補貼發給僱主沒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