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高等教育

港大校委會調查張翔校長報告為何不公開?
作者:文灼非2024-05-09
這次的專責小組報告選擇不公開究竟有何難言之隱?是否如一些報道所説,港大風波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由具影響力人士從中調停,不希望事件繼續發酵,影響港大以至香港高等教育界的聲譽?
中山大學第3和第4校區
作者:郭一鳴2024-05-03
中山大學將於今年來港設立香港高等研究院,邁出跨境辦學第一步,努力爭取在國際化辦學方面取得突破。換言之,中山大學第4個校區已經選定在香港。
大學的影響
作者:程介明2024-03-22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這些知識、眼界、素養,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也在這些方面不斷發展與提升。他們不只是傳承,而是在創造未來,可以遠遠超過我們上一代。
逾40名學人加盟教大 增設兩學院 李子建校長:加強師德和職專教育 應對未來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2
香港教育大學2月21日(周三)舉行新春傳媒聚會,重點介紹新成立的兩所學院,着重教育發展與創新、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希望裝備學生面對21世紀的新挑戰。
大學又多一間 其存在的價值何在?
作者:施永青2024-01-17
有人說,大學多了,大學生的質素難免會被拖低,擔心這樣會影響大學生的形象。說這種話的,大都是社會精英分子,他們為了維持自己「天之驕子」的地位,並不太樂意看到香港的大學愈辦愈多。
高等教育是香港增長最快行業
作者:譚新強2023-12-24
相信香港的大學對全球學者,尤其內地和海外華人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對剛起步的年輕助理教授而言,香港的起薪點比美國還要高30%以上,對比英國更高出50%以上,稅後收入差距或接近1倍。
「國際接軌」與「自主體系」
作者:程介明2023-12-22
筆者完全同意中國應該着手建立能夠表徵文化特色的自主知識體系。這樣的體系,也許會有其政治意義,但基本上不是一場政治運動。
數字香港的動能是什麼?如何規劃創新發展戰略?
作者:張量童2023-10-18
我們相信,通過與國家戰略的承接和融合,將使香港獲得數字經濟戰略新機遇和增量新動能,加速香港新發展模式的啟動和騰飛,迎接香港新戰略引導下的發展新輝煌。
我們在期許些什麼?
作者:潘銘基2023-09-26
大學生要調適心態,大學教授要調適心態,社會大眾也要調適心態。普及化的大學教育,大學生要明白到自己已非天子驕子,如果要成為優秀的大學生,那麼只能鞭策自己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城大郭位校長將榮休 校董會辦感謝晚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09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校董會於5月4日(周四)為向即將完成第三屆校長任期的郭位教授舉辦感謝晚宴「學研出塵十五載」。郭校長會繼續以校董會頒發的榮休校長和香港高等研究院資深院士的身份服務大學。
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3
即將在2023年5月任滿退休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卸任前特別接受本社獨家專訪,暢談過去15年城大的發展與變化及香港高等教育的優勢、挑戰與隱憂。
中大倡設大灣區2+2學位 設立獎學金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學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1
香港中文大學建議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投放更多資源設立獎學金及財政援助計劃,讓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接受高等教育;並設立嶄新的「全球大灣區2+2」學位課程,讓學生受惠於兩地教育的長處。
疫後香港如何重建?是時候從頭收拾舊山河
作者:關品方2022-03-18
通過文化藝術、演藝旅遊、研修學習等活動,可以加強香港市民對祖國的向心力,期望下屆特區政府能夠在這方面令港人耳目一新,挽救現在已奄奄一息的旅遊業。
共同富裕下的大灣區教育需要
作者:何劍輝2022-03-11
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形成會讓大灣區的人流及物流更快更順暢地互動,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對高等及優質教育的需求也愈大。我們可以在這裏為香港的高等及優質教育發展做點事嗎?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 X 香港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設計專業高質課程 自資院校具靈活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31
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早前與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就香港高等教育和自資院校面對的挑戰及機遇交流意見。他們指出,自資院校可以靈活運用資源,在課程設計上更能針對學生的專長及市場需求。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港澳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2-01-24
廣東省第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1月20日在廣州市召開,省長王偉中用大篇幅談及大灣區發展,預計對香港和澳門將產生巨大政策性影響。
牛津大學訪問學人之見聞:卓越領導者之訪談
作者:王偉倫2022-01-10
筆者與多位卓越領導者的訪談中,發覺他們很着緊他們的歷史使命,清晰他們要建立什麼,不建立什麼,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追求卓越途中,亦不會漠視下屬的需要及感受。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與張炳良教授對談:自資院校須樹立獨特品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2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與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張炳良教授,就自資院校未來發展前景等多個範疇進行精彩對談。自資院校與公立大學各具特色,自資院校除了在香港扮演一個獨特角色,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推「三創」需新動力新思維
作者:黃錦輝2021-07-26
筆者認同城大校長郭位教授的說法,要接受新人事新動力、勇於推動創新、促進創新轉型等。創新,可以擴大及鞏固社會中產階層,有效紓緩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
城大「HK TECH老虎班」培育未來科創領袖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0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推出「HK TECH老虎班」,讓追求卓越的學生發展潛能。晉身「HK Tech老虎班」的傑出學生,將有機會修讀世界頂尖STEM教授的課程。
東華學院新人事,新使命,新挑戰
作者:文灼非2021-06-09
東華書院新校長是土生土長的陳慧慈教授,陳校長擁有豐富的大專院校管理及行政經驗,在出任東華學院校長前,為澳洲紐卡素大學副校長(新加坡分校),期望帶領東華學院在5至10年內升格成為大學。
張炳良教授:推動社會變革不能只靠激進 年輕人應腳踏實地積極參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07
從歷史長河看香港,就算過去幾年都有許多變化,不同陣營有不同的政治觀點,有樂觀也有悲觀,有負面亦有正面,無論如何,這些變化必然導致下一階段的新變化。
滕錦光教授:攬月探星之後,理大如何成為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6
「嫦娥奔月」這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在21世紀終於成真,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特別接受本社專訪,侃侃而談理工大學這次的航天任務、創科發展及未來校務擘劃,理大可否成為香港高校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滕錦光教授:如何為發展緩慢的香港創科產業注入強心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1
因為參與嫦娥五號探月計劃並成功完成表土採樣,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能力近日成為傳媒追捧焦點。鮮少在香港媒體前曝光的滕錦光校長接受本社專訪,暢談他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看法,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深刻建議。
張翔:匯集教科研力量 貢獻構建新秩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30
11月20日,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論壇暨六周年慶典,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他指出,香港的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如何從危機中尋覓新機?
疫症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作者:程介明2020-05-22
疫情在許多地方還沒有過高峰,但是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已經非常明顯。美國一位教育評論家來信給作者說,美國的高等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
培育21世紀領袖 從高等教育啟航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21
為配合21世紀全球化社會和第四代工業革命、人工智能的降臨,香港必需發展創新的課程,培育年青領袖善於與團隊、電腦、機器人合作,同時致力提升情商和倫理道德感,發揮人類的專長和特性。
學習與經歷
作者:程介明2019-05-17
從現代社會的觀點看,社會是多元善變的,「一紙文憑」已經不足以讓人「一帆風順」。學生不能只懂得讀書,必須要有更多元的經歷。
美國學生的貸款危機
作者:黃元山2019-03-07
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之間的工資差距增長已經放緩、停滯,甚至許多大學畢業生現在賺的錢還比不上普通高中畢業生,在高等教育的成本大幅上升,教育界專家紛紛開始擔心學位的經濟好處將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