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體育博彩公司FanDuel與DraftKings如龍頭大鱷,主導當地運動博彩市場,分佔約40%與30%之市場份額。儘管市場飽和,但仍有新晉的入場者,當中最矚目的是闔家歡品牌迪士尼麾下的ESPN。
大多數的職業經理人骨子裏是希望擴大業務版圖,而不是縮減業務,此無他,餅乾大小和報酬多少是直接掛鈎的,而報酬的數量級,又以認股權證為大頭,現金工資為零頭。 而對權證最敏感的,多數是併購時的刺激。
米奇在2005年鯨吞彼思,2009年買入漫威,再在2012年收購盧卡斯影業,一氣呵成,7年下來,把多個標誌性的電影IP盡收麾下。三者當中,又以盧卡斯一役,風險最高。
自2012年盧卡斯影業被迪士尼收購後,一如《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奪寶奇兵》系列得面對「迪士尼化」的挑戰和威脅。
迪士尼收購漫威後,本着尊重對家的心態,不干預管理,反而把漫威傳説中的5000名人物庫,發展成後來的7000個,增幅達四成!但後來出現了什麼事,令艾格強行架空漫威紐約總部?
從倒後鏡看事態永遠是最清楚的,但那些身歷其境的總裁主角,卻從來都是思前想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所以,漫威英雄殺入樂園,原來也有段歷奇。
併購的協同效應,在迪士尼和彼思這一役中,反轉反轉再反轉,天馬行空得符合動畫故事的基本條件。
2005年在風雨中走馬上任的羅拔·艾格臨危受命,從東方之珠得到啟發,在上任第一個董事會就提出要鯨吞彼思,更大膽的是,他明目張膽地告訴大家,對買來的業務,他將撒手不管。
艾格是迪士尼公司直至當時最大的一宗收購裏,隨被收購方走入「樂園」。他由被收購方的Cap City/ABC的總裁,最終卻能攀上買方迪士尼的一把手的位置,甚為少有。然而,在上位之前,苦頭自然是少不了的。
要給觀眾一個有血有淚的成功或失敗的敘述,才能留住觀眾,把體育故事與生活、生命、地緣政經結合,才是最好的敘事手法。這是迪士尼CEO艾格早年學到的道理。
迪士尼公司計劃再次大規模裁員,數千人失業,包括娛樂部門約成半員工。裁員或將涉及電視、電影、主題公園與其他每一個部門的職位,並影響迪士尼所在的每個營運區域。迪士尼集團是否也逃不過由盛入衰的政治苦命?
迪士尼不再延長版權,加上數碼化技術令二創不斷湧現,這似乎都在損害創作人創新的誘因,但近年的研究卻發現無論是從量還是從質看,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出版業的創作都沒有受到影響。
《花木蘭》即使開畫後特別在內地負評如潮,我仍然買票入場。豈料散場後,我也要講一句,此片拍得的確差,而且「爛」得有因。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在政治爭拗聲中於亞洲地區上映。由於主要演員劉亦菲、甄子丹等被認為在反修例運動中「撐警」,遭到不少網民呼籲抵制,但該片在台灣、星馬上映卻錄得票房佳績,暫未達到抵制的預期效果。
《木蘭辭》若是「北朝民歌」,木蘭的形象也極可能是「鮮卑胡人」。筆者大膽推測,劉亦菲「代入角色」,按照西方人對「胡人」的認知,自稱為廣義的「亞洲人」亦不奇怪。
「男女不均」的情況在近年有好轉的趨勢,可能是影迷對女性抬頭的電影有更大需求,又可能是荷李活行內的女性真的開始抬頭。要從這數據分開這需求和供應兩者的影響並不容易。
香港迪士尼樂園於2013年首年獲利,但連續盈利三年後,在2016年開始出現虧損,迪士尼樂園應該如何重新定位呢?
香港迪士尼若想持續盈利,樂園可考慮多加入演唱會環節,甚至連酒店作套票售賣。
學生運動的年代,以緘默作支持的是父母,譴責的也是父母。學生強烈批評成年人的世界一敗塗地,聽者則在猜疑:「他們的父母往哪裏去了?」
人們喜愛刺激好玩的活動,而遊樂園這樣的景點能給人終生難忘的回憶。
三宗新聞,正好突顯下屆政府須要處理的三個管治問題。
作為家庭旅遊熱點的迪士尼,它的存在的確對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有頗正面的影響。
迪士尼與賭場,有人說,它們其實本質相同:都是人工打造的夢幻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