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我們可以嘗試停止高估孩子的能力,不停要求孩子努力溫習嗎?我們可以停止用責罵的方式,要求孩子放學或做完功課之後,仍然繼續不停溫習嗎?
腦中不斷生起過去未來、分別計較的這些念頭,都在阻礙我們投入到當下,因此要戒除經常胡思亂想的不良習氣,讓心靈回復原本純淨清明的狀態。
好情人的條件,跟外貌財富無關,所指的是一個人的人品及與對方的互動,如對方跟你聊天的時候,談話的內容是否一面倒的「負面」。跟這類情人相處久了,只會把你拖進悲觀失望的深淵。
自我執着很重的人,會把一切問題的責任都推卸給別人和社會,不肯承擔責任,假如不懂得知錯、認錯,學佛便很困難。不需要否定自己的過去,否則無法繼續往前走,最重要是把握當下,便會找到出路。
在衝動情緒影響下作出的任何決定,不只對事情沒有絲毫幫助,還有機會火上加油,令事情更進一步惡化。
每逢聽到人家的小孩很喜歡上學,我都不禁嘆道:「為何我的孩子不是這樣呢?」確實有些小朋友很喜歡上學,但我家兩個小孩都是敏感型,官感和情緒都較濃烈,學校對他們來說實在是一個戰場。
由治及興,除了多告訴年輕人香港、國家和全球有什麼機會,也是時候促進年輕人發展強勁的機會之眼,讓他們能夠鳥瞰世界的機會,借助國家和香港的發展引擎抓緊機會。
這幾年社會的不安和疫情,加上投資市場動盪,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嚴峻和難受的,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但正如一行禪師所言︰「痛苦和幸福是分不開的,蓮花的生長離不開淤泥,有痛苦才能有機會滋養理解和慈悲。」
只要細心撿拾,定會找到每一行業獨有的意義及滿足感。嘗試每天用幾分鐘,細想好人好事,尋找生活上的小美好,培養正面思考的習慣,相信對個人身心、對培育下一代都有一定的裨益。
讓孩子直接面對失敗,有助他們合宜地處理和轉化所經驗到的感受和情緒,並轉而尋找和嘗試扭轉困難,達致成功的方法。這才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真義所在。
家長及老師還需要特別關注學生是社交及適應能力或學習能力較弱的一群;家長可能發現子女在停課後在家中有良好的表現,可能只是假象,因不需面對社群或測考的要求;當他們在復課後,就需要面對重重難關。
負面心理會影響身體健康,但研究發現,預想各種最壞可能並擬定解方,心裏有譜就更有能力處理,還能延緩細胞老化。
你我都正在經歷的,是一段再正常不過的歷史。疫情令人類世界暫停,環境與萬物卻悄然復蘇。謾罵與抱怨之後,是否也該冷靜下來檢討自己?
活在疫下想增強免疫力,嘗試將焦點放在白色畫紙,為它填上色彩,每天都保持心情開朗,發放正能量,這能治己也能利人。
嶺南大學心理學學者特別為市民提供抗疫小貼士,從而提升抗逆能力和正能量,以充足心理資本抗疫。
「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基於人類不斷濫用地球資源的因果共業,類似的天災人禍只會愈來愈多,當我們面對和接受這些無可改變的事實時,怎樣才可以處理和放下呢?
直覺、第六感真的有影響嗎?其實,生活中許多一閃而過的畫面看似瑣碎,但大腦都默默記着,在潛意識偷偷影響你。
每次拿起照相機,看到有感覺的東西便拍下來,這個過程已經是禪修,因為是覺知生活的每個當下,所以禪修不是想像中那麼高深的,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行住坐臥都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
其實理想及目標都是我們的心制定的,《華嚴經》說︰「一切唯心造。」不妨探討佛學裏的多種調心方法能否疏導負面情緒,嘗試讀經和去一些佛教道場參加禪修或是念佛共修。
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挑戰權威,價值觀的改變,這些都難分對與錯,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家長和子女都被許多未知的變化所困擾。
孩子總有魯莽犯錯的時候,先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接納當下的感受,然後待孩子回復理性時,立好界線,和他訂下處理方法,並且給予機會,補償所犯的過錯。
每天工作上和生活上都會遇到負面情緒,感到憤怒、不平、失望、羞愧等。只要從正面的思想去對待負面情緒,成為人的驅動力,就可以讓我們進步。
當年不少內地港人子女以為香港很繁華,生活比內地好,但來港後便發覺香港生活不易。
情緒靈敏力關乎放輕鬆、冷靜下來、用心活在當下,關乎你如何回應你的情緒警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