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治學概念超出了傳統學者的作風,享譽學術界。他認為一個怎樣的讀書環境才能培養出天才?男女選科為什麼要有不同考慮?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在職場需要配備這種新經濟技能,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觸到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可能會加劇不平等。因此在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中,政府要推動數字包容。
馬鞍山狗隻慘被車輾至重傷,車主逃逸事件惹關注。如果車主真的撞到動物,實際上會涉及到什麼法例?狗主是否可以向車主追討賠償呢?至於涉事車輛在事後被別人以噴漆塗鴉,這樣的行為是否觸犯法律?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2022」暨「全港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周六(1月7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頒獎典禮,本屆共有兩名青年史學家獲獎。
中國是充滿個性政治的國度,同一個政策到了不同的幹部手裏,可能出現良莠不齊的結果。商界和市民要如何適應?
近年有不少人因為移民或投資,紛紛開設離岸戶口,使其成了潮流用語及茶餘飯後的話題,開戶人士都認為此舉能更有效保障資產安全。其實何謂「離岸戶口」?是否完全沒有風險?
事實上,市場上確有些交易,買家是一次過付款的,銀行並沒有角色扮演,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也叫銀行來負責部分第三方支付角色?
說Michelle是「學霸」,不是因為她「高考」成績優異(她說中文作文考了個滿分),而是她視閱讀為人生樂事(唸小學時,她已把中國四大名著看了一遍)。
如果互不相讓,各走極端,香港不會是公平和關愛的社會,更可能返回上世紀60、70年代的情况——港人的價值取向,一切以金錢(搵銀)為準,所謂香港精神,離不開個人的財富和享受。
特區政府在動員商界支持政府的政策時,最多只能陳以利害,絕對不可以用言詞威嚇,否則就會動搖一國兩制的根基,對香港沒有好處。
除了審訊公平公正外,被告得到合情合理及有尊嚴的對待,也是香港法治的基本原則。
政府本身不會濫權;濫權都是人,都是掌握和行使公權力的個人。防止濫權就要確立法治:法律必須公正,亦即堅守公義,無人能凌駕法律;法律須以公共利益為依歸,違反公共利益的法律都應廢除。
經過前年反修風波後到去年全國人大訂立《港區國安法》後,有傳媒指香港新聞和言論自由受到限制。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傳媒要讓香港人清晰了解未來有什麼選項。
今年,5名考獲7科5**經JUPAS派位的文憑試狀元,4名獲香港大學取錄,其中3名將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另一名則獲取錄入讀工學學士課程。
從What到How,需要一個過程。已經發生的,非常不幸。下一步怎麼樣?大家都希望不會更加不幸。在這過程,專業教師應該和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馬道立2020年度法律年開啟典禮致辭時指出,社會應當珍惜法治,法治是凝聚社會的基石,因為一旦法治受到破壞,社會要復元將殊不容易。
許多人不認同政府,連帶它執行的法律也一併不尊重。但請留意,政見不同是一件事,縱火、傷人是另一件事,政見不同不等於合理地犯法!
營商環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過,在中國的特殊環境裏,人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至少必須思考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包括意識形態傾向性、法治環境、國有與民營企業之間的利益衝突、政府的改革及其政策偏好。
對中國來說,要構建社會信任,更為重要的是要回到「人」的概念。
關於社會上有呼籲特赦示威者的建議,李國能認為,基於公平的原則,特赦也應適用於警務人員。不過,「在現階段特赦,將涉及特首指示警方不用再調查,這是不適當的,與法治的原則不一致」。
劉兆佳同意,修訂《逃犯條例》引起全城關注,但特區政府已經一再調整草案,包括將引渡罪行的刑期門檻增至7年或以上、加入無罪推定等條件及引渡必須由中央機關提出等內容,修例實屬合情合理。
反對派令《逃犯條例》胎死腹中,中共會認為香港的反對派已被外國的反華勢力滲透,已變成一股「反革命」力量,必須認真加以對付。屆時中共對香港的猜疑就會愈來愈重,政策會收得愈來愈緊,香港走的路就會愈來愈窄。
「挑釁殺人」,相信許多市民都不會陌生,在普通法中存在已有超過300年之久,但很多人不了解,在具體執行中,這原則常常伴隨落後的性別意識,而且藏着好多魔鬼細節,讓裁決結果相對地有偏袒男性的傾向。
自由、民主的社會,若無清晰的法律依靠,天下大亂。這是法律問題,也是教育問題。
加重刑罰,能夠阻止詐騙、販毒集團嗎?從歷史看來,恐怕只會造成反效果。法律與人相關,從人性下手,才能巧妙取勝。
發展創科產業的最大困難是現有法規過時,未能配合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因如此不少創科商業模式未能推行,又或者舊有的法律無法有效地保障市民的權益及安全。
所謂「四法」,是指三代權力繼承,法天法地法質法文,據法而確立帝舜、夏禹、商湯、周文的王權,他們得天授權而為聖人立為王,這便是「王法」,以「王法」為原則,繼承先祖軒轅黃帝之命而立為君。
「法」的法治原則不單是一種法律觀念,而且還是社會運作的基本原則。西方Rule of Law的「法」,可以稱為「非人治自然法」。但是,不同民族的歷史淵源不同,對自然規律會有不同理解。
在「連結.香港專業服務.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上,各國領事與香港專業界別領袖就一帶一路機遇提出不同觀點,內容涵蓋眾多角度,意見鞭辟入裏。
本文以法律的視角,再思索人大對香港基本法104條的釋法(2016.11.7釋法,下稱104條釋法),究竟有無追溯期(又稱追溯力、溯及力),觸及法律的可肯定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