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房地產

通縮是從舊動能過渡到新動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
作者:關品方2024-09-27
香港特區政府目前面對的問題之一,是新舊動能之間未能順利過渡。陣痛過程既不可避免,那應如何熬過?
美通脹放緩 九月減息有望 港股港樓皆有機會轉勢
作者:施永青2024-07-16
美國六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公布後,孳息率下跌,對美國以外的地方來說都是好事。此次也有機會令部分資金流入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具體如何仍要看美國的減息趨勢。
美國的經濟增長為何會慢下來
作者:施永青2024-05-14
此外,美國仍堅持不買中國的5G通訊產品、無人機與太陽能板,並禁止美國的芯片公司與一些高科技公司把產品賣給中國。這等同一方面限制美國人用中國出產的性價比高產品,另一方面又不許美國有優勢的公司賺中國的錢。
股神的加持
作者:胡孟青2024-02-28
今天的日本股市,已不再是當年的投機冒險樂園,海外投資者對日本成功克服長期通縮的能力感到更有信心,紛紛對日本市場的中長期前景更樂觀。
民生五行
作者:蔣匡文2024-02-24
五行中食屬火,今天行下元九運曆法,九運屬離火,所以下20年,廚司煮食會興旺,這也是A.I.與I.T.不能取代的行業。
中國會否亮出政策的殺手鐧?
作者:劉寧榮2024-02-06
在房地產泡沫之後,高端製造無疑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這樣的轉變是必行之路,卻不容易。如何突破美國阻止中國獲取高技術的「小院高牆」圍堵戰略,就變得異常重要。
香港股民是全世界最慷慨
作者:湯文亮2023-11-29
不少人以我做燈,見我不停買樓,他們不但唔買,仲將手上唯一的自住單位賣走,60歲人仍然要租樓住,我都唔知點講,唯有減少發表預測文章,費事有人搵我做燈。
中美GDP比較的玄虛
作者:張建雄2023-10-23
比較中美GDP內容,就如比較橙和蘋果,不能比,只能心中有數。製造業只佔美國GDP的11%,中國是39%,所以美國製造業只是中國的44%,拍馬難追。
新時代下的房屋改革
作者:張量童2023-09-27
房屋供應短缺,房價不斷攀升,表面上是可開發土地供應緩慢、發展項目審批過程冗長和建築成本持續上升所致。然而,房屋對於某些群體是一項投資工具,既得利益者包括大量已經擁有物業資產的家庭、個人及機構投資者。
陶傑:伯明翰「破產」之謎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1
伯明翰為什麼破產?主要的原因是不必要的社會主義公共福利開支太大。譬如,伯明翰一向歡迎難民,難民抵達英國,伯明翰市政府收留很多,要向一些酒店旅館包租房間,讓難民棲身。
地契自動續期50年的利弊
作者:施永青2023-05-24
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長期以來都十分依賴來自地產發展方面的收入,包括賣地與補地價的收入、發展商的利得稅與交易印花稅等。這些收入通常需要社會有一個高地價的環境才能達致。
大灣區買樓中咗套路
作者:廖書蘭2023-05-05
香港人融入大灣區是遲早的事,這是大勢所趨無可避免;而特區政府有沒有照顧到香港市民在大灣區的基本權益?例如置業買樓受騙上當,該找何處討回公道?
GRESB──房地產企業可持續發展風向標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2-12-07
隨着企業ESG表現備受關注,愈來愈多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時,會着重考量企業的ESG表現。於房地產行業,面對日漸複雜的市場環境,有效且統一的評估體系對投資決策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財務公司的「大雞三味」
作者:湯文亮2022-10-20
業主攞層樓問財務公司借錢,最後債仔沒錢還,物業就會變成銀主盤。銀主盤增加,細價樓亦開始爆煲。
麥肯錫淨資產報告的聯想
作者:張建雄2022-01-13
中國內循環的吸引力已超越歐美: 所以只要穩紮穩打,「房地產只是用來住」政策堅持下去, 黑天鵝不會發生。到2030年GDP亦超過美國,大勢所趨, 先過了既濟卦再說!
中國經濟有下行壓力
作者:施永青2022-01-05
即使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有不少長期向好的因素,2022年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會十分大。在這種形勢下,中央在施政時,宜「使民以時」,讓人民有休養生息的機會,才可以積累力量。
在房地產問題上有些地方政府陽奉陰違
作者:施永青2021-12-21
過去是中央政府不夠強勢,以致政令不出中南海,這當然不好。現在中央政府太強勢,大家有不同意見都不敢提出來。結果是明知前面有個坑,都沒有人願意提醒一下中央,寧願大家一起跌入坑裏。
恒大過度借貸的根源
作者:梁天卓2021-11-18
《經濟學人》最近指出近年不少民營企業透過買入中小銀行股份來換取借貸的優待,報道更估計內地有接近兩成的民營銀行,與當地民企有密切關係,恒大只是冰山一角。
樓價跌三成 共富變共貧
作者:湯文亮2021-09-28
老友可能不明白,樓價下跌三成是有違國策,習主席提倡共同富裕,樓價下跌三成共富變共貧,中央政府是不希望樓價繼續上升,而不是要樓價在現階段下跌三成。
恒大爆雷應及時處理
作者:施永青2021-09-17
政府可以不救恒大,但不可以不理這批苦主,否則會容易引發社會事件。
揀磚頭抑或地產股?
作者:胡孟青2021-04-27
通街是銀紙,倒不如放眼海外,尤其貫徹分散投資目的。
領導多元業務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1-04-23
自1980年代初加入Thakral,Anil Daryanani協助公司經歷發展的各個階段,亦渡過了一段段艱難時期。作為公司的財務總監,他講述會計師技能如何助他和業務屢創新猷,以及近40年會計生涯。
應做抗疫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作者:盧麒元2020-04-10
迅速接受長期疫下的生產和生活的新常態。做最壞的打算,打抗疫持久戰,爭取疫後最偉大的勝利。
打造新香港的九大策略
作者:彥山2020-01-10
新香港是一個開創性世界級超級大工程,初議十年募資集資投資10萬億港元。現抛磚引玉,暫時湊成不同層面九大建議。
短視風氣蔓延時
作者:胡孟青2019-08-01
西方經濟靠的是企業資本開支及研發,內地同樣有,但更多是湧去尋求短期利潤,哪裏有機會,就會有投機的出現。久而久之,整個短視風氣就蔓延。
泰國三盤在港推出 冀兩成單位海外投資者承接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27
泰國房地產樓價相對香港便宜,以同一銀碼,可以在泰國購買面積更大及設施更佳的單位,不少港人因此選擇在退休後移居泰國,因為生活指數較低。
制度隔離與中國社會亂象
作者:鄭永年2019-03-28
中國監管問題的起源具有特殊性,那就是存在着一種可以稱之為「制度隔離」的現象,即監管者和普通人民並不在同一個制度體系裏面,或者他們表面同處一個制度體系,但被一種制度所隔離。
貿易戰對港樓市有多大影響
作者:施永青2018-07-23
香港人手上的現金依然很多,他們在作資產配置時仍對投資房地產有強烈的偏好,因為他們在房地產市場上所取得的回報遠比在股市多。
認清增闢土地建議的虛實抉擇
作者:陸觀豪2018-05-18
正本清源,公屋私樓供求錯配,源於私樓市場失效,而後者源於辣招過猶不及。
規劃失誤是土地短缺的主因
作者:施永青2018-05-07
城市規劃是一門很專門的學問,但亦不能違背一些最普通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