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尚書

武漢學習團事件有感
作者:鄧兆鴻2024-05-23
從武漢學習團事件看,最大受害的是學校,事件令學校深度困擾,既要成立調查委員會,亦要向學生分析、向家長匯報,要安定教職員情緒,亦要重整學校聲譽。有幸的是,事件促使學校團結一致,師生同心,面對挫折而堅持。
天人交感,物我成全──春聯的玄機
作者:許志榮2023-02-18
據內地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查考,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比一般認為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早了200多年。前者未知作者,後者為後蜀末代之君孟昶的作品。
《尚書》記錄談治國 國民如草君如風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12
作為大政治家,他必當先有高遠之理想,秉持獨持的抱負,返回群眾和組織低調篤實工作,宛如風擺物。
令譽污名之間,怎一個「秦」字了得!
作者:許志榮2021-07-10
將子孫黎民的榮辱安危,都以保家衛國之名收納在軍法管治的條文裏,真是長治久安之道嗎?當權者不諉過於人,敢於面對敗績而承擔責任,是收拾人心,轉危為機至關重要的前提。
粵語解密:其
作者:黃氏2021-07-04
粵語的「嘅」就是古書中的「其」這一點,其實已有不止一位筆者的同道中人講過了。筆者不敢掠美,只是想於此在書證及音轉之理方面稍作補苴。
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
作者:陳家偉2021-03-07
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他心目中的聖君都是有德行的人,天下為公、不謀私利,更願意讓位於賢德之士。
《花木蘭》不敵新冠病毒 劉亦菲更難抵玻璃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26
《木蘭辭》若是「北朝民歌」,木蘭的形象也極可能是「鮮卑胡人」。筆者大膽推測,劉亦菲「代入角色」,按照西方人對「胡人」的認知,自稱為廣義的「亞洲人」亦不奇怪。
林語堂《蘇東坡傳》一敗筆
作者:鄭楚雄2019-04-10
充實的內容題材,是作者蘊積於心既久,遇到適當時間便一瀉無餘盡情傾注。如用斷章取義的方式,指創作時不知道他下一行寫什麼,也不在意,便很難令人信服了。
又‧右‧佑‧祐‧左‧佐
作者:單周堯2019-01-08
古籍中用「右」之本義者甚少,大多借「右」為「又」,意為右手;古籍中用「佑」字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