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應始於隋唐,發展於晚唐和五代,盛於兩宋。隋唐時期,西域的音樂和中原的民間音樂匯合,形成了「燕樂」。最初是民間創作,後來文人也加入,形成一種新詩體,並漸漸踏進文學的殿堂。
我很相信,研究學術,入手是很重要的。適當的入手,對將來的前進一定有大的幫助。學詞也不例外,學草窗可通往夢窗,再從夢窗便可通往我們學詞的終極目標清真了──「以還清真之渾化」!
香港人一向稱建築工地為「地盤」,可惜又有很多人至今仍然錯誤地以為普通話用詞一定雅於粵語詞,於是在電視台的新聞報道裏,現在經常聽見我們一向不講的「工地」,而「地盤」卻很少聽得到了。
粵語「邊」有「誰」、「哪裏」義。雖然筆者暫時沒有見到古文獻中「邊」有相同用法,但是在古文獻中的其他字詞卻可以解釋何以「邊」在粵語中可以這樣運用。
出題範疇涵蓋中國文學、文化、歷史及哲學,初賽由55篇古典文學、成語和古文金句入門,達致培育學生文化涵養第一,比賽第二。
今天,學校若在課程的編排上能多花些心思,多滲入一些琅琅上口的詩歌、詞賦,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肯定有幫助。
原來,粵語廣州話、湖南衡陽話、廣東梅縣客家話「扒(爬) 飯」的「扒(爬) 飯」其實至少有約800年的歷史。那麼粵語中「老來」一詞,除了我們熟識的意思外,還有什麼意思?
南宋詞壇,明顯走向兩個方向,一是愛國昂揚的豪放派,一是更重音韻的格律派。
唐詩成就太偉大,佳作太多,再難以逾越前人。詩人見有新體韻文出現,都樂於轉往填詞之途。把文學生命,寄托於音樂生命之上。
《青玉案·元夕》描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元宵夜的盛況,亦有人指出此詞大約作於宋孝宗乾道七年或淳熙二年,當時國難當頭,南宋卻偏安江左,沉緬於歌舞享樂中,辛棄疾作此詞表達內心憤慨。
李清照,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以婉約風格著稱,代表作有《聲聲慢》、《如夢令》和《醉花陰》等。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屬懷古之作。上闋即地寫景,引入懷古內容;下闋緬懷周瑜,借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感慨。
沉浸在優美篇章中的樂趣,過去學生還有這權利和機會,既提升個人的思想情操,也對現實生活的難題有些抒洩或啟迪的機會。
儒家思想,立本於個人主體的肯定,仁心性善,彰顯為人情,就是仁義、仁愛的延伸。
普通話的聲調跟中古漢語語音差別太大,所以用普通話誦讀唐詩宋詞,無法領略本來聲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