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有名望的宗教人士,只知盲目敬仰,而不懂得分辨他們在道、法、術上修為的層次,在誤己之時,亦造成一股社會歪風,使邪說邪術盛行於世。
「韜光養晦」並不代表示弱,它反而是中國歷代最擅長的一種「戰爭形式」,強調以勢態壓倒對手不戰而勝,這在2500年前面世的《孫子兵法》中已言之甚詳。
美國從來沒有打算一走了之,任由俄羅斯在烏克蘭為所欲為。美國不但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還聯同北約的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好讓烏克蘭人為美國打一場持久的代理人戰爭。
利用烏克蘭打代理戰爭對付俄國,利用民進黨打代理戰爭對付中國。美國帝國霸權集團認為,這樣做可以損害中國和俄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損人利己固好,損人而不利己亦得。
從澤連斯基願意妥協的態度來看,他是知道這場仗他是打不贏的了。如果澤連斯基當初不是作這樣的選擇,滿目瘡痍的國土都是可以避免的。
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付出了這麼多的代價,到頭來卻一事無成,理應汲取教訓,避免以後重蹈覆轍才是,但美國對軍事力量的迷信實在冥頑不靈。美國之所以會一而再地犯同樣的錯誤,是因為他們還迷信美國自己那套政經模式。
反觀美國,人均壽命竟在下降,自殺率高企,很多人陷入諾獎得主迪頓所說的「絕望海洋」之中,社會中很多矛盾也激發了出來。美國不花精力去化解國內的尖銳矛盾,怎會知道自己輸在哪裏?
兩名被告都是年紀輕輕便結婚、生兒育女,人生經歷不足,可能還是大孩子心態,沒有清楚考慮及準備便結婚、離婚,以虐兒為「遊戲」,更漠視自己行為對幼兒的傷害。
中國奉行「韜光養晦」多時,近年「有所作為」,抗疫成功是作為之一,但何時才「鼎定乾坤」,成為「二超之一」,這是要西方世界的優越感完全消失才成。
孫子從來沒有說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只是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殆就是不會陷自己於危殆的境地。
核戰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小規模的,短暫的,局部地區的,速戰速決的遭遇戰,則不可能完全避免。
《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篇〉講述如何運用謀略取得勝利,充滿博弈的智慧。美國表面上強硬,但特朗普對中美貿易協議應否繼續執行仍然舉棋不定。北京領導人無「連任」之憂,但形勢對中國不利,只能爭取時間謀定而後動。
訴求的「陰陽」,在於提出訴求的心態,隱藏着是向權力或主人提出,已隱藏着不平等。歇斯底里及狂躁,都是「陽」性表現。至於「陰」性,就是重拾智慧,找出關鍵,在無形中去解決矛盾,化解問題於無形。
若《孫子兵法》用來問中美往後30年之爭,頗有意思,大家亦可各自有自己的答案。
打橋牌的策略暗藏陰陽之道:沉着應戰,靜心觀察形勢,才有機會捕捉到機會,這便是「陰」的深層思考力,即是《道德經》8章所說的「心善淵」。
其實「陰陽」並非只是說日月或者男女等那樣表面化和簡單,人體運作就有這樣一對「陰陽」配套,下意識和意識一「陰」一「陽」,下意識是「陰」,意識是「陽」。
由中國最早期的兵書《孫子兵法》,以至明代戚繼光將武藝及兵學融合的《紀效新書》、茅元儀的《武備志》。有賴多本武學著作,令中國的兵法及各派武術得以傳世,影響深遠。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筆者介紹幾本分別由新加坡、台灣、日本及英國作家撰寫的書,一窺這些國家或地區如何擺脫「島國思維」,從而取得突破。
找回「陰陽調和」理念,才能夠用「陰陽」來分析現代世情。找回「以人為本」理念,才能夠真正認識人權,這「以人為本」的人權訴求,所發揮出來的民權力量會更大。
謀利可以有多種途徑,有直途,有迂途。「以正治國」就是直途,戰爭就是迂途。就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可以不用戰爭而達至各方面都得益,諸侯得益,人民亦得益。
化解了利益之爭就會平息戰爭,要是和平地可讓各方都得益,包括諸侯及人民,便是「上兵伐謀」。
梁寛雖然擊敗萬人傑,但是兩敗俱傷。梁寛之死,就此辜負了師傅的教導,亦辜負了靈鳳的愛,其實靈鳳早已批評梁寛「勇有餘,智不足」,遲早會出事。
美國前總統尼克遜寫了《1999不戰而勝》的一本書,理論來自中國的孫子兵法。書中末後這樣說:「當有一天,遙遠的古老中國,他們的年輕人,不再相信他們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的時候,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自戰國孫子,有兵經之始,十三篇之說,為世圭臬,歷久常新。
我認為幾乎所有的優秀翻譯都需要翻譯者的深度代入。
翻譯家的性格嗎?你知道我最喜歡的那句說話,就是翻譯是全世界第二古老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