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公眾利益

黃錦輝教授:戰爭不斷 原材料供應受影響 美國經濟首當其衝? 拜登只顧權貴利益 忽視基層生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8
不斷有媒體報道美國經濟隨入調整期。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實體經濟受通脹所苦,而加息變成對外武器,只惠及權貴利益,基層卻生活艱苦。
有力反駁 耐心解釋 認真採納──對第23條立法諮詢的初步回應
作者:曾鈺成2024-02-22
關鍵的問題是:某項資料的披露是否「相當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由誰來判定呢?當中涉及對國家安全的解釋,誰是最後的權威呢?至於公眾利益是否抗辯理由,政府的說法有點模糊。
盛事私事大件事
作者:艾雲豪2024-02-19
辦盛事無疑是件好事,盤活經濟,但為公的,要計好數和要有清晰的論述,為私的同樣要計好數和關好門做自己的事,別違背悶聲發大財的原則。不管是公是私,都要打好預防針,有時,更要準備好給事後吃的頭痛丸!
23條立法後的新香港
作者:陳景祥2024-02-09
特區政府經常說,23條立法後香港就可專注發展經濟。現在看來,23條立法之後,香港面對的西方打壓只會愈來愈嚴重。香港最大的難題仍然是政治,而非經濟。
23條立法釋疑 林定國、鄧炳強:「三連中」才會觸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01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等周三(1月31日)會晤了包括兩個傳媒組織的代表,就23條立法釋疑。林定國強調,23條將比外國同類法例寬鬆。
由運輸署長決定公眾利益合理嗎?
作者:陳景祥2024-01-13
香港在新聞自由排名榜近幾年急跌,政府的官式回應都是強調《基本法》保障新聞自由、新聞自由一如既往未受影響云云。此話當真?
39條人命、近100人傷、3個調查、6次開庭:南丫海難的11年正義迴廊故事
作者:李偉民2023-09-30
法律要維護公義,往往個人和整個社會,都會付出沉重的時間、人力以至經濟代價,但這亦是香港可貴的地方。法律公義,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法律制度發展了100多年的珍貴財產。
獨董任期擬設限 將提升公司管治水平?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2-01
為了加強和提升管治水平,港交所正進行諮詢,提出任逾9年的獨董重選,須經小股東批准,這是正確的一步,但還有更多工夫可以做。
曾鈺成:不能以「一黨專政」概括中國政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9
不少記者質問港府,叫喊「結束一黨專政」是否觸犯法律?政府官員均拒絕簡單回答是否觸犯法例,謂要看個別情況而定,不可以一概而論。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政府的回應相當合理。
用公帑購買奧運轉播權不值得鼓掌
作者:王永平2021-05-14
按《基本法》,香港特區政府應該忠誠實施資本主義制度,不應干預市場,包括廣播業內的商業決定。政府以某個界別利益為由,用公帑干預市場,又不容港台參與,難不惹人憶測。
土地大辯論:高風險的公關騷
作者:王永平2018-05-16
特首林鄭月娥在回應議員有關土地供應的提問時,斬釘截鐵地說,她的施政沒有「既得利益」4個字,而她只是關心有沒有足夠的公眾利益,讓政府行使公權力去為社會辦事。
狗年談包容
作者:王永平2018-02-21
政府在管治上適當包容,絕對是件好事。
司法獨立權在中央 港人擔憂可做什麼
作者:王永平2017-09-06
港人看到一些情緒化的審詞而產生的政治性聯想,純講法律,是沒有根據,但講感覺,卻不是杞人憂天式的幻想。
政府有最大責任維護司法獨立與法治精神
作者:王永平2017-08-30
維護香港司法獨立和法治精神不能只靠有法律條文保障的制度,和政府依法執法的權力,還須靠市民。
依法重判有志青年 難令香港和諧進步
作者:王永平2017-08-23
市民便會質疑司法是否已成為依法維穩,罔顧民情的行政工具,這將是對香港法治的最大破壞。
原地踏步20年的公眾知情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2-22
民主制度能有效運作的首要條件,是公眾有知情權。香港在保障公民知情權的工作,原地踏步了20年,落後於全球90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