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曾說他在創作時不斷探索新題材,以避免相同的情節重複出現在作品中,而射雕三部曲的轉變證明了他不斷在創作中注入新意,融入冗雜且讓人遐想的情感敘述,年齡增長時再次重讀,會有新的領悟。
往事並非如煙,金庸畢生背負着梁林,久縈於心,未能放下。他把梁林的生平轉化成《射鵰英雄傳》的故事;隨着小說持續地獲得讀者青睞,兩人的煌煌事蹟便可超越年代留存於世,不會消如煙塵,隨風而逝。
今次中國搞冬奧,並不期望有其他國家的人到中國玩冰上運動,而是希望減少國人出外花錢,就算將冬奧變成春晚也沒有問題。
最高境界,或者最理想的技巧,就是做到像張無忌一樣,把劍法融會貫通、揮灑自如,由最初一招一招地學,到最後做到「無招勝有招」,不讓那些招數束縛和妨礙自己。
在小說中,經常出現「疑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愛情故事」,例如大家熟悉的《美女與野獸》和《歌劇魅影》;金庸武俠小說,也寫過《倚天屠龍記》的楊逍和紀曉芙、《碧血劍》的金蛇郎君和溫儀。
如果我們有4個肺,便可以有更多氧氣、跑得更快了吧?為什麼我們不長多些肺呢?
金庸的最佳作品,筆者認為應是令人再三重讀,猶低迴詠歎的《天龍八部》,這是一部描繪人性、充滿文學元素的武俠小說。
1954年,香港的兩大武學高手吳氏太極的吳公儀和白鶴派的陳克夫因事相約到澳門擺擂台比武。消息一出,旋即引起哄動,一時間市民在茶餘飯後紛紛談論,迅速成為城市熱話。
以前睇報紙很喜歡把自己愛讀的文章剪下,儲存起來方便日後重溫。如果是名家的小說或文章,幾十年後仍然能夠保存下來的,到今天可謂彌足珍貴。
張無忌是一個「大仁大勇」之人,福澤厚長,百劫餘生而心理健康,了無燒焦扭曲,憤世嫉俗,雖不斷為人算計,但卻不記仇恨,過去了便算了,迎向光明,把陰影留在身後,專心為面前事抱不平,化干戈。
金庸小說的文字深得讀者喜愛,不少人譽之為當代運用文字最優秀的作家。金庸駕馭文字的能力出眾,用詞典雅深淳,錘煉精妙,文筆之感動人心,實歸功於金庸的文言素養,才處處顯出文采斐然。
金庸小說內容對人性有深刻的描述,蘊含豐茂的中國文化氣息,而又可以令讀者充滿閱讀的快感,小說出現不久即引起廣泛的談論。最初只不過是閒聊的話題,後來卻引起學者的重視和研究。
文化的基因,應該流淌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裏,蟄伏在我們的靈魂裏,只消我們輕輕地,用最溫柔的方法,把它喚醒。
據說,全港郵局第一天已基本賣清金庸小說人物郵票,郵政總局餘下的小量貨尾,在第二天開門已被排頭位的一位內地客掃光,估計貨值30萬港元,這對內地炒家來說,濕濕碎矣。
「金庸小說人物」特別郵票於2018年12月6日(今天)在各郵局公開發售。李志清原本計劃親自把一套郵票送到金庸先生面前,可惜金庸已在10月30日去世,無緣見到郵票面世。
香港有一位金庸迷,每天把《倚天》從報紙剪下來,集合成9本小冊子,一直保存了五十多年。
我只知道伊朗,古名波斯,伊朗未代皇帝巴列維在1973後才正式在國際上改稱波斯為伊朗而已。
金庸小說的懸疑還配上驚濤拍岸的詭秘嚇人,高潮迭起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