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中國國產的C919大型客機5月28日(周日)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受到中外傳媒的關注。目前國內對客機的龐大需求,意味着仍須從西方進口,預料中央還將繼續「訂單外交」,在中美博弈中進口更多空中巴士。
老師應該動動腦筋,教導學生如何善用ChatGPT來提升學習效率,及更重要的是裝備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美時醫療這次新設立的生產基地,專門研發及製造高增值兒科及乳腺專用的MRI系統,是香港首個大型醫療儀器生產設施,亦是大灣區及東南亞最具規模的MRI 生產基地,實踐「香港研發、設計和製造」,打造香港品牌。
香港在生成式AI的發展,有條件處於世界較前位置。因此,香港官、產、學、研各界應該攜手合作,設法杜絕「數據偏頗」、「錯誤提示」及「不負責任」3大問題。
隨着時代的進步,共享社區和智能生活將逐漸成為大眾租戶的考慮誘因。配合綠色建築轉型的趨勢,現代建築陸續採用嶄新的可持續設計,有效節省資源和提⾼能源效益。
中大團隊所研究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已於日前(5月10日)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搭載升空,並順利到達中國空間站。是次為本港首個於太空進行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
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頒授2023-24年度Bailar Medal殊榮。
香港的基礎研發表現出色,世界認可,不過在研究產出效率的表現仍然有待提升。
當獎勵策略是強化學習的關鍵,如果關注太單一的任務及目標,而沒考慮到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不合理情況(例如作弊或意外),讓獎勵變得不合理。這漏洞最終會影響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應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樓宇建築佔全港碳排放超過50%,當中空調系統佔三分之一,因此建築節能減碳對落實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
AI技術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改變了未來教育的發展。「CHAT GPT、AI、Web3.0潮流下的教育創新及應用點子」研討會,讓業界人士與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一同探索科技發展與未來學習的關係。
全球以至於區域性層面,可持續發展無間斷地被熱烈討論,從宏觀看可持續發展領域,知名國際基準機構紛紛宣布推出與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報告和加速減碳的新工具和舉措。
「功能蔓延」是技術或系統超出原本預期功能範圍的現象。蔓延後的智能系統可以提高效能,變得更加靈活和能夠處理更廣泛的任務,隨着應用變得更加複雜、數據的流通更廣泛,普通市民的數據安全和私隱可能會受到威脅。
AI工具的使用,絲毫不會動搖我們學校的運作根基。AI工具甚至不會影響正規課程的學習,運用得宜,說不定還會提高學生的成績,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AI聊天機器人依然存在許多錯誤,這場AI大戰只是開頭,投資人可以透過線上股票交易服務即時洞察市場變化,強得先機以獲取最佳收益。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指出,科大在粵港澳大灣區創科發展以及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方面,均可扮演橋樑角色,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朱棣文教授引用美國政治家羅拔甘迺迪的說話,表示GDP衡量一切,除了使生命有價值的東西。為了達到減少2攝氏度的目標,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必須在本世紀末之前變為負值。
應科院於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勇奪34個科研獎項,包括特別創意大獎,由應科院物聯網感測及人工智能技術高級經理黃嘉瑤博士研發。
隨着技術發展,當人工智能系統具有強大的學習及自我改進能力時,它可能會使用一些方法來逃避或改變其初始原意,以達成其認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任務,科技界有解決辦法嗎?
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4月26至30日期間舉行,逾4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1000個項目參加,當中約290個項目來自香港研發團隊。香港多家大學均有斬獲。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支持下,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成為香港首個、中國第三個及西太地區第六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區域培訓與研究中心。
學生都加入用AI工具了,就無法測到學生的真正能力,令人擔憂。但最根本的問題是為什麼要考試?我們馬上會說,不考試,怎麼知道學生學得怎麼樣?但我們不妨追問,我們希望學生學到什麼?
美國被中國超越,或快將被超越,還要去搞制裁搞封鎖,不會持續得了多久。這種趨勢愈到將來便愈為明顯,我們大可拭目以待。
香港現時在數據監管和推動數碼化的工作上,沒有一個類似國家數據局的高層次統籌機構,而且在政策層面,也欠缺了整體觀、大局觀。
大家試想像一下15年前,如果沒智能手機的出現;30年前沒互聯網的開展;50年前沒個人電腦的發明,今天的人工智能發展會是如此強大嗎?從這個角度看,大家不難想像未來10年是一場什麼樣的科技盛宴。
如果你想吃雲,就需要做點準備工作,但如果你成功了,你會因為「知道自己吃了可能吃得下的最大東西」而感到心滿意足。
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團隊率先研發先進技術,自主設計及生產新一代電子顯微鏡,是全球首家擁有相關科研實力的大學。
無論GPT工具是好是壞,來勢洶洶,任何人都難以力挽狂瀾,更何況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我們教育工作者可以做些什麼?
「天問一號」中「天問」一詞來自2000多年前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同名長詩,表現出作者屈原追求真理的精神,這正與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探求真理頗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