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心懷科學夢 志成棟樑材──專訪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主席唐偉章教授
作者:屈家妍2021-11-30
唐偉章教授認為,香港有獨特的優勢,例如已經舉辦了近20年的邵逸夫獎,培養了很多科研人才,因此年輕人可以很容易就跟優秀科學家接觸。科學和教育也不是一步登天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提供機會。
滕錦光:港深建立統一機制,攜手進行科研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他表示香港若能與深圳建立統一的機制,香港與深圳便可更好地進行科研合作。
建議政府廣納建言,群策群力建立宜居宜業都會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周一(11月29日)舉行,第二場論壇以「宜居宜業的都會區」為題。一眾嘉賓不約而同提出要建設有人氣與活力的都會區,符合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念。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舉行 鍾偉強博士:創科要成為香港經濟增長新引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11月29日(周一)假中環四季酒店舉行,署理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鍾偉強博士在致辭時表示有政府三個重點落實科研、融資、生產,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元宇宙」存灰色地帶 要謹慎使用
作者:黃錦輝2021-11-22
在這未來的虛擬世界中,數碼資產的交易將會大行其道,而NFT必然大派用場。然有「魷魚代幣」的前車可鑑,要保障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政、商界對元宇宙和NFT技術所隱藏的漏洞不可忽視。
NFT為何能顛覆藝術產業
作者:黃錦輝2021-11-15
NFT所支撑的代幣理論上是有實體價值的。儘管用家可以炒賣代弊,但它還是有自己的基本底價。所以,NFT更能突顯區塊鏈的優點。
理大研預測系統 可精準防控疫情 促進智慧城市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8
新冠疫情雖然暫時清零,但難料疫情何時反彈。香港理工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團隊研發城市時空大數據平台,輸入確診病例時空數據到模型,將能預測不同地區的發病風險預測,有助精準制定防控策略。
智能燈柱欠奉 港怎發展智慧城市?
作者:黃錦輝2021-11-04
在香港已回歸「一國兩制」正軌的局面下,估計普羅大眾會更有理性和耐性,聆聽政府的信息,並了解其推行的創新科技和服務之相關資訊,消除疑惑,因此政府應重新推動智能燈柱的工作。
5G將引領更多創新的出現
作者:謝祖墀2021-10-28
5G與其他顛覆性技術帶來了創新的新拐點,5G將通過創新為更多的行業帶來重大機遇,也將重塑從研發到設計到製造、售後和服務的整個價值鏈的多個環節。新的篇章正在悄然開啟,而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將極為重要。
君子動手:英帥修夫基的干預加力
作者:艾雲豪2021-10-28
實驗有得也有失,失敗的實驗,放在大賽或人生舞台,難免令人特別沮喪,所以做實驗也要控制注碼,別要玩火自焚。
長命百歲的幸與不幸?金齡照顧者與智齡科技的應用和啟示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22
我們期望政府、慈善基金及醫療社福同業,藉着疫情這個契機,試驗及發展更以人為本的智齡科技,並開發及推廣更多回應社區居家長者及護老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攜手協力讓本港長者們度過真正福壽雙全的美滿人生。
黃錦輝教授:發展生物科技會有什麼風險?不可忽視倫理問題 提防香港變成病態之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21
生物科技是世界未來大趨勢。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須注意倫理,香港提防成為生物科技的病態之都,例如注意身體植入晶片對各方面的影響等,一起聴聽黃教授的分析。
北都發展可助推智慧城市
作者:黃錦輝2021-10-19
筆者深信香港的「北創科,南金融」,再加上北都智慧城市的策略布局,將會為本地未來的經濟帶來無限商機。
神舟十三號飛船對接空間站 女航天員首駐太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16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周六(16日)凌晨升空,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展開長達半年的太空工作。
陳婉婷(牛丸)X 艾雲豪:退役運動員還有什麼出路? 機械人未來會取代運動健將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16
中國女足公開招聘主帥,現任中國U16女足教練、外號牛丸的陳婉婷也有報名應徵。她與《超級巨星經濟學》作者艾雲豪進行對談,兩人今次談到運動員退役後的出路,更大膽設想未來機械人在體育運動中會扮演什麼角色。
未來教育打造香港矽谷未來
作者:楊立明2021-10-12
雖然《施政報告》肯定教育在推動香港創科的重要角色,政府在未來教育的資源投放方面仍有改善空間。筆者敦促政府及早優化課程、改善教學條件並改革政策框架,幫助香港年輕人裝備未來技能、打造香港矽谷未來。
推「北都」宏圖 利國際創科中心建設
作者:黃錦輝2021-10-11
政府估計北部都會區建設需要20年才竣工,其中單是洪水橋連接深圳前海也需要7年之久。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香港創科發展絕對不容停下來,筆者建議政府可先摘下《施政報告》中的「低垂果實」。
大學應促應用研究 建國際創科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1-10-04
浸大衛炳江校長認為,香港的大學在QS榜上排位靠前是不爭的事實,但並不等於研究能力特別強。所以,香港實行「前研後產」的做法未必有效,並建議本地大學為協助香港推動創科產業,應該考慮多從事應用研究。
黃錦輝教授:香港如何做中美科技超級聯繫人?善用本地科研優勢參與國家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02
過去幾年,中美掀起科技戰,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從中能擔任什麼角色呢?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香港應配合國家政策,做好未來的五年規劃,對接好國家及大灣區的科技發展規劃。一齊聽聽教授如何分析。
香港智慧醫療發展趨勢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21-09-30
疫情喚醒了大眾對健康的重視,更加速醫療科技發展和應用,當前正是香港推動發展智慧醫療的好時機。
未來「增強人類」  可建設亦可破壞
作者:黃錦輝2021-09-27
政府把生物科技制定為香港四大創新及科技發展領域之一甚具策略性。然而,當中醫療科技背後的文化及倫理問題絕對不容忽視,否則創科發展的大計難免會弄巧反拙,香港最終淪為「社會病態之都」。
黃錦輝教授:科技創新界選委可協助國家更好發展 在立法會發揮監管、獻策作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24
2021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結束。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點票過程出問題必須認真檢討,科技創新界可在國家發展有更大發揮,產學研都有代表反映各團體實際需求。
前海擴區大增機遇 科技界要把握
作者:黃錦輝2021-09-20
在商言商,深圳能爬過香港頭純粹是市場定律,正常不已,港商不應該怨天尤人。反之,香港人要自強不息,努力求進步,才有能力與深圳及其他內地城市競爭。
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球 3名航天員狀況良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17
載有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二號飛船,周五 (17日)下午順利返回地球,刷新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駐留太空站時間紀錄。
善用港國際化優勢  建國家科創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1-09-06
筆者認為,「香港所長」在於軟實力,包括創科、人才、金融和國際化等。在大灣區中,香港可以發揮其國際化的長處,並充分利用背靠國家、面向國際的地理優勢,從科技和金融層面去體現創科生態鏈。
黃錦輝教授:未來媒體發展更趨個人化 盡快推出假新聞法例監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2
媒體發展一日千里,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媒體將按用戶喜好提供新聞娛樂,編輯周期將會愈來愈短,可靠性成問題,需要盡快推出假新聞法例監管。一起聽聽黃副院長分析。
法律更新欠靈活 礙科創產業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1-08-30
監管與創新誰應優先呢?這並非簡單的二分法問題,如何選擇取決於當地的整體社會條件。
「十四五」支持科技 提升港國際航空地位
作者:黃錦輝2021-08-27
歸根究柢,港府緊持人命關天的基礎原則,抗疫政策要求「清零」,拒絕放鬆公共衞生安全來換取重啟經濟的機會。各地政府對「清零」或「共存」的決定各有不同見解,誰是誰非見仁見智。
黃錦輝教授:Facebook教主制定虛擬世界規則 重推加密貨幣將衝擊實體金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27
創新科技發展令到媒體大變身?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Facebook從社交網絡變身元宇宙,開放式虛擬世界平台讓玩家充分發揮,因此個人化是未來媒體的大發展方向。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本港22位學者獲2021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24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旨在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優秀成績的青年學者,在其自選的研究方向上進一步開展創新研究,以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