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華亦會是先聲奪人,然後來討價還價。不管結果怎樣,折騰對香港經濟與市場信心會有大衝擊,損失不易彌補,理由是特朗普引入了不穩定因素後,市場不易恢復信心。
李大宏表示,新聞聯各會員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 搭建集思廣益的平台,凝聚社會主流共識,匯聚一切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合力續寫新的時代篇章。
前瞻美國整體經濟政策,香港大學鄧希煒教授預期,美國此後仍會重點針對中國,亞洲整體不會受到太大衝擊,但過去四年一直因而受惠的東盟地區,或會因部分高科技產業遷移往當地設廠,而遭受美國打壓。
若說國家是否成功,制度是關鍵因素,那麼特朗普要改革向來被視為成功典範的美式體制,最後會令美國再次強大?還是會造成社會更大分裂、產生更多社會矛盾,令美國真的走向衰落?
回歸27後的今天,《發展綱要》終於出台。《發展綱要》說明,第一期發展涉及87公頃土地中的40公頃,而由公帑出資興建的第一批8幢大樓座落土地不超過10公頃。
中東是一座火藥庫。過往美國為一己之私,在中東上下其手,唯恐天下不亂,一旦發生衝突即提油救火。因此,這次拜登和馬克龍聯手扮演救火角色,對於這份60天的停火協議能否真正得到落實,國際社會普遍抱懷疑態度。
阿根廷總統米萊對經濟進行激進改革,可幫助美國消滅財赤嗎?美國債台高企,馬斯克臨危受命能減低美國政府開支?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香港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產業規模。
特朗普現在成為了建制派,如果特朗普不能如其所願,有效地解決美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使其支持者盡快具有「獲得感」,那麼「反建」的力量會重新聚集起來。無論哪一個社會,反建制容易,保護建制難。
特朗普2.0,這次憑一己之力,加上馬斯克從龍,大勝而回,只用能聽話的班子。
儘管特朗普的計劃野心勃勃,美國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依然難解,「特朗普革命」面臨重重阻力。但不管成功與否,這場「革命」必將對美國社會帶來巨大影響,其溢出和外在效應也會輻射全世界。一個新時代已然降臨。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教授日前出版新著。他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着「邊學邊做」的獨特優勢,她能迅速從其他經濟體學習,並發展、創造更成功的經濟模式。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11月26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楊潤雄局長表示,期望在10年後,即2034年,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會達至2000億元,就業人數增加至26萬4000人。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使台海局勢愈加複雜。11月12至17日,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殲-20、殲-35A等尖端武器的展示,進一步加強了對台海各方的震懾。
行政長官李家超25日率團赴穗出席粵港深化經貿投資合作交流會,並訪問5個灣區城市,約80人代表團成員包括60多位香港大企、金融機構及商會代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勉勵港企:投資大灣區,就是投資大未來。
特朗普上台和比特幣的最大關係,也不過是他曾經揚言會炒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而後者主張加強監管虛擬貨幣。但比特幣的經濟價值便會提高嗎?黃金買賣又何嘗有監管呢?
近年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抹黑使得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下滑,這突顯了媒體在國際關係中的關鍵角色。然而,利用媒體達成政治目的雖然能帶來短期效果,但卻可能導致國內的分歧與矛盾,限制政客的政策調整空間。
特朗普當選後迅速着手組建下屆政府的領導班子,首選忠於他的候選人,國務卿一職提名了佛羅里達州參議員魯比奧。魯比奧以極端反華立場著稱,與特朗普的抗華理念不謀而合,但缺乏國際外交經驗。
今年11月是柏林圍牆倒塌35周年,然而,德國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的紀念活動相比於5年前的30周年顯得冷清,反映了當前德國的政治與經濟困境。
特朗普首次擔任美國總統時,曾深受官僚系統的困擾,讓他的政策難以實施。如今,隨着再次回歸的機會,他決心整頓這一系統,以提升政府的管治效益,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理想。
最近《破·地獄》成為香港最熱門的電影。這部電影以生離死別的大題材切入,深入探討人生面對的種種現實問題,主角黃子華因經濟環境變遷,從婚禮策劃轉行為殯儀策劃,展現了生活的艱辛與變遷。
張勇表示,「港人治港」並不是說只能由香港人自己來治理,不完全是這個意思。當然中央也要治港,不治港這個《基本法》哪裏來?
從自由主義的角度來看,CEPA第二次修訂案降低了市場准入門檻,有利於香港服務提供者進入內地,是一種自由主義經濟激勵的體現。
烏戰不同於中東之戰,美國不像以色列有絕對的空中優勢,俄羅斯或許未能完全阻止空襲,但仍可進行反擊報復,烏克蘭及北約同樣地是不能完全攔截俄軍的空襲。美國面對的挑戰是:除非空襲能夠屈服俄羅斯,否則作用不大。
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總統拜登似乎想在任期餘下的約兩個月裏,在烏克蘭埋下地雷,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提到大獲全勝(landslide)這個字,想起民主黨總統詹森的花名「大獲全勝詹森」(Landslide Johnson)。這名字由來是他1948年在德州民主黨參議員時「大獲全勝」。
特朗普全方位打壓下,人民幣將如何受影響?美擬發動金融戰,聯匯制度遭突襲風險升,中港應如何應對?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特朗普內閣人選強調美國優先,是否代表放棄大國責任? 提名魯比奧出任國務卿,他將面對什麼挑戰?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到底北部都會區應採用什麼融資模式?如果要引入發展商或財團,是否會再用數碼港模式,即發展商負責興建設施,政府則容許它有物業發展權,未來可以賣樓獲利?
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特朗普挑選他的外交與國家安全團隊,是以反華為標準,反映出他的大戰略建基在反華之上。一起聽聽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