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將於6日(周六)下午轉到北京,與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耶倫較早時向隨行記者表示,將向中方官員提出討論產能過剩問題。她重申,美國無意同中國經濟脫鈎,會努力穩定中美經濟關係,加深兩國溝通。
筆者對項目定位為數碼科技樞紐,不敢苟同。事實上,呼之欲出,這片4平方公里土地最適合主要作養老產業用途,配以體檢、醫美產業及相關培訓學院、生態旅遊等才是最合適的項目定位。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不久前訪問紐西蘭和澳洲,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王毅此訪可以達到加強兩國對話、溝通與合作的目的,但由於深刻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分歧,這種成功似乎遇到了進一步突破的巨大障礙。
莫斯科近郊的音樂廳發生恐襲事件,幕後黑手是誰?眾說紛紜。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在恐襲後最先發話,明顯早已知情,而且想借事情爭取國會繼續支持烏克蘭。
美國若要退場,是會有成本的,她也會喪失不少現時擁有的特權。當然,她也可選擇不太極端、較為倚重自己的自力更生,而不是全面脫鈎,否則美國民生用品的價格必會大升,美國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會大跌。
看電動電車和手機就知美國普通人購買力之弱,和GDP的滲水度之高,嗚呼,泰國人是幸福的,有好鄰居和RCEP!
拜登表示,美中關係是全世界影響最深遠的雙邊關係。舊金山會晤以來美中關係的進展表明,雙方可以積極地推動合作,同時負責地管理分歧。他重申,美方不尋求進行「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
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一行再度訪華,獲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台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國民黨籍的趙春山接受訪間時直言,馬英九此行對兩岸關係的實質影響不大,也不會有重大突破。
究竟這是內塔尼亞胡的始料不及,還是順水推舟,企圖獲取世人同情及一個最佳藉口,向加沙巴人大開殺戒,一口把加沙吞併?我們也可以用這邏輯來分析今次俄的恐襲嗎?可憐平民百姓,只是政客們政治棋盤上可犧牲的棋子。
2002年11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和東盟十國領導人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他表明若協議未來對中國好處太多可重新談判,這在貿易談判中是前所未聞的。中方為何這麼做?中國怎樣處理與東南亞關係?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期間,當局向所有試點免費提供指定袋及標籤。目標在5至6月向立法會提交報告。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3月31日(周日)表示,將透過計劃了解不同場景參與者的操作情況及面對的問題。
《外交雜誌》近日公然提倡美國政府要唱衰中國。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認為,其背後道理十分淺見,就是要維持國際對美元信心。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可能演變成歐洲與中東大戰,對國際政治和中國有什麼意義?一起聽聽他的分析。原文刊於《東方日報》。
隨着陳戌源為首的足球腐敗集團的垮台,中國足球現代化和發展的前景仍可保持謹慎樂觀。然而,這種樂觀情緒是基於一定假設,否則,今後幾年,反足球腐敗和推進中國足球現代化的道路可能仍將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
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要避免成為美西方最後的敵人,便要及早參戰,使美西方不能戰勝歐洲與中東之戰,使中國有俄伊等戰略夥伴。
全球北方雖然發達,但只是高科技上,基礎設施早已老舊。由此過去幾十年的生產外移,產品供應鏈早已沒有獨立性。
國安法處理的都是嚴重罪行,按理不會動輒應用。澳門2009年就已完成23條立法,之後一直沒有動用,這方面經驗可供香港借鑒。國安法盡量備而少用,也許是減少對港造成衝擊的其中一個方法。
宋朝儒家弘揚理學,所以特別重視道理、法理、天理。法理根據天道,也要通情達理,合乎人之常情。所謂格物致知,即物窮理,也是包公強調的理性分析。不過,更要的是人的基本價值,這是天理,所謂替天行道。
禁TikTok法案何來迫切呢?唯一的解釋是大選臨近,一切愛國的表現都要盡情上演,連問問題都懶得問,還要在毫無迫切的情况下顯得愈快愈好,甚至說得愈激進愈好。
今天世界風雲色變,國際政客從來居心叵測,弱肉強食,森林定律是永遠當道,國安課題要面對的挑戰十分多元,軍事、網絡、金融、科技、太空等領域,都納入要國安的保護。稍有鬆懈,後果將會變成難以承受的重。
美國總統選舉正在舉行黨內初選。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認為,特朗普回巢機會大,會馬上停止俄烏戰爭,跟改變以巴衝突現況。對中國政策又會如何?聽聽他的分析。
現在,加沙北部有飢荒,南部正面對以色列進一步更殘酷的軍事行動,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這樣的南北夾擊,血腥暴力的種族清洗、世紀浩劫一觸即發,質疑這個世界仍然坐視不理,有何道理。
香格拉、貝莎姆這些古代有名的地區,今天成了「恐怖分子」活躍的地區。然而,這裏為什麼會有「恐怖分子」活動,有在當地的考古學者直接說了:「他們為了賺外匯。」
化敵為友是領導人最重要責任。當有一天「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習近平會晤(可在金門與廈門),會產生什麼後果?不論什麼結果,都不會比兩邊發生戰爭更可怕。
美國面臨的是特朗普回朝的現實,希臘歷史家唯一可以斷定是「二戰以來的現狀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隨着23條立法的完成,香港需想好一旦失落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應急方案,須知道現在外部環境嚴峻,沒有經過上述3個「R」的想法和部署,在「後23條」的環境中,只會是鏡花水月,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俄羅斯莫斯科近郊音樂廳遭受恐襲,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認為,美國顯然事前知情但不報,意圖打擊俄羅斯士氣。
曾任政府官員的林煥光,是蛻變計劃受助年輕人的導師,與年輕人並肩而行,分享人生經驗並陪伴年輕人重投社會。
最令人難過的是,能生存的卻生不如死,他們面對嚴重飢餓和其併發症,還有每天如雨下的導彈。若以色列真的地面進攻拉法,這個聚集了從加沙各地逃來藏身巴人共130萬之多的城市,必蒙受災難性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