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新增1514宗確診 4歲男童死亡驗出初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2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本港新增1514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初步陽性個案超過1500宗,再多3名新冠患者死亡,預料個案短時間內會持續高企,呼籲市民盡量不要外出和聚會。
曾鈺成:清零政策面對嚴峻考驗 特區抗疫路在何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2
香港疫情迅速惡化,港府態度表現得非常強硬,沿用中國內地動態清零的方向,訂立多個極端措施。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分析,香港的清零政策還可以維持多久?全香港人付出的沈重代價是否現實可行?一起聽聽曾主席分析。
黃錦輝教授:歐美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不負責任 香港須效法內地做全民檢測及全民追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2
新冠疫情反覆再來,確診宗數不斷升高。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與病毒共存政策不負責任,只有動態清零才能真正維護市民的生命,但目前成效仍不及內地高,為什麼?
戰勝新冠病毒七原則 倘及時採納為時未晚
作者:關品方2022-02-11
與病毒共存,和病毒為伍,等同與敵人共舞。那是認同「部分人可被淘汰,容許放棄部分人」的叢林法則,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思維。中西抗疫模式的本質分別在此。
新增1325宗確診 創疫情以來新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1
本港新增1325宗確診,再創疫情以來單日新高。確診個案中,2宗是輸入個案,其餘都是本地病例。初步陽性個案超過1500宗。張竹君認為,疫情仍未見頂。
港府抗疫離地,中央伸出援手
作者:郭一鳴2022-02-11
特區政府左右搖擺的心態和唔湯唔水的做法,這是導致香港疫情停不了的根源。要走出疫境,特區政府必須丟掉幻想,借鏡內地成功經驗,堅持以動態清零為目標
陳肇始:聯防聯控始終暢通 支援重在檢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1
陳肇始透露,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及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正研究向中央提出,要求協助在香港增設抗疫設施,包括但不限於以「方艙醫院」的形式提升本地可接收病人的數量。
抗逆不宜矯枉過正
作者:劉銳紹2022-02-11
新一輪限制社交距離措施中,最引起爭議和混淆不清的一點,就是在私人處所限制多於兩個家庭的聚會。怎樣發現、界定和證明有沒有違法?發現和舉報的責任只屬於執法部門?
香港的抗疫問題,不是有人反對「動態清零」
作者:陳婉瑩2022-02-11
去年5月底,第4波疫情結束,袁國勇建議政府準備第5波的到來,向市民推廣疫苗接種。但是,政府浪費了寶貴的7個月,打疫苗進展緩慢,欠缺推廣。高官口口聲聲「以風險為先」,請問之前做了多少風險評估?
港澳辦:中央支持港抗疫 將召開第二次內地與香港疫情交流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1
國務院港澳辦表示,近日將會同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在深圳召開第二次內地與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港澳辦強調,將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動態清零」目標,並指出「香港只要有求,祖國必定有應」。
一名政治新星的崛起──看英國訪談節目有感
作者:張海暘2022-02-11
英國BBC主持人曾與立法會議員李梓敬一番激辯,李君基本做到「不欺場」。到底在美國的這段期間,讓李先生見識了什麼?對他刻下的工作,可有什麼助益?
新增986宗確診 800宗初陽 安老院舍連環爆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0
本港新增986宗確診,其中1宗是輸入個案,其餘985宗都是本地病例。另外有約800宗初步陽性個案。醫管局呼籲市民尤其是長者盡快接種疫苗;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則建議政府實行「封城」之類嚴厲措施。
香港政府正積極提升抗疫能力
作者:林鄭月娥2022-02-10
此時此刻,我們最需要的是廣大市民的配合和支持,懇請大家盡量避免外出、留在家中,也不要有跨家庭探訪或聚會,做好個人衞生和家居環境清潔,並留意政府發放的資訊。
疫情初現轉機? 特首請戴口罩
作者:陳景祥2022-02-10
好的方法,誰會抗拒?問題在每個地方條件不同,特區政府的執行力弱,民眾多不願聽政府指揮,甚至有抗拒情緒,內地一套很多時候想學也學不來!
增1161宗確診疫情以來新高 學者料最快月底達高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9
本港新增1161宗確診,再創疫情新高。其中8宗是輸入個案,其餘都是本地病例。另外,目前有約800宗初步陽性個案。
實質上與病毒共存 林鄭曲線抗疫「成功」
作者:阮紀宏2022-02-09
種種莫名的堅持,往輕的說是個人固執,往重的說是視內地的做法是禁區,不能學也不能做。現在再說全民檢測可能已經為時已晚,特區政府應該立即啟動研究,感染者超過100萬之後,社會如何運作。
政治人物的氣象──從《晏子之御》說起
作者:施林海2022-02-09
「洪門宴」事件掀起軒然大波,令我想起《晏子之御》這篇古文。全篇僅128個字,卻意涵深刻,發人深省,對如今之本地政局,這篇2500年前的經典文章並未過時,仍具參考價值。
新春啟示錄
作者:葉劉淑儀2022-02-09
近日中央駐港官員發生人事變動,作者認為從中可知中央察識香港和新疆一樣,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均被西方政客及媒體不斷被抹黑。
新增625宗確診 2月24日起實施疫苗通行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8
因應第五波疫情嚴重,政府宣布自周四(10日)起收緊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並正式實施「疫苗通行證」,呼籲市民減少跨家庭聚會及社交活動,維園花卉展亦取消。
港府宣布2人限聚令 增6表列處所 包括超市及理髮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8
特首林鄭月娥形容第5波疫情凌厲,決定將社交距離措施收至最緊,並於2月24日起推行「疫苗通行證」,任何人進入表列23種處所必須接種至少一針的疫苗。
你有冇「腦霧」?
作者:湯文亮2022-02-08
現在全世界贊成與病毒共存的人,大多數是曾經確診Omicron的康復者,有一位康復者指出病毒如流感,康復之後完全沒有影響。真的嗎?
萬頃碧波自從容
作者:劉銳紹2022-02-08
心中有民,而不是心中有權,自會官民同樂。
新增607宗本地感染 張竹君:多在春節前後聚會感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7
本港新增614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本地感染佔607宗,輸入個案有7宗。另外,初步確診個案逾600宗。新增個案中,有150宗與其他個案相關,當局仍在調查其餘457宗個案感染源頭。
林鄭月娥的政治運氣
作者:林沛理2022-02-07
林鄭搞砸了《逃犯修訂條例》,但搞砸的非預期後果卻是為香港帶來(至少表面上的)大治。這不是林鄭的功勞,而是她的「政治運氣」。好運的人切記不要得寸進尺,妄想好運會駐足停留。
新增342宗本地確診 衛生署:疫情危急 醫管局:急症室勢飽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6
本港新增342宗確診,全部是本地個案,當中約100宗個案與其他病例相關,其餘個案仍在追查感染源頭。另外有超過300宗初步確診。
破除「三感」,建立真正的和諧社會
作者:關品方2022-02-06
港人期望問責官員和政黨既要互相支持,也要互相制衡,不可以為了達成政治默契而建立起人身依附關係。這現象積重難返,最突出就表現在土地、權力和資本互相掩護的三角關係,長期如此,成為深層次矛盾,糾纏不清難解。
新增351宗確診再創新高 陳肇始籲留家抗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5
本港新增351宗新冠病毒確診,創香港出現疫情兩年以來單日新高。新增343宗本地個案,大部分涉及Omicron變種病毒,24宗懷疑涉及Delta個案,部分個案仍在分析中。
新增130宗本地確診 59宗源頭不明 特首:重設火眼實驗室 提升檢測能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4
林鄭月娥表示,在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下,環境因素造成的傳播愈來愈明顯。她強調,政府仍會採取圍堵策略,目標仍是「動態清零」,並宣布會在馬鞍山體育館重設「火眼實驗室」,令每日檢測量可提升至30萬個。
特首林鄭月娥會連任嗎?
作者:彭泓基2022-02-04
這些年來,林鄭最缺乏的,是一種開朗和悅、親民的陽光之氣。但她的不屈不撓、迎難而上、盡忠職守的精神,還是值得敬佩的。若能再加一股中華文化的凜然正氣、家國情懷與民族節操,則近道矣!
一幅殖民主義基因圖
作者:郭一鳴2022-02-04
《從哥倫布到彭定康》最大的特色,是把香港回歸後殖民主義陰魂不散種種事實的來龍去脈,放在全球殖民主義的大歷史背景中加以分析和思考,從而跳出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思路,獲得一種寬廣縱深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