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藥石亂投 牛刀殺雞
作者:孫明揚2023-08-25
上周六「海洋光譜號」半個月來第二次訪港,政府加強協調統籌啟德郵輪碼頭交通接駁能力,動用龐大人力、財力、物力,務求贏回一仗漂亮口碑。但措施欠詳細考慮,引起的士業界不滿。
文相濡:下半年中國國際領導地位更趨鞏固? 五黃星到白宮對美國不利? 歐洲諸國反美情緒高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5
術數名家文相濡以九星卦象看2023下半年世局,認為美國將步入衰退,中國前景則歌舞昇平,香港要依靠國家才大有可為。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環保署自道:香港垃圾問題的前世今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4
垃圾一直是各國政府治理最頭痛的問題之一,香港以往多依賴堆填區模式處理,但本港土地資源有限,長期依賴堆填區並非可持續的管理方案。面對垃圾圍城的危機,香港到底可以怎樣處理呢?
核廢水要排到2051年 日本水產品輸華大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3
東京電力控股公布核廢水排放步驟,2023年度內將排放3萬1200立方米的核廢水。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提出嚴正交涉。港府亦宣布禁止源自東京及福島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
加拿大移民新法規
作者:馮應標2023-08-22
加拿大聯邦政府移民部公布新法規,加大放寬讓港人移民加國,這是筆者居加近半個世紀以來,所見的第三次大力放寬移民。是次放寬移民的法規,筆者估計應可維持至少一、兩年。
DDA讓港府掌控土地供應主導權
作者:張量童2023-08-22
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和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的關鍵期,新增土地供應刻不容緩。筆者認為,DDA能讓政府在更堅實的法律基礎上去掌控土地供應主導權,更好的維護香港整體利益,為市民謀求更大的福祉。
勿讓香港淪為恐襲目標
作者:崔少明2023-08-19
近周處於政治風尖的中大校長,被發現愛妻主持的中大醫學研究中心或涉貪。但不怕說,我只看過標題。我真正有興趣的,是兩個港人沒有興趣的問題。
香港人口結構蛻變啟示
作者:劉勵超2023-08-18
本港出生人口將持續減少而急劇老化,其實面對這堆推算香港未來客觀形勢的數字,政府、商界、社福及其他公營服務機構負責人如何在政策和營運層面上應對有關人口轉變帶來的挑戰?
潘智生教授:垃圾圍城 香港將無地發展? 有新技術可「再生」堆填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8
香港人出名「精明消費」,但也製造了巨量的都市廢物。眼見香港面對垃圾圍城的危機,本社訪問了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潘智生教授,就如何解決垃圾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跑建了沒有用,人工島正在重蹈覆轍
作者:林超英2023-08-18
目前人工島項目到了同樣的階段,不利的因素清楚陳列在該管當局面前,會否重蹈覆轍,就要看特區政府的高層次智慧,願望香港能夠跳出只見利好的視野局囿。
香港沒有海心沙
作者:郭一鳴2023-08-18
疫情後社會復常唯本港消費不振,「財爺」陳茂波建議與業界合力把香港夜市搞活搞旺,引起網上熱烈討論。同樣經歷疫情3年,廣州海心沙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有增無減,當中的原因,值得港人借鏡。
人手不足影響施政
作者:孫明揚2023-08-17
前陣子郵輪客下船等車大排長龍,影響香港旅遊形象。箇中原因眾說紛紜,立法會旅遊界議員不愧為行內過來人,一語中的。讓我們拭目以待,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否在「海洋光譜號」再抵港前做好準備。
葉兆輝教授:人口升勢難持續 老化挑戰仍嚴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6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表示,通關後有14萬名的外傭或持單程證人士重回香港,令人口數字上升。他相信長遠升幅不會持續,本港仍然面對人口老化挑戰。
解決違章建築問題的良方
作者:張量童2023-08-15
香港違章建築如此普遍,究其原因,一是香港寸土尺金、二是刑罰未達到阻嚇作用、三是執行清拆及提出檢控的手續繁複且時間頗長。過往據新聞報道,涉及違章建築人,竟然也包括多名前高官或其親屬。
呂大樂:郵輪碼頭營運模式出了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5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指出,今次事件令市民知道,並不是有大型郵輪泊港,便可以隨之解決所有問題。如何妥善經營一個大型場地,需要投入資源、心思,缺一不可!
香港正在面對什麼內外挑戰?
作者:陳文鴻2023-08-14
內外挑戰都是百年不遇,頗多部分是香港無法獨力應對。內外挑戰再互為因果,壓力更大和更迫切,已不是中央政府動員內地旅客來港個人遊所可克服。香港只能在逆境困境中自求多福、自找生路來突破。
如何解讀「軟對抗」
作者:馮可強2023-08-12
特區官員應多講正面說話及採取相應政策,平衡處理國家安全、經濟民生和民心安穩的關係,避免令人覺得香港很不安全,或是以國家安全為「政治掛帥」的「政治城市」。
2023年《施政報告》的我見
作者:張量童2023-08-11
面對種種挑戰,過去一年,特區政府上上下下都不遺餘力地去尋求短、中、長期的解決方案。筆者認為,在這些努力的背景下,政府仍可考慮很多策略性舉措。
一書熱賣,一葉知秋
作者:郭一鳴2023-08-11
書展是城市消費的晴雨表,一本深圳旅遊指南的熱賣,暴露香港無論留港消費還是吸引海內外遊客,都存在不少問題。一些人移民外國,更多人北上消費,海內外旅客減少,香港的消費水平靠什麼來維持?
周永新:香港如何「復和」?觀念必須修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1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認為,香港要「復和」,必須修正一些觀念。「港人必須認識回歸的意義、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什麼是港人的核心價值,以及香港『一制』與內地『一制』的關係」。
香港引優才吸財無憂 大灣區雙向移民重現
作者:阮紀宏2023-08-10
港人到內地退休,加上留在內地發展的香港年輕人,而移居香港的有優才與有財之士,雙向移民重現,只要特區政府與大灣區各地政府合作將事情做好,也是體現共建大灣區的精神。相信隨着時間推移,雙向流動的質量將改善。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作者:孫明揚2023-08-10
過去不同場合都有人垂詢於我,所謂官場馬房文化。現在讓我揭開神秘面紗背後考量。
垃圾圍城 香港堆填區還可以撐多久?──專訪香港理工大學潘智生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8
眼見堆填區即將飽和,港府近年實施「減少堆填,盡量焚化」的方針,但按已規劃的焚化爐處理量,遠遠未能滿足每日處理逾萬噸的廢物的目標。
由治及興起始的「亂」中磨合
作者:阮紀宏2023-08-03
香港批評內地人和事的文章,不絕於耳;內地批評香港人和事的文章而成為罕有,是不正常的。兩地溝通與交流,應該包括對互相批評文章與觀點的探討,不應該成為禁區。
蕭澤頤:一切為了市民安居樂業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3
近年來,警務處面臨多方挑戰,儘管挑戰重重,警務處仍多年如一日地認真扮演着公民生活守護者的角色。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面臨種種挑戰,他的責任是傾聽前線聲音,改善政策,令前線警員工作更有效快捷。
專訪孫玉菡局長 剖析香港人才及勞動力政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接受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訪問,為香港勞動市場把脈,並分享特區政府吸引人才和應對勞動力不足的最新策略。
習近平回信彰顯關懷 冀各界培育青年成愛國棟樑之才
作者希望香港各界更加關心關愛青少年成長,讓青年深入認識國家和世界,亦期望青年能把握好國家機遇,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更大的空間發揮所長。
香港政府代表團訪問東盟三國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7-31
李家超率團訪問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從商業角度來看無疑是成果豐碩,但從嘗試加入RCEP的角度來看,北京和香港當局將如何遊說東盟國家提供更多支持還有待觀察。
潘毅教授:為何年輕人大嘆精神貧窮?解構青年生活形態 上一代如何理解他們渴望自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31
年輕人的前景渺茫為人詬病,這屆政府積極改善青年政策,到底有沒有成效?先來聽聽著名社會學家、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潘毅博士分享她的青年問題研究結果。
「搶人才」之外 政府應向青年有個交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31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政府應解釋怎樣看待和如何準備5年、8年之後的勞動力供應?也需要有一套想法或計劃,好讓年輕一代知道自己再走下去,朝哪個方面,能夠在事業發展上,找到可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