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從賽車中學習:訪問F1 in Schools參賽隊伍PRISM
作者:鄧家豪2024-11-08
F1 in Schools比賽地點亦以F1賽車站為本,今年將於沙特阿拉伯舉行世界賽。PRISM車隊期望能在這個國際舞台上展示他們努力的成果,與其他勁旅一較高下,為學校,為香港爭光。
與10位香港名校長談師德現況與展望
作者:鄒秉恩2024-11-08
若沒有校長與前線教師的自我管理、約束與內省能力,沒有啟動其專業內驅力去履行教師專業操守,或沒有改變其價值觀與真誠參與,要有效建立和重塑師德的工作,那也只屬紙上談兵吧?
例外與常規
作者:翁港成2024-11-07
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今天努力學習,將來孝順父母、貢獻社會、報效國家,這才是正常的生活軌跡。
明智顯悲:母校55周年追憶感恩隨筆
作者:何順文2024-11-06
佛教大雄中學老師們的循循善誘,畢業後亦師亦友的相互關懷,奠定了我日後的一些人文價值觀,及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一些信念。
安陽殷墟甲骨文首進香港校園 豫港合作加深文化認同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06
殷墟甲骨文是繼長城、故宮、兵馬俑後中國第4個文化標誌,為推廣殷墟文化,安陽巿市委書記袁家健專程來港,拜訪香港文化體育旅遊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並向香港市民贈送兩萬張安陽文化景點門票。
有關呈分試改革的啟示
作者:陳章華2024-11-06
至於在引入體育科以後,會否令學校或家長迫使學童運動以爭取更高分數呢?這個我倒認為不會。所以,最根本的,是我對於評估考核的心態。是一試定奪還是持續發展?
2024十大校長論壇──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報道與圖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6
十大校長論壇2024年10月9日假恒生銀行總行博愛堂舉行,一眾本地及大灣區高等院校的校長齊聚一堂,就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暢所欲言。
歌者非歌
作者:馮文正2024-11-05
差不多全部學者都說,AI絕不會代替老師,因為AI令世界變得更快,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陪伴,面對快速變化的不同環境,他們會觀看、模仿,着重教師所看重的。
李家超:都大35年蛻變有目共睹 共建香港高端人才高地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04
今年正值創校 35 周年,香港都會大學於多方面有長足發展,除成為本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物理治療學士課程亦取得專業認證,連續第二年成為研究資助局「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獲資助金額最多的院校。
淺談專題研習與Kilpatrick
作者:劉煦元2024-11-04
專題研習的歷史可追溯至孔子、蘇格拉底等教育家及哲學家的思想理念。他們都以師生討論問題的形式而引導學生學習。
從師範到教大,淺談師道
作者:陳家偉2024-11-01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老師,儒家5種至尊的倫常即天、地、國君、雙親、老師(天地君親師)。天與地乃人生存的空間和環境,君、親、師都是人類成功的最關鍵人物。
台灣共學團
作者:海星2024-11-01
眼見台灣教育愈趨多元化,立法保障私人興學及在家自學的權利,至關重要。這裏可以看見,一個尊重互利的社會價值體系,是教育多元化的根基,我們香港也要努力看看啊!
站在歷史的位置上,置身世界的格局中──中大前校長金耀基之大學理念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01
金耀基認為,中大在40年來追求卓越,日新又新,有所變,也有所守,在世界大學之林中已卓然而立,而今日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愈來愈烈的形勢下,要保持中大的競爭力,便必須在教學與研究的質素上不斷提升。
中大陳金樑年底卸任常務副校長 習超、馮應謙11月履新法學院長、社科院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1
中大校董會通過兩項委任,分別任命習超教授為法律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為社會科學院院長,任期均為5年,2024年11月11日正式生效。
童心建城
作者:陳晴2024-10-31
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不僅僅是對兒童福祉的提升,更是建立一個可持續、包容且充滿活力的社會的基石。這座城市能夠以其未來的小主人為本,可以凝聚跨世代的力量,描繪更美好的未來。
讓Assessment for Learning(促進學習的評估)融入課堂
作者:梁振威2024-10-31
我們該告訴同學:用心去感受課堂中每一個為學習評估,才是有意學習。
港大成立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 丘成桐教授:意大利數學家告訴我們 為什麼數據不代表一切? 陸奇博士:卡內基美隆大學為什麼可以在電腦科學領域領先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0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10月24日舉行開幕典禮,會上清華大學求真學院院長丘成桐教授表示,我們需要理解數據和計算結構對人類的意義,並確保它們是長遠可靠的。
遊戲學習:在玩樂中學習數學建模
作者:吳家豪2024-10-29
通過遊戲的方式學習數學建模,不僅能讓學生在玩樂中掌握數學知識,更能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抓娃娃》與香港中產對兒女教育的反思
作者:馮穎匡2024-10-29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喜好和選擇,父母應該放手讓他們去飛翔,只是必要時拉一拉,而不是將他們緊緊束縛在自己的期望之中。
隨教育界國慶訪京團 走進皇姑區實驗幼兒園
作者:温志倫2024-10-28
學校提供了大量讓幼兒表達和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機會,他們樂意為孩子提供創作的空間,盡展孩子的潛能,為幼兒提供完全的、健康的、有價值和互動的教育環境。相信皇姑區實驗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值得業界借鑒。
世界人口崩潰的成因──無人地球
作者:黃顯華2024-10-26
少子化可能變成全球的未來。以前是高生育率、壽命短的時代,如今是低生育率、高齡化的時代。
憶明原—舍堂生活與教育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26
1960年代末,香港的教育開始發展、經濟開始起飛、大專學生開始關注社會事務。我就在這個時候獲聘為香港大學明原堂的首任舍監。
人工智能與教育:手段?目的?
作者:程介明2024-10-25
AI的運用,在乎目的。第一層,也是最簡單的目的,也許就是上述的減輕工作量,一切的教學運作,毋須改變。
教育齊改革 跨界同發展
作者:顏雋2024-10-25
截至2023年7月31日,共有30183人通過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來港工作。在人才數字回升的情況下,筆者認為現時正是計劃、穩固本地人才庫的最佳時機。
規矩與自由
作者:鄧兆鴻2024-10-25
今日的學生,與人相爭、挑戰權威、只看自己的要求,沒有理解要求是否合理及可接受,總以「這是我的自由」為爭辯理據。但什麼是自由?
弘揚教師的教育家精神
作者:陳奕偉2024-10-24
香港如我校,沒有宗教的加持,沒有黨的加持,唯一可靠的就是法及制度的完善。期望香港教育當局可以加強教師的力量,讓香港教師可以弘揚教育家精神,促進社會發展。
樂其樂
作者:陳月平2024-10-23
美好不必太繁複,生活中真切的東西最珍貴,讓孩子有多些機會接近大自然,感受陽光和清風,這將是最好的舒展身心方式。
施政報告2024|推留學香港品牌 教評會籲擴大至中等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3
教評會認為,政府全力推進「留學香港」品牌,本港中等教育系統亦具備條件吸引東南亞華人及內地家長,送子女前來留學,相關政策應盡快全線擴大,用政策創造更多贏的局面。
投資未來:打造香港為全球科創中心
作者:劉寧榮2024-10-22
香港必須果斷採取措施,強化其創新生態系統,吸引頂尖人才,鞏固自身作為區域科技與教育領導者的地位。
AI批改作文的新時代
作者:何劍輝2024-10-22
通過AI批改方法,我們可以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創造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寫作學習生態系統。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語言發展,也為未來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