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
作者:陳家偉2023-05-23
愛恩斯坦、梵高、貝多芬、李白、李小龍都是公認的天才,但其實也可視他們是瘋子。他們或是自閉或是情緒過度澎湃(Over excitability)或過動(hyper activity)等。
逢危須棄
作者:吳家豪2023-05-23
今以「教育創新:逢危須棄」為命題,籲家長、學生、教師共同思考。勿因既往之困難而望而生畏,當機立斷,放棄或調整相對而言次為重要之事,方能為創新騰出一片天地。
解讀夏寶龍對校長及新入職教師在京學習「好」背後的意念
作者:梁振威2023-05-22
筆者相信,以學習地點的環境氛圍和專題講座的內容,新入職老師對新時代中國特社會主義必定有所理解。以此,筆者對許夏主任的「好老師」的解讀是:老師須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質素和民族共同體的意識。
別讓沒時間成為藉口
作者:羅乃萱2023-05-20
一直相信,時間是逼出來的。如果我們重視婚姻,重視彼此的相處,明白這是要花時間甚至心思的,就在個人的時間表內定下一個時段,如星期一晚上,就是跟配偶約會的時間,並且告訴孩子︰今天晚上爸爸媽媽拍拖去。
張翔校長的大手筆
作者:文灼非2023-05-20
香港大學4月初舉辦了首屆校長論壇,由張翔校長親自主持,幾位講者都是今年獲頒授港大名譽博士的傑出科研權威,能夠同台分享當今科學界的熱門話題,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術盛會。
第三屆「腹有詩書」第二回合續賽 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及樂善堂梁銶琚學校晉級準決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20
第三屆「腹有詩書」第二回合比賽繼續於5月20日饒宗頤文化館演藝廳舉行。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及樂善堂梁銶琚學校晉級準決賽。
出風頭
作者:黃珍妮2023-05-20
在這個人吃人社會,也許真是需要虎媽,才能為社會帶大一位自小受訓求存取勝的成員。
香港學生閱讀能力 全球排名第二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9
香港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表現出強大的閱讀韌性,讓香港成為全球少數沒有受新冠大流行影響而退步的地區之一。
廣以的故事
作者:郭一鳴2023-05-19
今日時代已經不同,但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的家國情懷不變,李嘉誠先生以80多歲之齡親赴以色列,鼎力促成以色列理工學院落戶中國汕頭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大學管治與一流大學
作者:陳景祥2023-05-19
多少年來我們都相信,專家治校、院校自主、自由開放是本地高等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能因為一場政治風暴,就把香港高等教育賴以成功的支柱毁於一旦。
城大第五任校長梅彥昌教授就職 冀重新定義大學角色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9
梅彥昌教授在就職典禮中表示,希望讓城大能引領風潮、不隨波逐流,在未來世界中重新定義大學的角色。「凡此種種,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香港的年輕人和他們區內的夥伴帶來希望,一起實踐理想和創造更美好的社會。」
「心盲」了嗎?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心件」
作者:潘文慧2023-05-19
現今香港社會人才外流,要建立互信共勉的團隊,有賴領導者的決心及堅持。城大前校長郭位教授提出良好無私的「心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核心價值,亦是治療「心盲」的良藥。
略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陳玉燕2023-05-19
疫後復常正是協助學生重整生活,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最佳切入點。
攜手重建 疫後日常
作者:列家誠2023-05-18
可悲的是,並不是很多學校意識到回歸日常的倡議,還有更多可以做的。老師們應該覺醒,學校也應該覺醒,幫助學生們找到在疫情中失去的方向和道路。
勤有功,戲亦有益
作者:鄭家寶2023-05-18
近日學校開了一塊田,見到老師帶着孩子耕田的情況,烈日當空,淋漓大汗,叫筆者思考老師是憑什麼招聚這班孩子的?誰不知道耕田辛苦?耕田好玩嗎?
走出校園,建立同理心
作者:教育大同2023-05-17
學生不能單靠閱讀教科書認識社區生活,需要在教師帶領下游走自己的社區,見到本身就是自己鄰居的婆婆,見到社區設施不足,才能受到觸動,才能建立價值教育,培養同理心。
幼教啟導創明天
作者:温志倫2023-05-17
幼稚園就正是莘莘學子開始接受教育的起點,無論是贏在起跑線抑或終點見,幼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亦是孩子們人生中的第二任老師。作為幼教老師,除了傳承經驗外,也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成立100周年 李家超:向抗疫英雄致謝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6
今年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成立100周年誌慶,為隆重其事,內科學系於5月13日(周六)舉行百周年慶祝活動啟動禮。
大學怎麼辦?什麼可以辦?什麼不該辦?否則怎麼辦? 城大前任校長郭位教授分享《高等教育的心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6
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教授12/5最後一次以城大校長身分出席由灼見名家主辦的《高等教育的心盲:台灣、香港、大陸與全球大學的困境和危機》新書分享會,鼓勵年輕人跳出框框,勇於接受挑戰,以創新思維應對大環境變化。
校服是群育重要一環
作者:陳家偉2023-05-16
無論貴賤、種族、高矮、肥瘦、美醜等,穿上了校服,大家都是團體的一分子,可說是群性教育的重要元素。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6
郭位教授擔任城大校長期間訪談了全球30位著名高等學府和6位中學的校長。在這一集,郭位教授將從大學的社會職能、全球化、教研合一和政教分離這4個範疇,總結並分享他對高等教育的理念。
發展教育產業一箭雙雕
作者:曹啟樂2023-05-16
發展教育產業,設立中學生簽證制度,有計劃地引進境外學生,一方面可應對生源不足情況,提升中學及大學的學生素質;另一方面也能夠為本港社會人才不足提供解決方案。
理大與非政府機構合作創新有效介入服務 協助本港家庭面對逆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6
近年社會氣氛低迷,家庭關係及個人心理健康難免受到影響,甚至引發衝突。為此,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聯同四間社福機構自2020年起合作推行一項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抗疫有『家』計劃」,協助有需要家庭跨過難關。
未來教育,教育未來
作者:林泳施2023-05-15
未來AI技術只會不斷成長,面對這種狀況,我們的教育如果沒有認真看待,如此對未來生活舉足輕重的產物將會威脅到下一代的生活,以至生存空間,故優化課程,使其與時代接軌,才能有助學生與AI的時代接軌。
學校透過知識管理適應世界急速的轉變
作者:朱啟榮2023-05-15
學界如何運用知識管理的理念,讓學校更能適應世界急速的轉變,以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效能?
第三屆「腹有詩書」第二回合續賽 教大賽馬會小學、陸慶濤小學、聖彼得小學及呂明才小學晉級準決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3
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第二回合比賽於5月13日假饒宗頤文化館演藝廳繼續舉行,教大賽馬會小學、陸慶濤小學、聖彼得小學及呂明才小學晉級準決賽。
提升文藝素養 裝備兒童應對AI科技
作者:林桂光2023-05-13
隨着人工智能崛起,不少人正使用人工智能應用程式繪畫。這種預見逐漸常態化的藝術創意活動,除了語文、邏輯能力外,個人藝術修養和審美判斷更形重要。
一封感謝信
作者:黃珍妮2023-05-12
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明白,遇上失敗是十之八九常事,但輸了依然要懂得感激,懂得表達謝意,才是學會輸。
從「兩會」看國家發展:李慧琼議員與李子建教授對談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2
「毋懼挑戰,把握機遇」──李慧琼議員和李子建教授在「從『兩會』看國家發展」分享會中,以此番寄語作結,勉勵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