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中幼教學院新任校長李敬廉教授就任,將推動幼教創新與國際化。學院近年升格後發展迅速,推出碩士及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並正積極籌備資歷架構第七級的博士課程。而今年亦將開辦中文課程,滿足社會需求。此外,學院的多元文化及全球招聘策略吸引了眾多國際學生,相信新的獎學金計劃將進一步擴大學院的國際影響力。

過去三年、以聯招(JUPAS)申請最佳五科成績計算,平均每年首100名優異生有56%入讀中大。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教授表示:「取錄尖子愈多,中大肩上的社會責任愈大。因為一年級的尖子,畢業時若果還僅僅是停留在『尖子』層次、沒有巨大蛻變和躍進就弊了!」

江西科技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升學路徑、寒暑期遊學、交流互訪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人之初,性本善,要將子女以善良一面呼喊出來,劣根性盡量除去,一定要有耐性。「三歲定八十」就是說好壞在此一舉,養5歲以下小孩真極辛苦的事,付諸他人,自食其果。

及早開始認讀漢字對幼兒大有裨益,那應該如何開啟幼兒學習文字的旅程呢?哪一種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幼兒認讀文字呢?

「成就不能定義一個人,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持謙遜、堅守初心。」

今年的公開試快將開鑼,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4月1日打頭陣,lAL國際進階程度普通教育證書5月6日緊隨其後。2024年經聯招(JUPAS)獲派八大的學生創10年新低,香港中文大學仍錄得3,019名新生為八大之冠。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教授指中大一向重視平民教育及人文精神,為學生提供多元文化環境,除了不同背景的DSE生,也有取錄內地生及國際生。

科技日新月異,香港不能固步自封,落後於人。教師與其坐在課室講書,不如和學生一起走出課室,讓學生有不同的體驗機會,並啟發他們的創新意念。

善用AI將會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文章標題的「新視野未來教育」就是提倡辨識學生能力各異,能提供個性化的支持,鼓勵學生提問,並促進自主學習。

現正接受報名。歡迎全港小學教師、有意參加第五屆腹有詩書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師生、有興趣之家長及各界人士報名參加。

首先,根據考試科目和自身的強弱點,制定一份總體備考計劃,包括每周學習目標和每天任務。

陳頌瑛教授將接任香港演藝學院校長,她具備豐富的藝術成就、管理經驗和業界人脈,曾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及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

孫玉菡局長表示,許多青少年對職場缺乏認識,對前路迷惘,「我見到好多青少年懶懶閒、浮浮游游,其實底子不差……只等待有人叫醒他們。」他強調:「CDIA 就是那個喚醒青少年的人。」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強調,社會必須培養應變力和創新力,才能適應新時代需求。

同學努力付出才會有收穫,語文才會進步。訓練前,我也要求學生先查字典,了解詩歌每一句的意思,每一字的讀音。筆者替三至四位同學報名獨誦,選同一首誦材,彼此可以互相交流切磋,有經驗的參加者又可以和未曾參加的分享心得。

梁文鋒與張桂梅的故事,雖然發生在不同的領域,卻共同展現了堅持信念、突破限制、以人為本的精神。這些精神對香港教育界的教師與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或許,台灣地區與日本一樣,生活在國際政治與天災的不確定下,會衍生出更強的公民意識。反之,香港在相對穩定的狀態,港人的公民意識又如何可以進一步強化?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身為一位母親,我始終相信,家長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教資會轄下質保局肯定教大依循使命及策略發展計劃,報告表彰五項良好實踐,包括完善的質素保證機制、靈活課程調適、策略性數據運用、創新教學和優化的學習評核機制。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表示,教大將於4月公布新策略發展計劃。

IGCSE數學的評分重視解題過程,學生需要養成展示完整解題步驟的習慣,即使最終答案有誤,也可獲得部分分數。

我們的試卷由 IGCSE、IAL 和 HKDSE 的高分考生精心設計、編寫及評分,並由 G5 和常春藤名校的學者嚴格監督。每一道題目皆真實還原考試難度,極具挑戰性,助你精準備考,穩步提升!

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案》由4月開始,但學校的撥款9月開始計算,即是說,本財政年度撥款即使縮減或凍結,也由9月開始執行,這個時間空間,學界應該好好盤算。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新措施昨(26日)公布,未來三年(2025─2028)將對八所資助大學的常規撥款每年削減2%,共28億元,有媒體引述政府消息指,八大要在111億元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中,歸還40億元給政府。校長們均表示有責任與香港共渡時艱,聽聽他們怎麼說。

學校通過活動搭建了一個讓孩子可以表達愛心和同理心的平台,這些特質是幼兒從小就可以擁有的,但需要被發掘、展現和運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合作促成美事,對孩子的全人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SPY×FAMILY間諜家家酒》這個關係錯綜複雜的家庭,能對現今家庭帶來什麼的啟示呢?

年輕老師雖然經驗不足,但他們擁有創新的視角和無限潛能。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與信任,而不是僅僅因為他們年輕和經驗不足就否定他們的能力。

牛劍尋找的從來不是完美的學生,而是那些勇於提問、敢於思考、不懼挑戰的人。即使未成功錄取,在過程中所獲的思維成長與自我認知,毋疑將成為未來學術與人生道路上的寶貴基石。

IB課程涵蓋語言、數學、人文及科學,要求學生在多個領域取得平衡。鄒汶希認為,跨學科思維是成功的關鍵:「IB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你不僅要在單一學科表現出色,還要能夠融會貫通不同領域的知識。」

還記得小時候閱覽到絕大部分的書籍絕大部分都是從公共圖書館獲得,而且是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下看到一些有趣的書籍。

歷近80載的深厚積澱,香港珠海學院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新氣象,全面推動國際化能力建設,開展多通路、高層次且具實質意義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活動,為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未來人才貢獻力量。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指港大計劃在北都大學教育城的新校區將招收數以千計的學生,也會與國際夥伴聯手開辦雙邊課程,目標是培育多端的人才庫,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