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28:5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育

啟發設計智慧綠色城市新概念
作者:余遠騁2025-03-24
根據《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北都的發展將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到底我們未來的主人翁對這個地方有什麼想法?
《出師表》應對DSE 12篇文言文的學與考
作者:梁振威2025-03-21
文化的承傳與創新,不能離開它的根,根深才能葉茂,因而重讀文言經典的聲音掀起。教育局也順應時勢,在本港的中小學推出90多篇文言經典,建議學校推動學生誦讀。
THE公布2025大學國際化排名 香港獨踞世界四強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0
香港城市大學連續第二年蟬聯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榜首。
打破學科壁壘:小學數學建模的超學科融合
作者:吳家豪2025-03-20
小學數學建模教學應打破學科壁壘,結合科學、資訊等學科,讓學童以際問題運用數學,培養其綜合素養及創新能力。
未來教育的想像和實踐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9
教育向來承載着「為人帶來改變」的使命,而這種改變必須與時並進,因為世界在變,學生也在變。
學科教學更要教提高效率
作者:吳文軒2025-03-19
系統性的效率提升訓練,例如明智地使用能量、設定界限及防範完美主義,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更能助學生突破瓶頸。
跨域雙學位、文理兼修成趨勢 嚴志堅:港大國際化校園生活受歡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8
國際化校園是香港大學的亮點,2024年港大取錄逾4,200非本地生,為八大之冠。香港大學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教授指:「港大所有在讀的非本地生來自90多個國家及地區,逾70%教授來自海外。」文理兼修、跨域雙學位也是重要吸引力。
換了新校長……
作者:鄧兆鴻2025-03-18
校長的更替是原校晉升,還是空降的好?這不能一概定論,要從學校的發展需要來看。
理大、浸大及科大已提交設立第三間醫學院建議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7
三間早前表示有興趣開辦第三間醫學院的本地大學,已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從嚴父到夥伴:打造溫暖而堅實的父子情
作者:陳許華2025-03-17
父親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幸福感才是成長的基石。與其強迫孩子去追求理想的成就,不如關注孩子的興趣與情感需求,欣賞他所擁有的。
IGCSE物理全攻略:鍛造物理思維
作者:英智傑2025-03-14
掌握IGCSE物理的關鍵在於理解核心概念,而非死記硬背。善用資源、勤於實驗、系統複習、高效應試,並保持積極心態,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方能開啟科學思維之門,在考試中脫穎而出。
能夠善用AI 須經不同學習層次
作者:徐俊祥2025-03-14
初始引入AI的當下,重點應放在哪些學習環節?最重要是培養學生哪種能力?究竟AI會是輔助學習,還是代替學習?在此刻開創發展的階段,如何為學生在AI世代中追求真正的學問,的確值得我們審慎思量,做好定位。
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雄:以企業之力,傳文化薪火於童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4
第四屆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圓滿落幕,本社希望通過生動活潑的比賽形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境界。
王嘉毅會見教大代表團 期望深化教育合作 共建教育強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4
王嘉毅表示,教大近年來在香港與內地的教育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教師培養方面。黃友嘉感謝王嘉毅在兩會期間接見,並表示教大深知肩負的教育使命重大,將繼續在教育部指導下努力做好工作。
以善相摩──啟發與成長的觀課分享會
作者:陳月平2025-03-14
觀者與被觀課者之間,本着彼此尊重與理解,共同交流、彼此啟發,這種「以善相摩」的精神正是推動教學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第二學位課程4.9面試  趙偉仁:中大醫學院需要謙卑、做實事的尖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3
兩大醫學院3月初公布推出首個四年制醫科第二學位課程。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指四年制及六年制兩批醫學生將於9月同期開學。他說年輕醫科生會拿着平板上堂,用網上資訊挑戰老師,但這只是時代特色,只要他們夠謙卑、學會尊重生命,最終也會成為好醫生,不會被AI取代,反會見證AI令許多晚期癌症及絕症成為歷史。
2025年QS大學排名出爐 香港排名提升全球最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3
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發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居首,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第一,全球第八位。評比涵蓋55個學科,亞洲高校表現亮眼,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排名顯著提升,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電腦科學領域競爭激烈。
IGCSE化學全攻略:學習到考試
作者:英智傑2025-03-13
化學複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合理規劃和持續努力。通過定期複習、分層學習、以及充分利用過去試題,學生能夠逐步鞏固基礎,突破難點,並在考試中靈活應用知識。同時,錯題的整理與分析能幫助學生針對性地解決薄弱環節,使學習更加高效。
跨科研究 創新致用──訪問賽馬會與裘槎基金學人呂錫進
作者:鍾柏綸2025-03-13
呂錫進先後在香港與英國接受高等教育,讓他對兩地的學術環境有深刻體會。他意識到真正的學者,並非為了交功課而學習,而是為了探索未知而前進。
美好回憶在「明原」
作者:張灼祥2025-03-13
馮以浤老師精於棋藝,懂得博弈之道,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自然可以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馮老師:「知止致知,出自《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得即是達到目的,亦即是知道如何處理事情。」
如何評估學生的價值觀
作者:鄭家寶2025-03-13
要有效進行價值觀教育,不可以單單在課堂上說教。教師和家長的言行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學生會通過觀察和模仿,將這些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滿足內地人才子女入學的需要
作者:曹啟樂2025-03-12
新來港兒童大部分需要到學校叩門,插班就讀。政府適宜認真考慮,提供什麼誘因吸引津校取錄他們。深圳是最鄰近香港的內地城市,擴展港人子弟學校以增加學位,也可以紓緩新來港人才子女的就讀需求。
訓輔主任形象的重塑:從威懾管教到專業支援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1
訓輔主任扮演關鍵角色,需要與家長、學生溝通,制定個別化的支援計劃,並協調多方資源來幫助學生。這些努力往往是無聲的,但對學生的成長卻至關重要。
圍棋、棋品與人工智能的扣連
作者:李美嫦2025-03-11
AI的缺點,就是它不能自行建構品德教育價值觀,換句話說它的行為和思考模式,可以在完全不考慮道德價值下被植入和被動學習,一場AI下棋比試後便可探視它的危險性。
首所深圳港人子弟學校獲IB認證 冀打造大灣區港式國際教育標竿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0
普林雲海有純正港式教育特色,香港培正中學前校長葉賜添博士擔任總校長,擁有37年豐富的教育經驗;香港靈糧堂劉梅軒中學前創校校長潘慶輝出任學術校長,負責學術規劃及課程管理。
略談教師專業成長
作者:陳玉燕2025-03-10
有燈,就有人。感謝所有矢志傳燈的新進,縱然長路漫漫,但可以告訴你,這是一份值得委身的使命。
《哪吒》觀後感:混元珠對中西教育之道有什麼啟示?
作者:馮穎匡2025-03-07
我們就像站在數字世界的新紀元,教育者當如哪吒駕馭風火輪般,在傳統與創新間找到動態平衡。AI大模型啟示我們,真正的智慧從來不在非此即彼的對立中,而在於讓不同文明的特質,在數字洪流中共振旋轉。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的探討
作者:黃顯華2025-03-07
中國期望透過教育改革,增強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影響力。儘管《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目標雄心勃勃,該計劃仍需要克服一些挑戰。
在財赤陰霾下香港高校如何圖強
作者:文灼非2025-03-07
春節過後,各大院校都舉行新聞界春茗,管理層都出席與主編及記者見面,加強互相認識。每年筆者都盡量參加,掌握各大學的最新發展。在本港連年財赤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如何應對高等教育撥款被削減?
小學生看「白宮駁火」
作者:郭一鳴2025-03-07
小學生會透過網絡的視頻,了解國際新聞,但相較成人,他們更關注影片是否有趣。也許,網絡上這些充滿娛樂性的大人物的視頻和事件,將會成為小學生對國際新聞、國際政治的啟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