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四湖聚首一堂,師生們是目不暇給,晚風吹拂,讓沿途的文化建築,產生無邊界的想像。
人生的跑道這麼長,早了起跑會相差多遠?
練朗誦既不是難以登天,也不是簡單輕鬆。只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進行,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成果。
若我們願意虛心地多閱讀,則廣泛閱讀必引領我們走進一個繽紛璀燦的大千世界。
學校領導宜有道德勇氣,在規劃人手及學校發展時,宜兼及合約老師的發展前景。
假如依曹校長所言,合約制是一道有利無害的活水,不妨切身處地,學校的校長是以合約制,到底會如何是想呢?
無論富或貧,父母應當抽時間關心和陪伴子女成長,讓孩子的童年回憶中有父母的快樂片段。
香港回歸20年,這顆東方之珠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後,更覺光芒四射、熠熠生輝。
其實晚輩與曹校長的看法並無根本矛盾,曹校長思索現今資源下的空間、晚輩則思考編制進一步的擴展。
有人說合約制有害無利,能否舉一例,有學校拒絕撥款,不聘合約老師,堅持只用常額教師進行教學的?
陳太希望新府能夠發掘民間和商界的力量整合資源,為青少年和現今社會的人才需求重新部署。
教育下一代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亦要欣賞語言之美。
教師每年徬徨求職,不因能力卻因學校資源所限不獲續約、捨棄結交照顧的學生,成為教師永久的痛。
教師工會要廢除合約制,實際上會導致大學新畢業青年難以入行,教師工作量大增,校長難以自主酌情運用人手。
最近,喜見新一屆特區政府有意加強基礎教育的中國歷史元素,要求學校的相關課程以中國歷史為主軸。
從全港學校教育政策看,香港不是有近萬億的「結構性」財政盈餘嗎?
不少人認定入職助教,會是晉身教育事業的起步點。
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題新鮮出爐,從一個大學老師專業的角度,我想談談評分的標準。
教育為的是甚麼?要建造香港的教育夢想,最終應由誰人負責?
除非你是名校老師,不然要「得英才而教育之」,這必定一個難以「圓」的夢。
校園生活,一直想念。校歌的一句,要作濁世清流。
變革型領導人更有可能在艱難和變革時期出現,而交易型領導者較可能在太平盛世、有秩序的社會中出現。
本港在全球最不友善城市,在2015年排名亞洲第一,是否值得深入研究一下?
回歸20年,教育現場,前10年風風火火的倡議改革,後10年抗爭衝突多,往後10年如何走?
香港,面對全球各地湧來的挑戰,在2016-2017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競爭力因創意欠奉而繼續下跌…
常有校長對我說:「現在家長的思想很複雜,又想沒家課,又想成績好,讀書又豈有不勞而獲?」
教育被稱為良心事業,也應是善良人性的一個很好的示範區域。
「玉不琢,不成器」,天才也是要培育的。
趁新政府尚未上馬之際,這裏試從普通業界角度聊聊應景的隨感。
希望新增的資源和人手以恆常的方式發放,能夠多為學校提供編制內的教席,以穩定教師隊伍,改善教育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