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說「與國際接軌」,「軌」焉在?反而是通過其他社會的教育工作者的眼睛,可以認識我們自己的特點。如此,中國教育也許在悄悄地嘗試突破工業社會遺留下來的、不合時宜的教育形態。
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進程中,決策者需要採取更全面的視角,將教育投資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方能為香港甚至整個地區的未來帶來的長遠效益。
在今天許多國家教育已經難以成為政客的寵兒。近年來,已經很少聽到國外有什麼教育改革,甚至在教育理論方面也可以說是限於停滯。中國的教育穩步發展,而且在基層不斷有創新,還看周圍的華人社會,也還是朝氣勃勃。
「韌性為本 構築教育未來」為題的2024年一丹獎峰會,雲集教育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和慈善家探索各種創新方法培養抗逆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
2024年一丹獎表彰四位得獎者於普及優質教育方面的重要貢獻,以人口統計學及危境教育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2024全球人工智能論壇於11月30日舉行,由香港理工大學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合辦,主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論壇聚集近40位來自超過10個國家的學者,探討人工智能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及院校合作機會。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期望,本港大學能「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堅持大學國際化」、以及「堅持造福社會」。
本港獲選入名單的不乏知名學者,包括港大校長張翔、中大前校長沈祖堯、中大醫學院前院長陳家亮;在新冠抗疫時出任專家顧問團的許樹昌、袁國勇、孔繁毅及梁卓偉等人均榜上有名。
香港作為亞洲的國際金融和教育中心,其教育體系受到廣泛關注。隨着政府推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將這一概念進一步推展至中學教育的可行性引發了熱議。
面對馬來西亞華裔人口下降,學生的文化背景、家庭習俗、宗教信仰、歷史認知,都與華人學生很不一樣,很不容易。要先建立跨文化的同理心及跨文化量度,才能有多元的選擇。
在香港多間高等學府中,港大校長張翔近一年多來無疑是新聞性最高的一位,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他接受本社專訪,剖析如何善用百年老校的優勢,廣攬國際人才,令港大更上一層樓,也分享了任內遇到的機遇與挑戰。
段崇智校長是香港生物醫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體肌肉骨骼系統。2018年接替沈祖堯教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他如何帶領中大在創科及醫學方面不斷突破?如何令國際排名不斷上升?中大未來又有什麼新的發展計劃?
香港科技大學新近在廣州南沙落戶成功一所研究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創校校長倪明選教授是港科大原首席副校長,他接受本社專訪暢談創立港科大(廣州)的心路歷程,並分享獨樹一幟的教研模式。
在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領域享有盛譽的理大,面對創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如何在延續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如何吸引國際人才?未來在內地又有何部署?滕錦光校長接受本社專訪,暢談理大的發展戰略、創新舉措及未來藍圖。
香港城市大學近年來不斷擴展在內地的交流合作,先後成立了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及成都研究院。2024年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成立,執行校長魯春教授接受專訪暢談創立港城大(東莞)的心路歷程及辦學理念。
香港浸會大學屹立香港近70年,校方早前公布10年策略發展計劃,銳意成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研究型博雅大學。衞炳江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暢談浸大如何乘勢發展自己的優勢學科,積極發揮對社會和國家的作用。
秦泗釗教授為國際知名工程和數據科學專家,2023年出任以博雅教育聞名的嶺南大學校長,引發外界關注。他如何帶領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名校再創新局?面對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在號召國際人才上有無阻礙?
李子建教授2024年出任香港教育大學校長,他如何一路從中學教師到大學校長?又將如何帶領香港唯一以師範教育為本的香港教育大學,精益求精更上層樓?在推動教學創新方面有什麼成果?未來有什麼新的發展方向?
林群聲教授 2021 年出任香港都會大學校長,上任便積極推動應用研究與專業教育發展。他如何帶領都大順利轉型為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如何推動都大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科研創新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香港恒生大學(恒大)的歷史可追溯至 1980 年成立的恒生商學書院,如今的恒大與當年的恒商有何差別?面對其他私立大學的競爭有何優勢與劣勢?未來發展又如何?何順文校長接受專訪暢談其理念與未來擘劃。
對於能從心而行,不惜踏出舒適圈的幼教人員,筆者希望能多聆聽她們的心聲,互相扶持,讓大家的教學及照顧幼兒事業更多姿多彩。
今年10月9日舉辦的第二次十大校長論壇,主題為:「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是灼見名家傳媒慶祝10周年首場大型活動,期待10位校長分享真知灼見。
Clarence Chen的成功故事展現了他的勤奮努力、出眾才華和志在必得的恆心決心,而他對學業的執着追求、對夢想的全力以赴,也體現了潮汕人堅韌不拔的意志、拼搏吃苦的精神。
幼教從業員的內發動機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只能盡力創造有利同事達致事業成長的環境,並以鼓勵及理性分析的取向誘發同事的內在動機,最終希望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香港城市大學唐寧(Kevin Downing)教授和兩位國際專家合撰了《解構大學排名榜──從三大系統談起》一書,追溯高等教育排名系統興起的歷史,深入剖析它對高等教育及其管理系統的影響。
實踐芬蘭教育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師的熱誠、持續的研究與反思,以及有效的教師發展,而過程中要考慮到跨文化的差異及本地化的策略。
透過英國學校的示例,參加遊學團的準教師能思考如何應用當地優良的元素,融入香港的教學環境,更有助塑造教學理念,將來投入於價值觀教育。
被問到嶺南大學近日禁止學生活動以迎新營命名,符可瑩形容,「迎新」只是一種「概念」,恒大今年仍會沿用「迎新」的字眼,並稱每間大學情況不同,做法自然各有分別。
筆者對日本幼師的專業精神深感欣賞,並希望與她們攜手合作,提供不同的教育理念及更優良的教學配套,為日本的孩子提供更佳的學習環境。
澳洲政府從本年3月開始提高學生簽證及畢業生簽證的要求。這次的政策改變,筆者會理解成為一次提升員工效能及改善員工溝通的上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