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從大學改名反思大專教育
作者:黃冬柏2021-07-05
現時間間大學都想擠身成為名牌、研究型大學,是否罔顧香港整體利益?多了幾間大學,卻扼殺本來發展良好的理工學院、教育學院、遙距進修學院。
備受忽略的教育界選委會選舉
作者:曹啟樂2021-07-02
筆者衷心期望,那些在任職的學校表現出色的,在教育事務上作出貢獻的,並且長期有所付出的教育同工能夠當仁不讓,參與選舉,並且最終能夠當選!
專注本業銳意革新 創新創業引領香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01
香港城市大學過去幾年在郭位校長的銳意革新下進行了多項改革,今年更投入5億元推動大型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郭校長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暢談城大的創科計劃與未來發展。
踏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讓我反思一路而來接受的教育
作者:陳君洋2021-07-01
回顧3年在高盛,是我一生中非常寶貴的經驗,也令我這個從小到大接受港式教育的「香港仔」,上了難能寶貴的一課,從而反思我在教育制度裏的得着。
體認科研實證 遠矚高瞻以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30
郭位校長自2008年上任後即致力提升城大的教研水平,經過10年努力,城大在多項國際排名指標上均名列前茅。郭位校長日前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暢談城大的革新與未來計劃。
中大委任陳偉儀、陳德章、汪寧笙三位教授擔任副校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30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通過委任生物醫學學院生物醫藥科學講座教授陳偉儀教授續任大學副校長,同時委任瘤學系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教授及晨興書院院長汪寧笙教授出任副校長。
傅偉晉:長者都可以FIT
作者:張灼祥2021-06-30
房協「創科樂耆中樂齡科技設計比賽」金獎的得獎作品是供長者使用的戶外智能健身站。這是什麼都得用新科技的年代,做運動,也得與科技結合。
價值教育,最難處是身教
作者:何漢權2021-06-29
究竟教育信仰是什麼,應該怎樣落實,是憑施教者的教學良知良心,將自己一生所學並以立身處世價值,傾囊相授,受教者亦必要跟隨所學,如影隨形?
多思考,讓生命更美好──專訪張文輝博士
作者:黃智華2021-06-29
學習是人生的主要內容,它貫穿了人的一生。安智環球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張文輝博士認為,學習不是「年輕時」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
從臨安到九龍灣,宋皇臺的新境遇
作者:蔡國光2021-06-28
蒙元大軍窮追,朝臣護守端宗及其弟衛王趙昺南走,經福建泉州到廣東潮州、惠州、廣州,至官富場(九龍灣沿岸九龍城一帶),居留停駐約近一年。
反思人工智能的現代美術教育
作者:林桂光2021-06-26
美國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今年力推「狗狗幣」,本意是開玩笑,動機源於不滿太多科企濫發加密幣圈錢,只用了幾小時去製造出來,以批判科技濫權,也可以算是一種AI數碼作品。
東華學院擬開辦碩士博士課程 五年內申請升格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23
東華學院新任校長陳慧慈指出,社會長期以來對醫療人才需求殷切。
天宮號太空站
作者:鄧兆鴻2021-06-23
天宮號太空站是可使用10年的太空實驗室,將會為中國太空研究,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錢學森回國時,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第一任院長陳賡問他:「你看我們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答道:「有什麼不能的?」
課程設計和合作共贏的感受:以多個模型去分析組內的群體動力
作者:黃顯華2021-06-19
通過他們的提問和讚賞,他們懂得分工合作的好處,欣賞整班同學一起參與10個計劃,這種共學模式大大地擴展了他們的眼界和思考角度。
IVE學生在奕居酒店實習學懂細節取勝
作者:徐淑梅2021-06-15
IVE國際酒店管理及智能服務高級文憑學生羅俊傑,參加了「太古飛躍翱翔工作體驗計劃」, 去年9月起獲安排於奕居酒店實習。羅俊傑在實習期間蛻變成長,令他對未來投身酒店業有更大信心。
課程設計和合作共贏的感受:十組同學合力完成十個研習
作者:黃顯華2021-06-12
在疫情的限制之下,大學生們只能夠通過網上作報告。為了讓他們更投入於學習,我要求他們對其他組別的家課提出質疑或表示讚賞,如此有助改善各自報告的質素,並增強互動、反省自己。
衞炳江教授就任浸大第六任校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11
理大前副校長衞炳江教授於6月10日正式就任香港浸會大學第六任校長,他在典禮中表示,將積極探求科技與人文結合空間,其研究提供更多跨學科領域的課程,培養未來領袖應對世界劇變。
論躺平主義:無需解釋的基本假設
作者:程介明2021-06-11
社會沒有了向上流動的階梯,導致現實不符合我們的假設「人望高處」,可是我們會覺得是現實出了問題,而不會覺得是自己的假設出了問題。看不順眼,覺得是世風日下。但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冷氣技工 實驗成功
作者:段崇智2021-06-11
大學教育,正是要培養年青人的創造性思維,如何在看似障礙重重,沒有出路的時候,跳出框框,轉換新的角度思考。
東華學院新人事,新使命,新挑戰
作者:文灼非2021-06-09
東華書院新校長是土生土長的陳慧慈教授,陳校長擁有豐富的大專院校管理及行政經驗,在出任東華學院校長前,為澳洲紐卡素大學副校長(新加坡分校),期望帶領東華學院在5至10年內升格成為大學。
以中學生學能預示社會力量
作者:雷鼎鳴2021-06-04
香港中學生科學知識退步的現象,早已使大專教育界憂心不已,科學學科準備不夠,到大學裏會辛苦得多,而且香港的未來發展希望能含有高科技成分,學生理科退步,不符港人利益。
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分享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03
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將於6月17日舉辦課程分享會,讓有志成為全球商業精英的人士更全面了解中大EMBA課程。
5科學家膺邵逸夫獎3獎項 美教授突破性研究有助抗新冠病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2
邵逸夫獎基金會 6 月 1 日(周二)公布第18屆得獎名單,今年共有5位科學家獲生命科學與醫學、天文學、數學科學三個獎項,表彰他們在人體細胞蛋白、天體物理及幾何數學上的卓越貢獻。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熱愛醫學不怕吃苦 便適合讀醫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28
「喜歡讀醫的人就合適讀醫科,因為喜歡就不會怕辛苦,辛苦只是一些必經關口,你認為自己喜歡讀醫,那你就是合適的人選。」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說。
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肯定城大研究實力超卓
作者:編輯精選2021-05-28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發表「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評審結果,香港城市大學教研人員及研究項目在多個學科範疇備受肯定,名列前茅。
調查:逾七成人撐發展電競 鍾伯光籲政府資助青年投身電競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27
近年電競發展迅速,2018年成為亞運的示範項目,香港代表曾於該屆亞運的一項電競比賽奪得金牌。但調查顯示受訪的學生認為本港電競資源貧乏、發展前景不佳,政府亦缺乏發展政策,令他們難以全心全意投身電競行業。
人工智能科技 賦能藝術創作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5-22
近月一則「無實體數碼畫5.4億成交」的新聞,應該可算是全球AI藝術屢獲熱炒的代表,也反映AI藝術已漸現初型,美術老師應該多加關注和學習,為美術教育科普化做準備。
鄭慕智:世上無童話式成功 終身學習應對變遷
作者:編輯精選2021-05-12
香港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保險業監管局主席鄭慕智博士,5月5日出席恒大傳播學院《恒傳感言》訪談節目時指出,香港很多好的計劃都議而不決,導致社會發展停滯不前。
大學生放眼世界 應聚焦世界和平反對戰爭
作者:關品方2021-05-10
香港的大學生,急宜猛醒。今後10年,全球戰雲密布,在戰爭與和平之間,需要知所自處,知所抉擇。
理大宣布委任趙汝恒教授為副校長(研究及創新)
作者:編輯精選2021-05-07
香港理工大學周五(7/5)宣布委任現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及機械工程學講座教授趙汝恒教授為副校長(研究及創新),任期由2021年9月1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