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張翔提早續任港大校長 領導百年學府再創高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04
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指出,過去3年,在張翔校長具有遠見的領導下,香港大學在推進主要工作方面更上一層樓。我們有信心張教授會繼續發揮他強而有力的領導作用,成功地將大學提升至卓越水平。
梁美儀:全球化中的經典閱讀 跨文化與跨學科對話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02
我們希望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可以帶領我們在「幫助年輕人學會為自己發聲,並尊重別人的聲音」,以此培養「善於思考、有潛在創造力的世界公民」的目標上更進一步。
教資會頒發2021傑出教學獎 表揚大學優秀學者及團隊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30
為表揚資助大學優秀教學學者,教資會9月28日舉辦2021年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得獎者包括:香港大學官綺雲博士、香港科技大學Rhea Patricia Liem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學郭黎玉晶博士領導的團隊。
梁美儀教授:通識教育與教育理想的追求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25
今天香港社會上對通識教育有各種各樣不同看法以至誤解,張燦輝教授將他多年來從事通識教育建設的反思和心得結集成文,從教育理想的高度論證通識教育的意義,是十分適時的。
金耀基教授:大學通識教育的定性、定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23
赫欽士認為通識教育是「基礎概念的共同蓄積」,是為每所大學的本科生所必須有的。在張燦輝眼中,通識教育是大學造就「全人」為目標的實踐之道。
反修例涉案青年須重新融入社會
作者:宋恩榮2021-09-23
因反修例運動被捕入獄的年輕人,他們並非一般慣犯,且不少人過往行為良好,無犯罪紀錄,甚至當中很多人擁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和出色的才能,只因受當時大環境及社會媒體的影響而作出衝動行為。
中大舉辦系列活動 賀楊振寧百歲華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21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兩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2022年適逢楊振寧教授百歲華誕,香港中文大學特舉辦一系列活動以茲祝賀。
公開的秘密
作者:潘銘基2021-09-18
公開的秘密,用意本善,然而溝通方式本來不一,應該在什麼時候利用社群服務網絡的secrets功能,也是一種考驗。
公開的秘密
作者:潘銘基2021-09-18
公開的秘密,用意本善,然而溝通方式本來不一,應該在什麼時候利用社群服務網絡的secrets功能,也是一種考驗。
團結香港基金:大灣區學資歷互相認證,提升香港整體人才競爭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6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人才報告,指出香港正處於產業升級及人才發展的十字路口。革新教育制度,支持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持續增值, 才能構建學習型社會,支持知識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陶傑:全球年輕人不滿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6
香港許多名牌大學高材生,即使回流香港,投身經紀公關、兜售保險,又或自立門戶,利用網絡做KOL。大學所讀三年,與求職所需的知識技能不相配,全世界俱有此種求職亂象。
專訪港大校長張翔:突破思考限制框架,港深互補展翅高飛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5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接受秦玥專訪,續指港大的主要目標是要創造一種文化、一種氛圍、一種環境,怎麼樣令好的學者到港大來能做好的學問,靜下心來不被其他東西干擾,這一點講起來很容易、但不容易做到。
《施政報告》前瞻:速度與效率
作者:馮文正2021-09-15
香港龜速成立公務員學院,與內地主動向本港招攬公務員,可以說為本港的「人才爭奪」響起警鐘。
專訪港大校長張翔:避免「卡脖子」阻礙,善用港大優勢邁向國際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4
港大校長張翔認為,中國被「卡脖子」就是因為源頭創新還有差距。這主要在於基礎研究,而又和一個學校的沉澱是有很大關係的。「港大在這方面有很多年的優勢,我們也願意把這個優勢帶到大灣區。」
專訪港大校長張翔:用好「一校兩區」優勢,深圳校區標準甚至更高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3
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意向協定,將在南山區建立港大分校。張翔校長接受專訪時指出,希望兩個校區是同等的,大家在一起合作交流,學生的互換也是自然的,將香港大學的優質資源帶過來,希望做到「強強結合」。
「中國諾獎」公布 袁國勇、裴偉士獲生命科學獎 港大及醫學院高度評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13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港大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裴偉士(Professor Malik Peiris)因冠狀病毒(SARS-COV-1)相關研究獲頒「生命科學獎」。
澳洲名校「中國通」任中大協理副校長 助攻大灣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0
香港中文大學9月9日宣布聘任澳洲「中國通」金江先生(Mr. Laurie Pearcey)為協理副校長(校外聯繫及推廣),任期三年,預計9月中到任。精通中文的他,將協助中大在大灣區的發展作出貢獻。
現今社會,我們需要怎樣的媒體素養?
作者:曾家洛2021-09-0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6年有關媒體與應對極端主義的報告中指出,媒體的不恰當運用和傳訊,會成為極端主義乃至恐怖主義的催化劑;反之,若媒體得以正確地使用,便可為對話、相互尊重和理解帶來助益。
致恒大新生家書:期望建立互信互助富人文關懷的校園社群
作者:何順文2021-09-09
我鼓勵您們保持開放的態度,欣賞不同的想法和意見。遇到問題與爭議時,從跨學科與不同持份者的角度思考,找出平衡同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我亦希望同學能夠多關心身邊人,建立一個互信互助富人文關懷的校園社群。
浸大衞炳江校長開學寄語:現在是新希望的歷史時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8
香港浸會大學周二(9月7日)舉行開學禮,衞炳江校長在典禮上向逾2000名新生致辭,他以「力量」為題寄語學生保持靈活變通、開放態度和同理心,來面對世界重重困難與需要協助的人。
中大黃君恒、浸大陳浩源東京殘奧為港爭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6
中大校友黃君恒和浸大校友陳浩源是今屆東京殘奧港隊代表,分別為本港勇奪一面銀牌及銅牌,受到母校校長祝賀,指出他們的頑強鬥志令人欽佩。
致中大新生的話
作者:段崇智2021-09-06
中大為學生提供的教育,並不限於專業知識及實用技能,希望同學在畢業的時候,已經為應對現實世界中的挑戰作好準備,具備所需的軟實力,成為負責任的本地及世界公民,過充實而豐盛的生活。
百年香港大學學生會往何處去?
作者:文灼非2021-09-06
港大最近因爲一批不成熟的學生代表犯了嚴重錯誤而不承認學生會的地位,變成校外組織,終結過百年的夥伴關係,是否過於草率?一間排名世界前列的百年學府失去了學生自治的機制,將來會培養出怎樣的人才?
泰晤士最新大學排名 北大清華並列第16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3
中國內地的北大和清華在2022年THE世界大學排名中並列第16名,這是首次有兩所中國大學進入前20名,也是亞洲國家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
呂汝漢:重新命名  教育初心未變 都大仝人  昂首邁步向前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01
香港公開大學今日(9月1日)正式易名為香港都會大學。雖然大學已重新命名,但教育初心並沒有改變,9月並將開設新的公開進修學院,集中資源統籌和支援所有遙距課程,為修讀的同學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城大校長郭位教授:大學、社會、政府都有問題 香港高等教育怎麼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30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的郭位教授在2021年7月17日應灼見名家邀請出任講者,特別藉由他最新出版的著作”Soulware”(《心件》)為引,以「高等教育怎麼辦」為題,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專題演講。
後疫情時代,應如何培養人才? 理大:啟迪創新習作培育學生創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29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透過嶄新「啟迪創新習作」模式培育學生創意與能力。早前,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分享此嶄新教學模式在過去三年已如何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果,並計劃進一步在本港中學持續推廣。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二:實境模擬技術之應用
作者:林桂光2021-08-28
所有數碼創建內容,都和影像設計和視覺藝術展現效果的安排有關,所以這幾類實境模擬技術,對各類藝術形式,特別是「視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表現,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郭位校長:城大早提倡健康一體化的重要性 香港高校可為大灣區建立優良制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26
城大是首家設立獸醫課程的香港大學。郭位校長認為,新冠疫情體現健康一體化的重要性,可助大灣區建立優良制度。一起聽聽郭校長的分析。
中大盧煜明獲頒皇家獎章 200年來首位華人得主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24
盧煜明教授是今屆英國「皇家獎章」的生物學得主,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以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和多種遺傳病的革命性成就,並為其他類型的液體活檢奠下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