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港大研究發現:Omicron複製能力和致病性低於其他變種病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4
香港大學研究發現,Omicron 變種病毒的病毒複製能力和致病性較其他新冠病毒變種低。研究負責人袁國勇教授表示,希望Omicron 繼續遵循這一進化軌跡,成為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理大滕錦光校長看香港創科產業的前景
作者:文灼非2022-01-17
香港理工大學的校訓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 創校以來創科碩果累累,相信在香港的新時代會有更好的發揮。
理大研發全新防毒3D打印物料 10分鐘殺滅逾九成新冠病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4
香港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可殺滅表面病毒和細菌的三維打印物料。物料的主要成分為樹脂,加入陽離子化合物等抗病毒成份,可以破壞病毒結構,效能可保持3年。
港大規劃Tech Landmark 獲贈1.5億設數據科研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06
港大早前規劃耗資25億港元,在主校園發展總面積逾4.5萬平方米的Tech Landmark建築群,預計於2024年落成。當中將設立10所研究院,包括獲捐贈成立的同心基金數據科學研究院。
讓年輕人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答案
作者:陳君洋2022-01-06
社會要更珍惜我們的年輕人,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並創造更多空間讓年輕人發揮,這就是真正的與青年同行。
2022年 千家萬戶
作者:何漢權2022-01-04
在學校教育體系內,要擺脫形式主義,於國史、國學(中華文化)、國情、國安及國語(普通話),要一步一腳印,因材設教。
何漢權校長x黃晶榕校長:國家教育政策促進大灣區人才交流 香港教師北上發展空間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04
大灣區辦學會否影響香港收生?今集《冷思熱話》請來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校長以及香港創知中學的黃晶榕校長分享,香港教師如何配合國家教育政策,一展所長。
數碼智商和素養
作者:麥嘉晉2021-12-30
近年世界各地尤其是先進地區對整體「數碼智商」的發展愈見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及推動數碼智商的認知和應有素養,冀新一代能夠運用知識技能,並輔以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使用不同媒體。
何漢權校長x黃晶榕校長:香港中學生赴內地升學有什麼好處?中國大學有什麼吸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4
香港與內地關係日益緊密,前往大灣區的中學生愈來愈多。今集《冷思熱話》有資深教育工作者何漢權校長與黃晶榕校長對談,探討中國大學有什麼過人之處,比本地升學又有什麼不同?
利用物聯網科技 辦公室變綠田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2
香港城市大學HK Tech 300創業計劃中,使用微控制器構建物聯網(IoT)垂直園藝系統──「物聯垂直園藝系統」,已獲機電工程署採納,正進行實地試驗,是另一令人矚目的創科項目。
城大初創團隊「冰凍微針」無痛治糖尿 冀兩年內人體測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1
城大HK Tech 300創業計劃,12月19日頒發第三輪種子基金。其中,專門研發創新的微針科技的華港龍生物科技首創「冰凍微針」,受到許多關注,有望成為中國生物科技界的先鋒。
段崇智教授成香港首位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會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1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於構思、 開發及研究功能性組織替代方法的工作,及現在將其臨床轉化,奠下了重要基礎,貢獻甚豐,獲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會士(TERMIS)選為2021年會士(FTERM)。
青出於藍
作者:何漢權2021-12-21
三位青史家得獎者,言簡意賅,娓娓道來,青燈習史,果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學與教博覽匯聚兩岸人才 詰問未來學校的創新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9
受疫情與人工智能洗禮下的教育界,老師如何掌握科技的知識與運用?混合式學習會否成為未來學校的常態?學生如何才能擁有21世紀需要的創新思維、品德與心靈健康?學與教博覽今年的展覽趨勢或可見一斑。
王沛詩接替李國章 2022年1月1日起擔任港大校委會主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7
林鄭月娥女士正式委任王沛詩自2022年1月1日起,接替完成6年任期的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教授,成為新任校務委員會(校委會)主席。
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成立 攜手推動創科人才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6
由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澳門大學共同創立的「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周四(12月16日)成立,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對於能夠參與創立聯盟感到十分榮幸,他希望三地院校今後多作交流,攜手推動科研發展。
何順文 X 陳志軒對談:年輕人如何把握學習機會?
年輕人的生涯規劃離不開教育界,無論選擇什麼類型的專業,總須由學習開始,所以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第12集請來兩位教育界專家分享工作上難忘的經歷,以及學生在大學生涯中最需要發展的能力。
港大研究團隊與政府及疫苗商合作 加速研發Omicron疫苗及治療方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4
港大研究團隊12月13日宣布,已將分離出的病毒株分別送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兩間疫苗生產商──科興生物與國藥集團,進行研究和開發針對 Omicron 的疫苗之用。
港大化學學者任詠華獲選2021年能源研究先驅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13
港大化學學者任詠華獲選《能源與燃料》期刊2021年「能源研究先驅」,表揚她在太陽能及光能轉化領域,尤其是研發可用於有機發光材料/器件,或太陽能轉化的新型激發態的卓越成就。
嶺大頒授榮譽博士予陳德霖、張艾嘉、Deane Neubauer、鍾南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9
嶺南大學12月9日舉行「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陳德霖、張艾嘉、Deane Neubauer、鍾南山,表彰他們在其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及造福社會的重要貢獻。
港大、理大學者獲頒「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21」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9
香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和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教授何健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梁敬池博士榮獲「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21」。
社創教育之創業八步曲
作者:紀治興2021-12-09
在香港這個「後物質社會」,年輕人重視自我實現和自我表達,亦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及空間,所以部分年輕人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僱人士,學歷較高又有一定的財務資本及社會資本的,甚至希望成為創業家。
公德與社會發展
作者:鄧兆鴻2021-12-09
古人好獨善其身,但今天的社會,是靠社會上每個人所盡的每一分力,才能順利發展。一個人若不肯為社會的發展盡力,他便是社會的寄生蟲。
香港國際化
作者:陳文鴻2021-12-08
在美國策動的顏色革命失敗之後,香港的大學教育應真正地好好推行通識教育,而不是禁制中國化。
國家隊奧運健兒到訪理大 理大致力推動運動科研及支援運動員學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6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國家體育總局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辦的「東京2020奧運會內地奧運健兒與市民有約」交流會,12月5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
理解躺平主義的背後
作者:梁天卓2021-12-01
要「對症下藥,同心協力加強價值觀教育,扶持學生建立正向思維」的前提,就是要知道年輕人「躺平主義」出現背後的真正原因。否則,到時所謂的價值觀教育可能亦會適得其反。
恒大感謝袁天凡伉儷捐款 命名袁炳濤校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6
金融界名人袁天凡伉儷早前以家族信託基金名義,向香港恒生大學捐贈了一筆款項。恒大為感謝他們的慷慨捐贈,特意以袁天凡之父之名,將恒大南校園命名為「袁炳濤校園」。
理大慶祝85周年校慶 林大輝:培養人才「路遙知馬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5
香港理工大學今年慶祝85周年校慶,周四舉行(25日)啟動禮。林大輝致辭時,感謝特首林鄭月娥支持理工大學研究自資教育用途的紅磡灣校舍,改作學術及研究發展,以及支持理大擴建何文田校舍。
李國章年底約滿港大 傳王沛詩接任校委會主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5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任期至本年12月31日,有消息指李國章將會卸任,由現任校委、監警會主席王沛詩接任,明年1月1日生效。
中大醫學院3教授膺「2020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 盧煜明連續5年獲殊榮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24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趙慧君及陳君賜三位教授因其專利項目「分析血漿內DNA甲基化進行胎兒及癌症無創檢測技術」,同獲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選為「2020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