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中國經濟染上了長新冠
作者:譚新強2023-08-22
傳統GDP計算的三頭馬車: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全部都嚴重減速。其實GDP還有第四匹馬,就是政府開支,但很多地方政府已經負債纍纍,自身難保,剩下來或有能力轉圜的只有負債率超低的中央政府。
人行僅降1年期LPR 市場憂減息刺激經濟作用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1
人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表示,減息可能會侵蝕家庭財富收入,且風險規避情緒升溫,加快預防性儲蓄,因而導致當前的消費下降,負面作用大於刺激消費的正面作用。
陳茂波:客運量料明年全面恢復 航空業外勞料10月抵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1
機管局預計,本港機場的客運量會於今年年底恢復至疫情前約八成,並於明年全面恢復。總的來說,本港航空復甦的進展符合預期。
併購型的大企業該由誰掌舵?
作者:艾雲豪2023-08-21
最合適做公司一把手的,是由熟識收購合併、對投資項目有高敏感度的併購專家;反而,由紅褲子出身、在企業內由低做起的産品專家、天才程式員、營銷能手、財會掌櫃等,不一定最能勝任今日着重外延拓展的企業新常態。
誰先爆
作者:陳文鴻2023-08-21
從國際形勢而言,最大的威脅是美國的債務泡沫、金融危機。是中國崩潰還是美國危機首先爆發呢?可拭目以待。
Feel 100% 百分百──擔保
作者:徐家健2023-08-18
即使有政府百分百擔保,每項貸款其實亦須由有限公司主要股東或合夥公司合夥人提供個人擔保,因此對貸款人來說壞帳並非毫無成本。
傳中國恒大申請在美破產保護 債務重組可行性受關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8
中國房地產行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成。儘管中央對內房對產業釋出政策善意,包括不提「房住不炒」等字眼,以及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內營房企,但仍未能掃除陰霾。
中國的有效政企合作模式
作者:謝祖墀2023-08-17
合肥透過產業投資的概念來布局新能源產業,形成了「以投帶引」的招商引資新模式,並通過政府的主動性、高效性、創新性和協同性,以及產業的發展水準和潛力,實現了更加快速的發展。
盲目樂觀的印度崛起派40年不衰
作者:張建雄2023-08-17
2023年,中國人均GDP 11560美元,印度人均GDP 2085美元,兩者相差了5.5倍,但「印度崛起派」仍然大吹法螺。不錯印度以人口是增長快於中國,大家都14億人了,只是互相超越而已。
金磚會議舉行在即 人民幣匯價將何去何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6
金磚國家創立之初,是考慮到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對新興國家不利。正如奧尼爾所稱,無論(美聯儲)為了美國的利益決定做什麼,新興經濟體都受到這種周期性、且永無止境的扭曲,美元霸權窒礙它們發展模式。
親海駅的訂價顯示市場的力量
作者:施永青2023-08-16
長實於油塘的新盤——親海駅,以低於市場預期的售價發售,一次過推出626個單位,也為市場全數吸納,銷情十分理想。
低價賣樓是預售未來貨尾
作者:湯文亮2023-08-16
長實低價賣樓,是否對後市有影響? 筆者認為當然有影響,不過是正面影響。
施永青:內房寒冬,高槓桿高流轉方式難為繼,民企違約恐蔓延國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5
碧桂園內債停牌事件持續發酵,它會否成為恆大2.0?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指今年首7個月全國房地產無論在開發投資、住宅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均呈跌勢,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擔心,民企惡化會蔓延到國企。
捕鯨業是西方最早創投基金
作者:張宗永2023-08-15
理論上,商業捕鯨在1990年代開始被禁,但挪威、冰島和日本以科學研究為理由,仍然進行捕鯨活動。今天,全球每年捕鯨數大約在2000條左右。
香港欲成國際家族辦公室樞紐 和發展藝術品市場有什麼關係?
作者:李大齊2023-08-15
只有在市場進行買賣,才能夠體現藝術品真實價值,而一個繁榮的藝術品市場可以積聚財富。隨着科技發展,藝術品金融化、數碼化漸成趨勢,筆者建議港府完善藝術品買賣市場,也要提供其他專業配套。
沈聯濤:如果「衰退」不可避免,全球經濟該怎麼辦?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3-08-15
中國政府要有心理準備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是非常漫長,它需要做好本分,就是在本國營造人民幣國際化條件,而國際化與否不是中國說了算,而是如何讓國際市場接受。
官商專家減AI失控風險
作者:車品覺2023-08-14
考慮到技術發展的快速步伐,以及對AI可能破壞經濟並增加社會風險,美國商業領袖們已經表示需要對AI發展提供指導。
陳茂波:搞活搞旺夜市 保持復甦動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14
短期內我們還要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更好鞏固復甦中的各個經濟環節,保持復甦動力。中長遠而言,我們要繼續為香港發展增添動能。
Alpha以外的超額回報
作者:艾雲豪2023-08-14
諾貝爾經濟學人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早前來港,現借此分享教授早前為一本關於9位知名對沖基金的著作所寫的後記(Afterword)。
碧桂園11境內債停牌 內房債風暴愈刮愈烈 理財產品會成為下一個雷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4
隨着內房債務問題影響不斷擴散,不少內地信託公司旗下與內房相關的理財產品頻傳爆雷。若中融信託爆雷事件屬實,有可能成為中共建政以來金融涉險最大爆雷案。
食肆生意反彈還是生意慘淡?
作者:曾國平2023-08-13
今年5、6月人在香港,沒有太多機會出外食飯,根據有限而片面的觀察,訂位的確比疫情前容易。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過去幾個月新聞所描述的一片歡欣。翻查傳媒引述數據,是這些報道其實有兩個值得商榷之處。
惠譽降美國信貸評級 反映了什麼?
作者:陳鳳翔2023-08-11
美國的舉債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經濟增長的GDP也缺乏力度,政府長期巨額財政赤字,貿易赤字同樣巨額,政府並沒有解決能力!通脹壓力下又不停加息,利叠利債務負擔更重,最後如何還款?
惠譽降美國信貸評級 反映了什麼?
作者:陳鳳翔2023-08-11
美國的舉債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經濟增長的GDP也缺乏力度,政府長期巨額財政赤字,貿易赤字同樣巨額,政府並沒有解決能力!通脹壓力下又不停加息,利叠利債務負擔更重,最後如何還款?
陳文鴻教授:中國經濟上如何不步日本衰落後塵? 政治上不向美國霸權屈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1
由於近期內地經濟增長不如理想,國內外開始說中國正在日本化,且問題可能比日本更嚴重,到底是否這樣?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的分析。內容原刊於作者在《東方日報》專欄。
中國如何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作者:謝祖墀2023-08-10
中國改革開放後所經歷的有成功,亦有不成功,但總的來說,中國取得的進步是比較多和顯著的。而且因為它內在的「試驗、學習、調整」的規律,它亦形成了一種自己修復的能力。
投資印度有多好
作者:張建雄2023-08-10
美國顧問公司最近報告,印度要到2075年才全成為世界老二,老大是中國,那是53年後的事!莫迪大仙恐怕看不到了!
內房「模範生」碧桂園美元債違約 會掀新一輪內房債務危機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9
今年初曾被監管機構選為模範民企的碧桂園,踏入7月負面消息不斷,先是配股集資計劃觸礁,又預告中期業績虧損,和7月銷售大跌等壞消息,最新的是兩筆美元債未能在到期日付息,可能掀起新一輪的內房債務違約風暴。
ESG是商機還是負擔?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8-09
ESG得分高的企業普遍跑贏同業,這個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明顯,說明重視ESG的企業能賺更多的錢,也足證ESG絕對是一個商機。
劉遵義:創造更多需求 今年中國經濟可達6%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3-08-09
中國是一個有順差的經濟體,勞動力過剩,生產能力也過剩。政府要做的,就是要扭轉人們的預期,增強他們的信心。
內地要救樓市 可參考「孫九招」
作者:施永青2023-08-09
「孫九招」雖已是20年前的舊招,仍有值得參考之處。這些招數,愈早推出愈好,否則市場受到的傷害會愈來愈多,屆時再出招,可能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