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求變者:梁啟超崇尚出版自由
「人群之進化,莫要於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在辛亥革命之前,梁啓超積極在報刊撰文,為此大聲疾呼多年。有論者指他雖是這場革命的旁觀者,新生的民國卻尊其為元勳。
香港圖書出版那些年
作者:鄭明仁2019-11-15
上周末筆者在中央圖書館開壇回憶香港圖書出版業的美好日子,用投影機放大了香港幾家經典舊書店照片,時光馬上倒流半個世紀。
昔日海邊貨倉 今天藝術家園
作者:編輯精選2019-11-15
油街的老貨倉是一棟紅磚西式建築,其工藝美術建築風格,已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加以保護,它見證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現在不少中青年藝術家,在此作為畫展或現代藝術展,創意十分新穎。
實地考察一:五四運動與蔡元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12
「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之實地考察一「五四運動與蔡元培」現正接受報名。
愛書人的斷、捨、離
作者:鄭明仁2019-11-10
斷、捨、離每一個過程都是痛苦的掙扎,然而,我相信過後便是海闊天空、輕鬆自在、無憂無慮。願與天下愛書人共勉。
科大衛:歷史學者不走出書齋 不能了解中國社會
作者:編輯精選2019-11-10
我非常相信研究中國社會史需要結合田野的觀察與文獻的解讀。我相信不走出書齋的歷史學者(借用賀喜的一句話)不能了解中國社會。
移風易俗 西門豹的智慧
作者:楊興安2019-11-09
政治問題,需要政治辦法解決,西門豹何其高明?
重溫陳寅恪對科學院的答覆: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今年10月7日是中國著名史學家陳寅恪逝世50周年,重溫他當年對中國科學院邀請出任中科院歷史所二所所長的答覆,體會他獨立自由的思想精神。
蒙面的維多利亞女皇 尖鋭反映當前香港 Masked Queen Victoria Poignantly Echoes Current Hong Kong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19-11-08
澳門藝術家霍凱盛開辦個展「來者扎記」。名為「2047.40」特出藝術品展示了蒙面的維多利亞女皇,是對香港當前局勢的尖鋭反映。
青年學子論五四:魯迅鐵屋中吶喊 顧維鈞大時代弄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08
魯迅很早接觸孔孟,但他自言孔孟對他的影響很小,彷彿是主張「反抗大傳統,靠攏小傳統」。魯迅反對的是官方意識形態之下的大傳統,轉而尋找一個相對的小傳統,並繼承這個傳統,這從他自小所受的教育已見端倪。
年輕學子論五四 兼容並包是宗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07
一個有底蘊的文化,不會排斥外來文化,而是善於融合外來文化,使自己的國力得以提升。在21世紀的今天,對於中國文化,我們不應只停留在背誦的層面,而是要深入了解,從而反思有沒有需要改進,或者保留的地方。
范永聰談五四:陳獨秀革命思想不停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06
作為五四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陳獨秀最精彩的是五四運動前夕思想形成的過程,這是一個多元包容、由舊入新的歷程,是最浪漫、最值得回味的過程。
報紙的「三及第」
作者:鄭明仁2019-11-02
香港早年報紙的「三及第」書寫文體,這種文體混合了文言文、白話文及粵語,別具一格。
認識攝影 欣賞攝影
作者:編輯精選2019-11-01
面對全球人類普及的技術,對傳統攝影美學觀念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今天,人們在形形色色的觀念中,從人類普遍的審美觀念重新解釋攝影美學的概念,意圖最終回歸到傳統美學的基點上。
「內地採訪70年」展覽
作者:鄭明仁2019-10-26
香港新聞博覽館剛開始了一個名為《內地採訪70年》的專題展覽,讓行內行外的人重溫70年來香港記者到內地採訪的難忘片段,從中也可回望70年來新中國的發展。
蘇聯的哼哈二將──白俄羅斯與烏克蘭
作者:黃珍妮2019-10-26
2013-14的政治運動之後,給烏克蘭的教訓是:和接壤邊境的大國吵架,甚至內戰,是不自量力,只會拖垮經濟。
從內戰想起香港內亂
作者:黃珍妮2019-10-18
我講關於內戰的問題,大家都會聯想起今時今日香港的撕裂情況近乎內戰。同學群組都要分開黃藍兩邊,在Facebook的朋友紛紛以黃藍線割蓆,令人痛心。這種情況和波斯尼亞、盧旺達的情況,不枉多讓,極為相似。
為什麼有香港人懷念英殖時期?
作者:林準祥2019-10-14
九十後出生的香港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港英政府管治下的香港生活,只感受到香港自八九十年代後興旺的經濟和繁榮的景象,便直覺地懷念港英年代的日子。
在香港搶救國寶
作者:鄭明仁2019-10-13
老人家說,以前香港通街都係寶。昔日上環嚤囉街和荷李活道雲集了很多古董店,充斥大量真假國寶,有些國寶真的價值不菲,吸引了國家級的文物專家經常在附近一帶尋寶。
香港模仿烏克蘭革命 將會一事無成
作者:黃珍妮2019-10-12
如果香港的民運分子,整天說希望像烏克蘭一樣,希望他們看多些新聞,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才說出這樣無知的期望!
與宗教、文化、歷史同行——夏其龍神父專訪
作者:馮珍今2019-10-10
無論是說起拉丁文教學,還是文化考察活動,夏神父婉婉道來,娓娓動聽;聽他細述沙爾德的教堂、毛里裘斯的故事,也教人心往神馳……我們談了三個小時,我不像在訪問,倒像聽了一堂課,經歷了一段文化之旅。
科大衛:「孝」有助傳統商業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10
在中國,「私」是壞的事情,為了賺錢給自己是不對的。朱熹想到了,賺錢給自己就是不對的,而為祖宗賺到錢,這是光宗耀祖的,沒有不對的。
因為鴉片戰爭戰敗,所以改變香港的命運?
作者:林準祥2019-10-09
香港命運的改變,若說是因為鴉片戰爭戰敗,被割讓給英國作為殖民地而開始,那是將因果關係弄錯。香港的重要性,全是因為鴉片貿易禁運,引致中、印、歐航線的中轉站出現改變。
風暴中的理性
作者:管仲連2019-10-08
「水清石自見,心平世事明」,愈是烽煙四起,愈要維持客觀冷靜,方能看透形勢,分清敵友,把持原則,明辨是非。
Thomas Cook香港光輝日子
作者:鄭明仁2019-10-07
世界旅遊業鼻祖Thomas Cook因為經營困難導致破產,退出歷史舞台,令人欷歔。
藝術家尋找文獻 重塑女皇銅像歷史
作者:鄭明仁2019-09-27
香港藝術家李繼忠用另類手法把維多利亞公園女皇銅像的歷史還原。
邊境城市圖片展 呈現絲綢之路風光
作者:編輯精選2019-09-27
9月25日至10月2日假香港荔枝角饒宗頤文化館舉辦「一帶一路與大國外交七十年」主題系列活動。透過高峰論壇和圖片展等,展示中國邊境風光。
從九一八事變88周年想起香港亂局
作者:孫慧玲2019-09-24
九一八事變後,激進學生上街示威,要求立即「對日宣戰」。今天香港學生所做的打砸欺凌侮辱一切,就像當年昏了頭的學運的翻版!大家都瘋狂了,但88年前的學生是愛國抗外侮,今天香港人卻是瘋癲國呀!
饒宗頤先生的香港史研究略論
作者:編輯精選2019-09-22
我們相信透過探索饒先生香港史研究的歷史學思想、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特點,我們仍然可以從小中見大,一窺饒宗頤先生的學術的深奧內涵。
文革造反派五大領袖之一 聶元梓蓋棺未論定
作者:鄭明仁2019-09-21
當年文化大革命造反派五大領袖之中,以聶元梓最出名。2017年她在香港出版了40多萬字的自傳《我在文革漩渦中──聶元梓回憶錄》,引起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