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為港商做開路先鋒的貿發局
作者:梁觀誠2022-08-30
1990年12月19日,香港的鄧蓮如勛爵與上海副市長黃菊,共同為闊別百年的上海證券交易所重開、揭牌。這是劃時代的創舉。筆者非常有幸有份參與這件事情。
盧兆興著作獲澳門基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9
本社專欄作家盧兆興教授的英文著作Casino Capitalism,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China’s Macau,獲第六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一等獎。
用晦而明──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為亡者發聲的深情堅持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9
法醫人類學家是悲哀的職業,因為戰爭與災難,從未止息。但愛,可以跟死亡一樣強:在最深的黑暗中,是他們守護亡靈和人類,以沉靜眼眸,凝視空洞的頭顱,解讀出被遮掩遺忘的訊息。
哥拉巴園悲歌
作者:項明生2022-08-27
哥拉巴園景色宜人,地理位置優越,可以俯瞰整個長崎港。而這間木屋的起源,竟是源自一對蘇格蘭父子。
網上信息量泛濫,怎樣避免被洗腦?
作者:關品方2022-08-26
由於網絡技術發達,搜索引擎熟悉讀者偏好,相關資訊自動彈出,良莠不齊。依靠手機取得資訊,久而久之已成黏性習慣,於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紅黃藍綠,亦復如是。怎樣避免被無辜洗腦?
見證上海的涅槃重生
作者:梁觀誠2022-08-26
上海人需要朱鎔基,朱鎔基需要上海人,兩者相得益彰,這是人和。上海人精明慎密,文化底蘊高,管理水平好,可是,要闖、要衝,要開拓新天地,就需要湘人的打拼魄力,朱鎔基正好擔當這樣的角色。
寫香港史的洋學者
作者:鄭明仁2022-08-26
研究香港歷史,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的學術年刊是必不可少的參考書,年刊作者不乏香港史權威,特別是一些洋學者,他們的研究報告,令人大開眼界。
漫談旗袍與中華文化
作者:廖書蘭2022-08-25
旗袍已經成為服裝的經典,已經超越潮流,這麼多年來常遇到一些女孩子問我,哪裏可以做旗袍?我看見旗袍的生命力!也看見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香港青年企業家禤駿遠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3
禤駿遠自幼負笈海外,但對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戀戀不捨,並醉心研究書法。他撰寫的兩本書籍在今年書展推出,備受陸港兩地重視。
讀《道德經》得啟示 知足心態抗誘惑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3
老子的《道德經》重新確立人的價值和意義,令人突破資本主義的束縛,從而安心立命。它對現代人有何啟示?
滬港經濟交流在上海
作者:梁觀誠2022-08-23
1990年6月,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出訪香港,推銷浦東大開發。那個時候,我就被朱市長的風采吸引。
丁新豹教授:清末民初革命先驅與香港名人 鄭士良、王煜初、許地山、李樹芬的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2
此實地考察為「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 (2021-2023 學年)中學活動,本計劃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
醫道鏡詮:論盡香港道醫、中醫及中藥文化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0
本書對香港中醫藥發展,以及道醫的概念與在香港的傳承發展,均有詳細交代,一書三冊對從事中醫中藥業者,可說是一部案頭書。此書對關心香港醫道發展的讀者來說,尤具閱讀價值。
地名風水
作者:蔣匡文2022-08-20
某地方的最原始命名,也可以反映某地方的風水吉凶,當然,以地名判風水並不是最可靠,地名大概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無關的一般名字,第二類則是反映其風水吉凶。
褒貶藺相如──司馬遷的兩翼書寫
作者:許志榮2022-08-20
自從〈廉頗藺相如列傳〉成為公開試考核的經典篇章,坊間關於藺相如的人物形象已有大體的分析。不過原文的字裏行間和脈絡呼應之處,仍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細節,可作為褒貶藺相如的參考。
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0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合辦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誠摯邀請觀眾一起重遊千年萬里以外的盛世敦煌,穿越時空,再續情緣。
一位葉問詠春傳人
作者:陳家偉2022-08-19
梁錦棠拜葉問弟子梁相為師,到1969年便得師父認可下開始業餘私人授徒,2010年成立詠春梁錦棠國術中心。梁師傅説詠春功夫很重視武德,習武為強身健體,在必要時出手止武!
衛奕信:英國人眼中的香港前途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9
張家偉通過多年努力,寫成迄今關於英國內閣大臣及高級官員、香港官員及英國駐華大使館關於香港問題的內部討論的最詳盡紀錄。當時各方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讀者可自行判斷當年不同政策選項及最終採納的政策。
金庸小說至罕版本
作者:鄭明仁2022-08-19
馬來西亞朋友最近在大馬替我覓得一套最舊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那就是《神鵰俠侶》普及本,全書111冊,除了有幾冊的封面比較殘舊之外,其餘百多冊的品相接近完美。
在香港貿發局駐上海的日子
作者:梁觀誠2022-08-19
上世紀八十年代,港英政府在中國內地沒有設任何官方的常駐機構,只有貿發局北京和上海辦事處,目的是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合作。當時,香港貿發局在國內的地位頗高,比較吃重,儼如「香港的商務參贊」。
打醬油 不簡單
作者:譚嘉明2022-08-19
中國的飲食傳統文化,無論南北菜式,大都要用上豉油調味,豉油能令簡單的食材變成美味可見一斑。
亦師亦友 氣味相投──周兆祥訪談記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7
周兆祥憶述,青年時人生目標是做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作家,這想法與《兒童報》、何紫很有關係,是他們鼓勵了周氏:「原來我寫的東西是有人刊登的,令我受到肯定,漸漸我就想做作家。」
禤駿遠新書說好中國故事 英文作品讓世界明白中國
作者:林沛理2022-08-16
在今日香港,出書不容易,出一本香港作者寫的分析中國文化的英文書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不得不佩服香港商務印書館的膽識,以及對說好中國故事的承擔。
香港人在大陸
作者:梁觀誠2022-08-16
出差去內地,等於飄萍於四海。要紮根於大陸,必須要常駐在某地,最好就是北京與上海。北京是政治中心,做大買賣,離不開北京。上海是商業與金融,生活比較方便,人文氣色濃厚,與香港比較接近,香港人宜居的地方。
飛鏢遊戲與中國文化
作者:陳家偉2022-08-16
在香港,打桌球和擲飛鏢都屬不討好的活動,一般人都敬而遠之。不過,擲飛鏢的要求也接近射箭,後者卻受到社會認同,無論奧運或冬奧都是比賽項目,也是中國傳統以來非常重視的技藝。
一城兩制與傳統文化保育
作者:廖書蘭2022-08-15
現今的許多新市鎮,失去了文化底蘊的特色,個個都大同小異。而我們視之珍貴的,不僅僅是土地,更加是土地上留存下來,近千年氏族形成的文化結構。
讚美與融入──18世紀後的荒野觀念和造園理念
作者:施林海2022-08-14
在時代思潮的影響下,歐洲人的自然觀發生改變,荒野成為了人們欣賞的對象。但是能夠將自然美學引入園林設計的,當屬英國。英國的自然造園理念別樹一幟,顛覆了歐陸傳統,為世界園林風格作出重要貢獻。
走在肯辛頓公園的荒草地上──西方文化中的荒野
作者:施林海2022-08-13
為何在英式人工園林裏,有一個如斯的荒野空間?又為什麼其中又有廢墟景致呢?荒野和廢墟成了英式園林的一部分,與歐洲大陸注重規則和對稱,及以建築為主,園林為次的園林設計相當不同(如凡爾賽宮),值得深入探討。
鄭宏泰出版洋人家族研究系列 家族企業研究又一力作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3
鄭博士集中探討長期以來被華人家族企業視為學習楷模的洋資洋行,及其背後的家族。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不但可看到家族傳承與企業興衰的互動,也可窺見商業力量如何左右政局,影響着現代中國與世界的發展。
追尋上海記憶
作者:梁觀誠2022-08-12
上海牌轎車實際上是學德國奔士50年代的老model,所以,我的德國同事來上海,特別有懷舊感。尤其是總行來的老領導,他們說在上海可以找回他們的青春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