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there is only one voice singing, to make this music, life is relatively simple .
謝稚柳為學嚴謹,是一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幅畫的名家。
惲壽平酌論古今,參之造化以為損益,創製了中國花鳥畫技法上的「沒骨法」,開一代畫風之先河。
因為《13點》,李惠珍成了「香港少女漫畫掌門人」。她筆下的13點是個富家小姐,衣裙總是換個不停。李惠珍添上幾筆,13點便有一套新裝。「女孩就是要穿漂亮的衣服,每次為她換上新造型,我也很滿足。」
Maurice的雜文,有着律師的機智,條理分明,是他對社會現況觀察入微,說起話來,一針見血。
中國傳統崑曲這麼美好的東西,更是非物資文化遺產,為何學校不教呢?崑曲結合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中國藝術,可以拿作傳統文化啟蒙課程。
阮兆輝認為藝術有不同的派系,大家要包容,但千萬不要將基本的東西連根拔起──這就是他的「微願」!
國家一級導演、中國舞蹈藝術突出貢獻舞蹈家丁偉,一直嘗試將少數民族的傳說故事,改編為舞劇,他擅長將傳奇人物置於日常生活中,在舞台上呈現他們的喜樂與悲苦。
要一代又一代承傳下去,要活在年輕人之中,不只是演出,還要欣賞,確是難,年青人當然更容易被入侵性的西方普及文化影響。
現為敦煌研究院特別研究員的李美賢老師,談及自己從入門而成為敦煌專家的經歷,全繫於一個「緣」字。
這5年來,《稻禾》全球演出百餘場,受到熱烈好評,《紐約時報》以半版篇幅刊登雲門舞者在池上稻田的演出,造成轟動。
李察工餘好寫歌詞,如日方中時,一年112首,先後共寫了超過千首,好一個非凡的紀錄,伴着一代的香港人成長。
全球水墨畫大展──教育篇於10月24日至11月19日期間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廳全館免費展出。展覽薈萃200幅由全球徴集得來的大師級水墨畫作。
「電影有金像獎,時代曲也有頒獎禮,但這個如此深厚的藝術,為何沒有頒獎呢?為何沒有獎勵給他們?」那時郭銘祥想到此,便與香港粵劇商會主席杜韋秀明、粵劇導師黃綺雯、研究粵劇的蔡啟光等人討論如何成立頒獎禮。
從來料加工的學堂歌,到促成原創性的中國現代歌曲的誕生──配搭新詩/古典詩詞/自由體歌詞的調性旋律/和聲/鋼琴伴奏/共鳴發聲/五線譜/簡譜記譜。現代歌曲之誕生催生了社會資訊的引介、傳播和普及。
佛教言因果善惡,日本藝術家平山郁夫的經歷,讓這位天才畫家常以佛學為主題,更讓他日後在有生之年,要不停往返敦煌西域之地,鍾情之深,貢獻之大,難以筆墨。
今天(11月6日)起,全球水墨畫大展──教育篇將展出第二期以「人物」、「動物」及「現代」為題的水墨作品,讓公眾能飽覽不同風格的佳作。
生於數碼世紀的年輕一族,愛好以數碼影像表達自我,而擁有千年歷史的中國水墨藝術,如何傳承至下一代,的確是一個重要議題。
全球水墨畫大展──教育篇於10月24日舉行開幕典禮,邀得多位水墨大師,以及政府官員,聯同主辦機構代表擔任主禮嘉賓,並率先欣賞過百幅全球優秀水墨佳作,為大展揭開序幕。
江啟明:「我主張理性和感情並行,左右腦都要用到,左右腦都要平衡。我的理念是繪畫要數據化,這不是科學家說的數據,是將感性加入理性。」
中國人,靈魂深處都有一份親情、一份鄉情。無論身處何方, 無論人生喜悲,對親人、對家鄉總有無限牽腸掛念。
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作為展覽策展人,一般人視之為職業,館長卻視之為事業「這不是一般工作,而是不計較,講心、講理想,做好之後,有一份滿足感」。
展覽的目的就要將藝術作品介紹出去,讓大眾了解、欣賞。藝術家透過慧眼,將紛紜世事,加以組織、沉殿、昇華,創作成藝術品。策展人就是要將作品「拆解」,用深入淺出的手法、立體的角度去展現作品的特色。
年輕一輩總認為水墨畫是過時、落伍,事實上當代水墨畫家不單把現代元素加入水墨藝術,科技更為水墨藝術帶來變革,早有《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令平面畫作變得立體有趣,可見科技與傳統水墨的碰撞值得期待!
那一個晚上,當然不是來吃免費晚餐,但我們所付出的晚餐費,是物超所值了。
黃安源是二胡名家,下周日的音樂會卻跟本地中樂業餘團體青協合作,演奏起來會不會分別很大、磨合需時?
2018年11月9日是豐子愷誕辰120周年,豐子愷最疼惜的么孫,豐羽覺得有責任為爺爺做點事,弘揚豐子愷的藝術,是他一直以來的想法,於是決定在香港舉辦豐子愷作品展。
在中樂表現力方面,黃安源認為二胡的聲音獨特,曲目發展跟得上,製琴的傳統工藝亦得到承傳,樂曲和樂器的發展均有利中樂繼續發揚光大。
《禪意日常──馬星原水墨畫展》將於9月23日下午2時,於澳洲悉尼南天寺海會堂開幕,展出30多幅馬星原近期精心畫作。
香港早年在粵劇方面比廣州原本保留更多例戲,更有破例立新的膽色,採用小提琴作頭架是薛覺先的實驗。這份mix and match的膽識和創意,是地道香港人素常出現的改革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