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09:28:0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文灼非

現任灼見名家傳媒社長及行政總裁。曾在《信報》服務超過20年,先後出任日報政治評論版編輯、助理總編輯、《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政治與行政)。1994年獲獎學金赴美國佛羅里達洲The 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修讀傳媒管理課程。2000年同時獲選為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學人(Nieman Fellow)及史丹福大學奈特新聞學人(Knight Fellow),當年決定赴史丹福遊學一年。2011-12年獲花旗獎學金入讀清華大學EMBA媒體班。

2007-2016年擔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兼校董。2006-2010年任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會長。曾任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副主席。其他公職包括: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副主席、嶺南大學中文系顧問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發展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恒生大學企業傳訊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書展顧問委員會成員、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推廣及公眾參與小組委員會委員等。作品有《香江百人志》、《名家論中國》、《中國采風》、《香港情懷》、《採訪心影錄》、《同學@香港》等。2016年獲頒香港大學名譽大學院士。2019年12月獲香港恒生大學頒發君子企業家獎。

《明月》金禧,浸大甲子
作者:文灼非2016-11-01
《明月》是文化重鎮,網羅了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學者、專家擔任顧問與作者,中港台同類刊物無出其右。
在港大校委會9年的深刻體會
作者:文灼非2016-09-30
我參加了校委會後,自知身份敏感,一直都嚴格遵從保密原則,做到滴水不漏,因為我的嫌疑最大,所以自己服務的報社幾乎拿不到校委會絲毫新聞。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四十不惑
作者:文灼非2016-09-22
同學會慶祝40周年的慶典在大學四家新書院宿舍的禮堂舉行,讓會員有機會重回母校。當日出席的嘉賓有不少耳熟能詳的名字:楊紫芝教授、梁錦松、葉劉淑儀、麥齊光、馮可強、朱裕倫、程翔以及歷任會長、幹事等,甚至從上海飛來的同學會獎學金得主朱穎律師。大家不停地翻看同學會40周年的新書,尋找一個個當年風華正茂的熟悉面孔,細味一段段珍貴的歷史片段,久久不願離去。
陳家廚坊傳承「食經」
作者:文灼非2016-09-13
「我們做了1,200道菜,最後選出超過650道,按每個省的菜系條理分明的寫出來。過程中我們得益不少,能盡力以自己的知識為中國做一點事情,是我們的榮幸。」
專訪新華集團蔡冠深:商場不離父子兵
作者:文灼非2016-08-16
新華集團的成功是典型的香港精神,蔡冠深總結了幾個關鍵元素,第一是要艱苦奮鬥,香港有不少同樣的故事;第二是香港人擅於與時俱進,適應能力強,能時刻注意到香港、中國以至世界的變化,融入世界大潮;第三是創意創新能力很強,「這些就是香港的獅子山精神!」
香港自資高等院校的困局與出路
作者:文灼非2016-08-09
陳坤耀教授過去執掌嶺南大學十多年,把一所老牌學院成功轉型為小而精的博雅大學,在政府資助的八家大學中獨樹一幟,這次他出山拯救頻臨倒閉的明德學院,是很合適的人選;李焯芬在港大創辦佛學研究碩士學程,大受歡迎,向隅者眾。他在珠海開辦同樣的課程,邀請早年執掌港大佛學研究中心、現寶蓮寺方丈淨因法師主持,成為珠海的第三個碩士課程,估計很有號召力。
記張五常教授八十大壽學術會議
作者:文灼非2016-03-28
歲月易得,轉眼張教授便慶祝八十大壽……其中一位講者、來自香港考試局的楊志光談香港高考三十年見經濟解釋對學子的啟發,可以反應張教授在八十年代至今對香港師生影響力,至今未衰。
有情有義的好上司——永遠懷念曹sir
作者:文灼非2016-03-04
曹sir,感謝你20多年來的指導與鼓勵,永遠懷念你!
舉辦香港十大校長教育論壇的緣起
作者:文灼非2014-12-14
從1990年加入傳媒至今,25年來我最關注的議題始終是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