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44: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本社編輯部

奧巴馬、史丹福支持哈佛拒遏反猶太 國安部指可能失去招國際學生資格 特朗普取消免稅 凍結23億補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7
美方凍結哈佛大學22.6億美元補助及6000萬美元合約,因其拒絕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等要求。國土安全部警告哈佛大學,若未能於月底交出外籍學生的非法及暴力活動紀錄,將失去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哈佛堅決維護學術自由,獲奧巴馬及其他大學支持。此舉或影響美國創新產業及全球競爭力。
關品方:關稅戰中方強硬反制 中美脫鈎斷鏈為何勢在必行? 北京如何打造剔除美國的國際經貿互惠體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7
關稅戰中方強硬反制,中美脫鈎斷鏈為何勢在必行? 北京如何打造剔除美國的國際經貿互惠體系?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趙靈敏:世界兩大航道對中國有什麼戰略價值? 中美如果開戰 巴拿馬運河與港口如何靠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7
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中國指望修一條泰國運河規避馬六甲困境,或者通過掌握港口的運營權來保證關鍵運河通行的安全,根本不現實。
美對華貨品關稅或增至245% 謝祖墀:中美經濟難脫鈎 貿易戰亦難持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6
謝祖墀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在不少製造領域都躋身世界前列,特朗普很難利用一、兩招便削弱中國在全球產業的角色,加上特朗普性格急進,推動政策時未有深思熟慮,所以他預期今輪貿易戰很難持續下去,可能數周或數月後便獲得解決。
趙雨樂博士:特朗普侵奪格陵蘭、巴拿馬 如何構建大美國安全秩序? 怎樣部署打擊伊朗、北韓 恢復美元強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6
為何美國軍事擴張是玩火自焚?特朗普圖謀格陵蘭、巴拿馬,是構建大美國安全秩序重要一環?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陳文鴻教授:北京外交政策被動 如何對付不按牌理的特朗普? 美國怎樣利用越南壓迫中國就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6
特朗普對中國的反制以加關稅至125%回擊,同時給其他國家暫停對等關稅90天,期間只加徵10%關稅。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指出,此舉暴露出美國關稅戰針對的主要是中國。中國可對等反擊,其他國家卻不能,例如越南。聽聽他的分析。
美針對半導體及藥物展國安調查 又考慮暫豁免汽車關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5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考慮短暫豁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關稅,讓廠商有更多時間轉移生產線到美國,並回應指自己是非常有彈性的人。
譚新強:美國經濟陷入三大極限困境 令特朗普焦頭爛額? 中國幫助其他國家減少倚賴美國是關稅戰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5
譚新強認為,中國最重要的是爭取機會,改善與EU、澳洲、印度、韓國和日本關係,防止被反孤立。美國雖暫時停火,但已對世界貿易製造巨大傷害,其他國家未必全部懾服於她的淫威。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邵志堯博士:中國拋售美債 會否影響香港樓市前景? 周大福為銀行發安慰函 對新世界融資有多大幫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5
中國拋售美債會否影響香港樓市前景? 周大福為銀行發安慰函,對新世界融資有多大幫助?一起聽聽資深投資專家邵志堯博士的分析。
習近平訪東盟三國 展貿易外交抗衡特朗普關稅大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4
習近平期待以這次訪問為契機,同越南領導就中越兩黨兩國關係的全局性、戰略性、方向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共同擘畫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藍圖。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講座教授兼顧問張炳良認為未來區域板塊多邊式貿易合作將取代全球一體化。美國的超級穩定已變得不可靠,但這不必然等於全面去美元化,因為美國仍是綜合國力至強的經濟體。香港尤須思考再出發的方向及策略,因為一向靠歐美貿易、物流中轉,以及與西方保持緊密聯繫的金融中心定位,包括港元與美元掛鈎,這些為本港取得全球樞紐地位,亦為國家所珍惜。
汪揚8月轉任港大副校長 掌大學拓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4
港大校長張翔今早(14日)電郵港大教職員及校友,公布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及數學學者汪揚教授於8月1日履新,將出任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於3月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分享科研理念,並認為AI和跨學科不僅是研究、也是大學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全民閱讀調查 趨碎片化及關注AI應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4
今年的香港全民閱讀調查顯示,2025年紙本書年均閱讀量中位數從2022年的8本銳減至5本,僅61%市民維持紙本閱讀習慣。
關焯照博士:關稅戰觸發全球股債暴跌 為金融危機埋下伏線? 為何特朗普關稅政策有頭威無尾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4
美國打關稅戰,觸發全球股債暴跌,是否為金融危機埋下伏線? 為何特朗普關稅政策有頭威無尾陣?一起聽聽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博士的分析。
盧兆興教授:特朗普關稅戰終結全球化 自毀世界經濟領導地位? 去美元化進程加快 自由東亞新秩序對中國有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3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或許標誌着全球化的終結,全球化現在被針鋒相對的討價還價政治所取代,從中國和加拿大對關稅政策的反擊顯而易見。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如何打造市值6千億美元科技帝國? 靠什麼企業核心價值領導晶片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3
灼見書香,目的是希望為大家推介些有益身心,共同開拓廣闊知識視野的好書,並提升閱讀樂趣。今次介紹的一本書,是《張忠謀自傳》全集,作者是張忠謀。
關品方:中國欲民族復興 為何必須加強海洋安全? 巴拿馬港口如何出售 李嘉誠才能名垂青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3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巴拿馬港口出售央企國企,李嘉誠才能名垂青史。至於中國民族復興,為何必須加強海洋安全?聽聽他怎說?
易學家侯天同:乙巳年辰月60年一遇 4月暗藏什麼玄機?有哪三個幸運號碼可以增加運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3
今年4月為乙巳年辰月,60年一遇,暗藏什麼玄機?有哪三個幸運號碼可以增加運氣?一起聽聽易學家侯天同的分析。
黃錦輝教授:特朗普排斥新移民 再工業化注定失敗? 為討好選民得罪全世界 累死美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3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推出諸多新政,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他排斥新移民,再工業化注定失敗。他是否為討好選民而得罪了全世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貿易戰升級:中方對等回應 對美進口貨加徵至125%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1
趙雨樂博士表示,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關稅戰成功,他有機會從各貿易夥伴國挖回6至7萬億美元,起碼可以減低36萬億美元總債務的六分之一,所以為了減債滅赤,必須出此下策。
趙雨樂博士:特朗普用關稅狠招打壓中國 為何無法得逞? 新政策怎樣重創美跨國企業 甚至引起內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1
美國總統特朗普借關稅戰排擠中國,為何不能得逞?蘋果、特斯拉元氣大傷,關稅為何重創美跨國企業?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分析。
邵志堯博士:小米汽車現死亡事故 自動駕駛前途堪虞?長和港口交易有否涉市場壟斷 認真你就錯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1
小米汽車現死亡事故 自動駕駛前途堪虞?長和港口交易有否涉市場壟斷,認真你就錯了?聽聽資深投資專家邵志堯博士的分析。
閻連科新書講座 談當代文學困境與可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1
閻連科教授於香港科技大學舉行新書發布會,探討中國當代文學困境。他認為作家應追求文學真實而非複製經驗真實,並指出AI雖帶來挑戰,但無法取代具文學情懷的創作者。他鼓勵年輕作家撰寫時代面貌,推動文學發展。
債市風暴迫特朗普暫緩全球對等關稅 唯中國貨照徵125%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0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特朗普未深思熟慮,而且推進關稅政策時氣燄高漲,令加拿大心生不忿,冷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亦令歐洲心寒,現在市場發展已非如他所預期,儘管股市暴跌未必令他放在心上,但債市出事便非同小可。
麥萃才教授:美國關稅戰為什麼對中國有利? 特朗普自製經濟大衰退 真正目的何在? 財經專家深度剖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0
美國向全球發起關稅戰,中國即時回擊,誰會笑到最後?特朗普自製經濟大衰退,真正目的何在?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教授分析。
天生我才必有用 六名香港年輕人怎樣透過工作體驗計劃 探索潛能 闖出一片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0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成立10周年,2014年推出的「Y-WE 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扶育基層青少年至今10年,一起聽聽六名年輕參加者對職場體驗有什麼感想。
陳鳳翔博士:特朗普愚蠢自製關稅核彈 如何深陷多國圍剿困境? 中國極速打擊要害 對美國造成哪三大致命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0
陳鳯翔博士認為,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解放日」,只是痴人說夢,不僅未能振興製造業,結果僅是一顆自製關稅核彈的「孤芳自享」。不從根本源頭提升美國製造業的弱項,受苦的是自己人民。
「2025香港閱讀+」探訪書中之美 體驗閱讀新方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0
「2025香港閱讀+」於4月至6月舉行,旨在探索書籍之美,感受閱讀的樂趣及價值。同時,結合科技與跨地域合作,提供多元閱讀體驗。
中美貿易戰2.0升級 麥萃才:中國與其他地區或能建立更緊密商貿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9
麥萃才教授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關稅上開天殺價,但他沒預算能全數收到關稅收入,只希望極度施壓其貿易夥伴,冀從單對單的談判過程取得好處,但始料不及的是中方強硬的回應,對美以牙還牙。
盧兆興教授:賴清德「17條」觸動中方紅線 美國如何介入台海緊張局勢? 特朗普關稅戰將促進中日韓改善貿易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9
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以「17條」掀兩岸認知戰,未來台海局勢會否升溫?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能否促進中、日、韓貿易關係?一起聽聽政治學者盧兆興教授的分析。
陳龔偉瑩:世界政經科技變化迅速 怎樣加劇年輕人恐懼迷惘? 工作體驗計劃如何改變青少年人生軌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9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CDIA)3月1日舉辦十周年紀念論壇,多位學者、商界領袖、慈善界人士、政府代表出席探討培育青少年的新方向,CDIA主席陳龔偉瑩呼籲大家攜手支援青少年生涯規劃,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