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同行──品德教育

即使是接受良好道德教育的兒童,也會有表現未如理想的時候。當這種情況出現時,父母須要讓孩子從小學習面對後果。

教育就是讓每個人的潛能得以發揮,並幫助每個人都均衡地發展德智體群美五育,以促進社會整體和諧及進步。在香港這個自由開放與多元文化交融的大城市之中,品德教育對提升個人及社群的素質,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

品德教育從何開始?從何說起?想到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數句精語:「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童年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日常的生活就是品德教育的開始……

家庭就是道德的搖籃,因此我們一直都重視家庭教育的功能。究竟家庭可以透過什麼方法或途徑培育孩子的品德?筆者嘗試整理多年來曾經應用過的方法,望能促進交流,互得裨益。

一、積極建立兒童道德觀

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始,其中可以通過圖書、電視、電影等渠道建立。

從兒童幼小開始一起看圖書。我們不是隨意取出一本圖書與孩子閱讀。例如我們可以先選擇一些有明確「對錯」之分的書籍,透過在閱讀的過程中,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正因這是一些「對錯」分明的故事書籍,因此透過討論以激發孩子思考,讓他們易於表達意見及立場,從而建立他們對道德分享的文化。此時,父母可以從旁可加以鼓勵,並積極認同孩子的道德分析,建立親子間的交流文化。在這過程中,讓孩子學習表達,並從中獲得肯定。另一方法可以是為孩子選擇所看的電影和電視節目。早前在國外進行了一項有關兒童觀看電視節目的研究,研究發現當兒童收看較具道德元素的節目時,會比收看含有暴力或攻擊性內容節目的兒童更懂得分享和尊重。因此,在現今香港社會中,或許我們難以將重點放在阻止或減少孩子收看電視或電影節目的時間,但是我們是可以控制孩子收看節目的種類。

二、多參與體育活動

群育是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團隊合作的重要。孩子的特徵就是活力充沛。因此體育活動就是一個良機。孩子與別人在過程中的合作與洽商,就是發展他們解決困難及建立人際關係能力的時機,當他們能掌握有關技巧後,他們可從而孕育出正確的價值觀。

 三、把握節日好時機

節日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孩子學習表達感恩之情。家長可以藉着新年、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及聖誕節等不同的節日,讓孩子學習表達感恩與尊重。給他們分享物質與非物質(如祝福語)的機會。當然,在表達心意的環節中,家長也勿忙可以是當中的一份子,一同分享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四、明白他們開始發展獨立思考

隨着孩子成長,他們會開始出現獨立思考,其實這正就是他們成長的好開始。家長在此時有可能會遇到權威上的挑戰。因此,家長必須以冷靜的態度回應他們。家長勿以為他們是對着幹,或要挑戰家長的道德底線。請記着,我們不是要孩子認同我們,而是要孩子在經過他們思考後,找到正確的價值取向。

五、聽聽他們的聲音

與孩子一起的另一個重要秘訣就是聆聽。家長可以嘗試以開放式的提問與子女溝通,幫助他們表達對事或人的想法與感受。當孩子能與父母經常自在地暢談,他們在遇到道德兩難時,也會較容易放膽向父母尋求幫助,從而處理他們原本未能自行解決的困難。

總結

最後,即使是接受良好道德教育的兒童,也會有表現未如理想的時候。當這種情況出現時,父母須要讓孩子從小學習面對後果。父母在無條件的愛中,也要賞罰分明。讓孩子能夠接納自己的不足,以及能夠接受別人不接納自己的情況。當孩子成長之時,他們才能以正向價值觀和正確態度,來迎接未來的風與浪。

翁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