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貿區博弈 港不應置身事外

當中國簽署的 FTA 愈來愈多的時候,香港其中一個隱憂,就是中國出口商面對別國關稅,有機會可能比香港更低。因為,由於香港本身已經是自由貿易港,貨品進出不受限制亦不徵關稅,故此,其他國家一直不熱衷和香港進行 FTA 談判;筆者期望香港在這方面會有繼續高速的發展,否則,香港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中樞的地位,可能會受影響。
中國近年馬不停蹄地與多國商談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11月更連續與南韓及澳洲簽訂了兩份 FTA,令 FTA 數目增至14個,其中發達經濟體佔了6個,仍處談判階段的國家還有日本、挪威及中東地區國家,中國積極進行 FTA 商談,既為出口,實際亦為促進本國經濟轉型,鼓勵內消,同時,也希望藉此提高在國際經濟的參與度,並意圖透過推動建立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及亞太自由貿易區間(FTAAP,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 Pacific),提高其國際政治影響力,抗衡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中國已成為韓國及澳洲最大貿易夥伴,是兩國最大的產品出口國。2013年中韓及中澳雙邊貿易額分別為2290億美元及1510億澳元,對中國出口商品及服務金額均佔到出口總額近25%。進口方面,中韓彼此在去年成為對方的進口最大國,2013年韓澳向中國進口金額分別佔其總進口額16%及15%。
 

中韓雙方讓步不多

 
先看中國與南韓11月10日簽訂的 FTA,韓國10年內將就進口自中國的價值77%產品逐步撤銷關稅,至於中國的開放比例為66%,20年內,這兩個比例會進一步分別提高至91%及85%。表面看起來,該協定開放度還算高,但細看之下,兩國市場開放深度實際遠較預期為低,雙方讓步不多,對各自弱勢或高度政治敏感的行業依然咬定不放,而且,相對之下,達標時間表比起韓國與美國及歐盟簽訂的 FTA 時間表長得多,例如,韓國同意 FTA 實施五年後,對美歐產品進口零關稅比例就達到九成。
 
韓國農民的狠勁舉世知名,2005年在港舉行世貿會議期間,他們的彪悍作風,至今仍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經濟學中,有清楚的解釋為什麼少數利益團體往往會有極大的政治能量,故此,韓國所有 FTA 都不開放大米市場。至於和中國簽訂的 FTA,首10年開放清單中,852種進口的產品(農漁業佔了614種)被剔除在外,約佔韓國自華進口品類的7%,遠高於該國與其他49國所簽 FTA,該比例平均只為1%,而且未來20年,中韓農副產品開放目標金額,亦僅是相關產品進口總額的40%。不過,中國這邊亦不呆,將852項主要是汽車或鋼鐵之類的工業進口品種(約佔對韓進口額8%),也排除在對韓開放之列。
 

澳洲主要農作物被剔除進口清單

 
至於中澳 FTA,澳洲主要爭取中國開放農產品市場,中國則堅持對方放開對企業投資審批限制,但11月17日簽訂的協議同樣令市場跌眼鏡,澳洲的最大贏家並非食品或農業而是礦業、乳肉業、輕工及服務業,因糖、小麥、稻米及棉花等幾項澳洲主要出口農作物被剔除在中國的進口清單外,而中國則只爭取到規模在10.8億澳元以下的私人直接投資,無須澳洲的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批准。FTA 實施後,澳洲出口至中國的商品85%可即時免關稅,四年後比例提高至93%,最終達95%,上述幾項澳洲主打出口農產品開放與否,則要待三年後澳洲對中國企業投資開放程度再作檢討。
 
從這兩個 FTA 看,中國除降低原料進口關稅,去幫助低價值的出口工業降低生產成本,抵銷人民幣升值對此類產品出口的影響外,已開始着眼推動增加進口知識型產品,以利於企業向製造高增值產品方向發展。此外,透過降低進口關稅,可進一步扭轉經濟對出口的依賴,改以內需剌激經濟。故儘管兩項 FTA 的開放程度被取笑為「骨感」或雷聲大雨點小,對中國自身的經濟轉型來說仍有需要,從一個低產值到高產值、從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為消費者的內需主導、從依賴出口補貼的工業發展轉為較大的市場競爭等。在中國整體的經濟金融改革的這一個關鍵時刻,加快各種自由貿易的發展,對中國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策略性意義。
 
亞洲區主要貿易協議簡圖。
亞洲區主要貿易協議簡圖。
 

加入 FTAAP 對香港意義重大

 
除了經濟利益和發展模式以外,兩項 FTA 的簽訂,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外交,抗衡美國在亞太區的影響力當然也舉足輕重,舉例說,中韓簽訂的 FTA,對台灣的經濟發展,不會沒有影響。而且,對中國繼續推動 RECP 及 FTAAP 談判亦很重要,因中韓澳皆是 RECP 重要組成成員,而 FTAAP 的終極涵蓋目標,更是全部21個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包括絕大部分 RECP 及所有的 TPP 成員,看上圖)。若 FTAAP 最終得以成立,不但有助中國抗衡由美國主導的 TPP(目前共有12國成員,中俄和香港都被排除在外),香港亦可望受惠,香港若以 APEC 成員身份加入 FTAAP,日後與其他 FTAAP 成員國家在雙邊或多邊 FTA 談判上,將有望變得較為順利。
 
事實上,能盡快加入這些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議,對香港來說也非常重要。當中國簽署的 FTA 愈來愈多的時候,香港其中一個隱憂,就是中國出口商面對別國關稅,有機會可能比香港更低。因為,由於香港本身已經是自由貿易港,貨品進出不受限制亦不徵關稅,故此,故其他國家一直不熱衷和香港進行 FTA 談判;自由貿易港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優勢,但卻也帶來隱憂,尤其是別國對香港出口未必有同樣的關稅豁免。因此,筆者樂於看到《中國香港與智利自由貿易協定》於2012年9月簽訂,並於最近2014年10月生效,是香港的第四份自由貿易協定。之前其他的三個自由貿易協議,是和中國內地、紐西蘭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及瑞士)簽訂。筆者期望香港在這方面,會有繼續高速的發展,否則,香港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中樞的地位,可能會受影響。
 
圖片:作者提供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月刊》,獲作者授權發表。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