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較多閱讀有關快樂的書本,因為人類故有追求快樂的天性。快樂已是現今心理學中的一個新興範疇,心理學家們都希望用更科學化的方法去了解人為什麼會快樂,為什麼又會悶悶不樂。根據正向心理學之父 Ed Diener 等人所採用科學實證的方法研究快樂,最終的結論是影響快樂的先天因素約佔40%,這是與生俱來的,有人是大笑姑婆,有人是憂鬱小生。其次是環境和個人的際遇因素,約佔20%;這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個人很難改變,那就只得接受,隨遇而安,積極面對。餘下的約40%則屬於個人可以控制的。
結交朋友令人快樂
令人快樂的其中一個好辦法是結交不同的朋友。良好的人際關係至為重要,我們都需要和不同人相處,若能互相了解、尊重和合作,那是令人愉快的事。心理學家 McGill 是研究友誼的專家,他舉出友誼(friendship)有多種功能。首先是作為友伴(companionship)。人是群居動物,需要有同伴相隨,一起工作,一起玩樂。大部分人都不喜歡長期獨處,因為沒有交流會令人沮喪。其次是給予幫助(help)。中國人有句話叫「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的意思是可以互相幫助的,中國人更相信朋友有通財之義。
友誼還包括建立親密的關係(intimacy)。不論男女,有了朋友便可以互吐心事。女士們叫閨中密友,可以無所不談;男士則「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不過,有些人的朋友只是泛泛之交,雖然相識滿天下,可是知己無一人,實是可惜。其實兩個人要成為知己並不簡單,雙方都要坦誠,願意自我流露。
友誼還包括可信賴的聯盟(reliable alliance)。朋友之間是存有義務的,中國人稱之為義氣。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利益而出賣朋友;英文諺語是 “A friend in need, a friend indeed”,真心真義的朋友是我們寶貴的無形資產,「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便是這個意思。
另外,朋友還可以讓我們自我肯定(self-validation),因為朋友之間都會互相鼓勵和互相幫助。有了朋友,可以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也會增強自我形象。最後,朋友也是我們的情感的保護者(emotional security)。有了朋友就可以使我們更感到安全,讓我們敢於面對人生各種的逆境,正如三國時代的劉關張在桃園結義,雖不能同年同月生,但願同年同月死。他們的承諾,最終影響三人日後的發展和命運。
從自己成為別人的益友做起
朋友是重要的,不過朋友也可分益友和損友。孔子說:「益友有三,友直友諒友多聞。」做別人的一個朋友,要看看自己是否正直,見到朋友行差踏錯,有沒有提點,當其諍友。另外,自己有沒有體諒朋友,朋友有難,有沒有加以安慰及支持。最後,我們也要自我充實,增廣見聞,讓自己和朋友能互相觀摩分享,大家一起進步。願我們交到好友,並建立深厚和真摰的友誼,不過,要從自己成為別人的益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