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續集電影愈拍愈多?

研究電影業的朋友應知道,即使邊際票房遞減定律的確存在,電影拍續集仍是有利可圖。

暑假回港時,有幸與才子蕭若元先生共進晚餐,在得知我一直有研究娛樂行業(不是可以用支付寶付費那種)時,向我提及他留意到的一個有趣現象:以往電影續集的票房通常比上集差,不過,近年電影續集的票房收入卻往往高於上集。這不是港產片的獨有現象,荷李活的專家亦曾指出過類似的趨勢同樣出現於西片市場。

事實上,續集電影近年確實愈拍愈多。即使不計如《正義聯盟》般「瀨尿牛丸」式的系列電影,續集電影佔每年美國電影數目的比例由20年前的6%左右至2016年間上升三倍,達17%。

為什麼續集電影愈拍愈多?研究電影業的朋友應知道,即使「邊際票房遞減定律」的確存在,電影拍續集仍是有利可圖。道理十分簡單,拍電影是高風險行業,而續集電影因為已有一班固定粉絲,其票房風險比原創電影要低不少。

內地市場龐大是關鍵?

當初有誰想到一部劇本寫好之後一直找不到投資者的警匪片,最後單單在香港的票房就超過五千萬元?有誰估到一部講述兩個粗口爛舌煙民在香港室內全面禁煙後相遇的三級愛情「文藝」片(不是三級愛情動作片)最終票房收入超過三千萬元?

當初票房成功也許是意料之外,但當大家知道這類型電影是一條風險較低的賺錢方程式後,「無間道式」的警匪片就不斷被無間翻拍,志明與春嬌在往後幾年又不斷地重遇分手再重遇。

我自己的研究就發現,續集電影的確可以大幅降低電影票房的風險,但這不足以解釋近年續集電影愈拍愈多的趨勢,因為20年前的續集與今日的續集對降低風險的效用相若。

那到底為什麼續集電影愈拍愈多﹖這可能與電影全球化有關。20年前一部荷李活電影的總票房收入有接近六成源自美國市場,今天卻有最少六成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荷李活拓展海外市場是否令續集電影相對原創電影更穩陣尚待研究,但(又係)我自己的研究就發現,即使撇除卡士和製作費用等因素後,續集電影在海外市場的票房收入仍比原創電影高一截。

有趣的是,根據我的數據分析,海外票房大收的續集電影絕大多數是動作片:可能是因為即使不懂英文也會為超人大戰神奇女俠的精彩特技而買飛進場吧。

果如是,強國崛起可能是續集愈拍愈多愈拍愈悶的真正原因。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梁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