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道有機構調查小學生受抑鬱情緒困擾的問題,他們從1,300份問卷13.2%的結果,即172人的回答,引伸出全港有超過3.3萬名小學生受抑鬱情緒傾向,並已達至臨床水平,須接受專業輔導及治療。若以每所小學有1,000名學生計算,即全港有33所學校的學生都有抑鬱情緒傾向。難怪有人回應「真有那麼多嗎?」筆者並非否定我們的孩子有抑鬱情緒,特別是在「功課太多」、「升中選擇及適應」、「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及「面對逆境」的問題下,會出現情緒問題,可要根治小學生的「抑鬱情緒傾向」,筆者認為「生命教育」比「治療」好。
對於相關調查的項目:「功課太多」、「升中選擇及適應」、「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只是造成「抑鬱情緒困擾」困擾的表徵原因。根本的原因是:
1. 對生命的認識不足;
2. 未學習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命中的的自然歷程;
3. 不深思生命從何方來,該往哪裏去;
4. 輕視難得的生命,沒有高遠的生命目標;
5. 耽於眼前個人快樂的追求,不懂得生命尊貴莊嚴的意義。
是故要徹底解決學生的「抑鬱情緒傾向」,必須引導學生探究生命的本質、認識生命的價值從而建構生命的意義。
西方國家重視生命教育,認為生命教育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有些國家,並設有特定的課程,如美國中小學生的生命教育,就包括了死亡教育、品格教育、挫折教育和生計教育(生涯規劃)。
生命教育古已有之
其實,生命教育,據中華典藉所載,古已有之。假若你翻閱《論語》,你不難發現孔子的天道觀念,孔子雖然偏重於人類道德之心理活動,但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周游列國時「陳蔡之厄」:絕糧七天,弟子們有病倒下的,有餓得體弱無力的,他的學生子路拉下臉問孔子:「老師啊,您這樣一位大君子領着我們這一群小君子,為什麼也有這麼倒楣的時候呢?」孔子說:「君子身處困境依然堅定,不做出格的事,換做是小人,不定幹出什麼事情來呢!」 子路本想依靠自己的一身武功,再帶上幾個能動彈的師兄弟去周圍打砸搶,去搶個帳篷、弄點食物啥的,老師這麼一說,子路慚愧地打消了邪惡的念頭。
荀子的《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飢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祅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除了孔子和荀子,還有孟子的「天人性命」,生命教育,是內向的建構,不是外向的追求,專家建議的核心系統為:
熱情、行動、鬥志、無私、謙卑、成熟。
在發現小學生有「抑鬱情緒傾向」的時候,筆者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堅定而恆常的在小學推行生命教育吧。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