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聞一多長女聞名的著作《聞一多和自己的歌》,憶述父親聞一多往事,本社精選其中一篇文章〈鞭絲抽攏的夥伴〉,了解聞一多和太太兩人的家庭背景。
「那天,我正在九舅家的堂屋裏,同幾個姐妹圍着桌子玩。忽然進來了一個男孩,舅媽一見,趕快過來拉着我就跑,那孩子就是你爸爸!在舊社會,女孩子過門以前是不讓和未婚夫見面,我那時只有六、七歲大,哪裏懂得這些?」母親坐在爐邊,沐浴着滿室陽光,講起她和父親的第一次見面,情景好像就在昨天似的。我問她:「還記得爸那時穿的什麼嗎?」「棉袍馬褂,戴一頂瓜皮帽。」過了一會,她笑道:「後來結婚時,爸還和我開玩笑:『你那時為麼事要跑走啊?』」
和二十世紀初的許多同齡人一樣,父母親的這門娃娃親,是很早就由家長商定的。這是一對「鞭絲抽攏的夥伴」(聞一多《紅豆》),但兩人在婚前也並不完全陌生。
聞家和姻親高家本是親戚。我祖母劉氏和外祖母是同堂姐妹(註1)。父親稱外祖母為十姨媽,稱她的胞弟為九舅,幼時還常到九舅家去玩耍。母親原名高孝貞(後改名高真)。在家大排行第七,父親稱她七妹。父親行十一。母親從弟妹們簡稱他為一哥。聽母親說,我們的曾祖母也是劉家的。由於這層層關係,聞、高兩家過從較密。
聞家世代書香家規嚴
聞家是湖北浠水縣下巴河的大族。據族譜記載,原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支後裔。宋景炎二年文天祥兵潰空坑被執,家屬中有人潛逃至湖北蘄水,改文姓為聞。聞家世代相傳這段族史,並衷心崇敬一身正氣的先祖信國公。父親少年時在讀書札記《二月廬漫記》中就寫到了這個傳說,他也曾作過《聞氏先德考》,雖因年代久遠難以考證,但可以看出,他從小是以此來激勵自己的,後來在北平住時,他還帶母親去看過文天祥的囚禁地,給她講述族譜中的記載,他告訴母親:「這就是關文天祥的地方,我們過去就姓這個文,以後改了的。」
聞家世代書香,十分重視子孫的教育。我們的高祖在世時,曾專門築書室,請名師教授子孫。曾祖父更繼承父志,在教讀後輩上用心良苦。父親早年在《自傳》中曾有這樣的敍述:「先世業儒,大父尤嗜書,嘗廣鳩群籍,費不貲,築室曰『綿葛軒』,延名師傅諸孫十餘名於內。」(清華學校1921級中等畢業級刊《辛酉鏡.級友》,1917年6月15日)曾祖父還仿照新學堂給家塾起名為「綿葛軒小學」,不僅教詩云子曰,也教一些國文、歷史、博物、修身之類的新編課本。
我們的祖父聞邦本(字固臣)是清末的秀才,他較早接受了新時代潮流的影響,父親他們在辛亥革命前夕,在家中就能閱讀到《東方雜誌》和《新民叢報》之類的書刊了。據叔叔聞家駟說,他們的長兄(即我們的大伯父,我們稱為伯伯)聞家驥(號展民)「在外面活動,辛亥前後就參加過與宋教仁有關係的某個社團。他常把新的思想和書刊帶回家,對我們兄弟幾個影響很大」。伯伯的兒子,我們的堂兄聞立勳(大排行第二,我們稱為大二哥)則說,他父親在外面還參加了同盟會。祖父能順應歷史潮流,不把兒子們拴在家中守業,而主張送他們出去學習新的文化科學知識,掌握新本領。
聞氏家族服從嚴格要求
在聞氏家族中,對子孫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我們的老爹爹(曾祖父)在世時曾親自定下三條家規:第一,不准抽大煙;第二,不准納妾;第三,不准賭博三爹的一個兒子納了妾,又賭博,三爹便堅決不許他進屋。
祖父對子孫們的要求也一絲不苟。他常常親自教授和督查兒孫們的學習,大哥他們小時候在老家習字時,祖父常悄悄來到身旁,猛地去抽他手中握着的毛筆,要是被抽掉就得反覆練習,不認真還要捱打,雖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但要求卻十分嚴厲。祖父在生活上要求也很嚴,要是看見有哪個孩子吃飯時把飯粒掉到了桌上,他就會神色嚴肅,令其馬上撿起來吃掉。他常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啊!」
姻親高家的背景
高家也是一個大族。據說祖籍原在合肥,後來遷至湖北黃岡的潞口。先祖在明朝開國時立有戰功,曾受到皇帝的召見和獎賞。高家的後代一直保存着一面秦朝銅鏡,據說就是當年皇帝賜予的寶物之一。這個家族內,每逢過年都要張燈結綵,掛上祖先的業績以激勵子孫。
據我們的表舅高孝敏(高明齋,即母親的嫡堂弟)說,我們的曾外祖父做過知縣、知州、同知等,據說還做過道台。外祖父高承烈(字敬伯)早年就學於京師法政學堂,曾任廣東饒平縣知縣,綏遠墾務局坐辦,安徽蚌埠船舶事務局局長,安徽高等法院推事等職。聽母親說,他為官清正廉明,辦案時別人送來的金首飾和衣料等,他都退了回去,只留下萬民傘。在官場多年,自己卻一點積蓄沒有。因此,當他40多歲就不幸患上肺結核,不得不告退時,家境也就隨之敗落了。外祖父常年在外,見識較廣,思想也比較開明。他主張女孩進學堂,不纏足;還出資送胞弟去日本留學。
聞家和高家可說是門當戶對。但外祖母最初是不願意將愛女嫁過去的,她說堂姐(我的祖母)嚴厲,怕女兒將來受不了。外祖父非常喜歡父親,在和聞家的交往中,早就看上了這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回家來總誇獎他,特別是誇他文章和字寫得好。他對外祖母說:「我就是喜愛他!婆婆嘛管他呢,跟婆婆才多少年?將來還是跟丈夫的時間長!」就這樣,由外祖母的一位表弟──父、母親的五舅做媒人,兩家訂下了這門姨表親。現在人們都誤以為高承烈是在聞一多考取清華學堂之時認定他有出息,願意把女兒嫁給他。(註2)其實,早在此前兩家就結下這門娃娃親了。那時父親才八九歲,母親出生於1903年8月28日(農曆七月初六),比父親小四歲,他們還是天真的幼童,什麼都不知道呢。
按照當時習俗,訂了親的男女孩子在結婚以前是不能見面的。然而父親和母親卻有過前述的一面之緣。這次見面還給他們兩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註1,同一曾祖父的兄弟姐妹稱為「同堂××」。
註2,當時人們普遍的觀念還是「父母在不遠遊」。而且當時的清華學堂只是一間留美預備學校,與後來的清華大學還不是一個概念。祖父給父親報名上清華,主要因為是公費,同時也說明了他思想比較開明。
!doctype>新書簡介
書名:聞一多和自己的歌
作者:聞名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9月